微信一下,尋醫購藥?| 鈦媒體獨家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微信九宮格或新添“醫療健康”服務升級成“十宮格”。
鈦媒體獨家獲悉,“微信支付”頁面將增加“醫療健康”入口,隸屬於騰訊服務版塊(非第三方服務),目前該入口仍處於灰度測試階段。據騰訊方面透露,自3月18日起,部分深圳微信使用者可以看到該入口,未來將逐步向其他城市微信使用者開放。
屆時,醫療健康將成為騰訊服務版塊第十個應用,該入口接入的是“騰訊健康”小程式,由騰訊醫療健康事業部負責運營,提供醫院掛號、體檢預約、報告查詢、醫生諮詢、線上藥房等輕醫療服務。
騰訊醫療健康事業群隸屬於騰訊CSIG事業群。鈦媒體此前曾報道過,去年9月底,騰訊調整組織架構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強化了騰訊雲的平臺能力,並整合了醫療、出行、教育等產業平臺,集中了騰訊在安全、AI、LBS等領域的技術力量。
據 雷曉宇頻道 的報道,將CSIG事業群交給湯道生時,馬化騰曾給了他兩個錦囊。
一個,要從C的角度來考慮TO B業務,這是騰訊做TO B業務最大的優勢和合理性所在。
另一個,為他提供各種資源,包括找張小龍爭取微信入口。
此次上線的醫療健康入口,是CSIG事業群成立後拿到的第一個微信入口。
微信一下,尋醫購藥
鈦媒體瞭解到,“騰訊健康”小程式目前會提供尋醫購藥、醫療服務兩種,微信使用者可以通過三種方式使用該服務:
- 通過微信支付騰訊服務九宮格的入口進入騰訊健康小程式;
- 搜尋“騰訊健康”小程式或直接點選小程式頁面的“騰訊健康”服務;
- 在海王星辰線下藥房,通過掃一掃功能,掃描藥房購物袋上印有的二維碼進入小程式。
其中尋醫購藥版塊包括快速諮詢、閃電購藥兩個功能。
鈦媒體在晚上九點左右開始諮詢,幾分鐘之後有醫生響應,並提示“為合理使用醫生資源,你有3小時諮詢時間,從醫生回覆開始計時。”鈦媒體發現,在諮詢過程中退出小程式後,醫生的回覆會通過微信服務通知給使用者。
該醫生向鈦媒體透露其是醫院大夫,“利用業餘時間在騰訊健康平臺提供諮詢服務。”

從左到右依次為騰訊健康小程式首頁、閃電購藥頁面、購藥支付頁面(鈦媒體付夢雯製圖)
騰訊方面告訴鈦媒體,諮詢業務並非騰訊健康自營,不同的生態合作伙伴在符合平臺接入標準的前提下,通過“騰訊健康”為使用者提供個性化的服務。 “目前,企鵝杏仁等首批生態合作伙伴已接入‘騰訊健康’服務平臺,好大夫、丁香園等合作伙伴也將陸續加入。”
企鵝杏仁、好大夫、丁香園,均是騰訊投資的企業。企鵝杏仁CEO王仕銳向鈦媒體透露,公司確實有與騰訊醫療健康事業部就該小程式展開相關服務合作,但並未向鈦媒體透露更多合作細節。
在3月27日企鵝杏仁召開的新產品釋出會上,王仕銳提到企鵝杏仁的定位—— 騰訊醫療健康戰略佈局、一站式健康消費平臺 。 在隨後展示的醫療健康服務金字塔模型中,微信也是其流量入口之一。企鵝杏仁首席醫療運營官於鶯告訴鈦媒體,“(醫療健康)這個流量入口非常重要。”

從左到右依次為騰訊健康小程式首頁、閃電購藥頁面、購藥支付頁面(鈦媒體付夢雯製圖)
小程式的另一業務是閃電購藥服務,點選“開始購藥”後,會進入醫藥商城頁面,提供的藥品分為感冒咳嗽、面板用藥、營養保健、腸胃用藥、兒童用藥、清熱解讀、五官用藥、家庭常備,該商城服務由海王星辰健康藥房提供。
此外,鈦媒體還注意到一個印有海王星辰與騰訊健康的藥店購物袋。上邊印有微信二維碼以及“尋醫購藥,微信一下”。該二維碼掃描後進入的也是“騰訊健康”小程式。

從左到右依次為藥房購物袋、騰訊健康小程式、騰訊健康小程式首頁(鈦媒體付夢雯製圖)
鈦媒體走訪位於杭州東站附近的海王星辰線下藥店時發現,目前藥房裡並未發放該包裝的藥品購物袋,店員對此服務目前並不知情,但向相關業務負責人詢問後,該店員告訴鈦媒體,與騰訊健康的合作屬實。目前,該藥房擺放著美團、餓了麼、平安好醫生等不同品牌購物袋,用以滿足不同渠道的線上購藥訂單。
鈦媒體於3月19日在騰訊健康小程式購藥後,於3月23日收到藥品,從廣東省深圳市海王星辰電子商務物流部寄出,並非O2O送藥服務。
關於藥品配送形式,騰訊方面告訴鈦媒體,配送形式由銷售方決定,如海王星辰為同城使用者提供“一小時送到”服務,異地則通過快遞配送。
電子社保卡串起患者、醫院、藥店
除了尋醫購藥外,騰訊健康小程式中還有醫療服務版塊,可以支援使用者繫結電子社保卡,還包括預約掛號、預約體檢、附近醫院、我的醫生等服務。
騰訊方面告訴鈦媒體,使用者可以選擇深圳各醫院進行掛號預約和體檢預約,也可以關注經常就醫的醫院,新增醫院就診卡資訊後,在“我的醫院”中查詢到過往的檢查報告。

左為騰訊健康小程式首頁,右為電子裝置卡頁面(鈦媒體/付夢雯製圖)
微信電子社保卡業務於2018年1月上線,提供包括社保查詢、社保繳費、檢視醫保所在地等線上服務。
彼時,騰訊曾表示,新版電子社保卡是由騰訊網際網路+合作事業部(現隸屬於騰訊GSIG事業群)提供技術支援,與人社部門聯合打造,與深圳、成都、鄭州、汕頭等26個城市的人社部門完成對接。
2019年1月份,騰訊釋出了“2018微信電子社保卡年度數字”,其中提到幾點:
微信醫保支付已覆蓋廣州60家醫院,包括30多家三甲醫院;覆蓋深圳市50家醫院和近500家藥店;
微信醫保支付已覆蓋全國各地幾千家藥店。其中,常熟是藥店微信醫保支付100%全覆蓋的城市,市民在微信上籤發電子社保卡後,可在全市近400家藥店掃碼使用;
電子社保卡與實體社保卡一一對應,與實體社保卡一樣,電子社保卡全國統一、全國通用,具有身份憑證、資訊記錄、自助查詢、醫保結算、繳費及待遇領取、金融支付等功能。
在醫療領域,社保卡可以用於藥房購藥、醫院就醫等服務,而電子社保卡上線後,使用者可以實現帶著手機去線下藥房購藥、醫院就醫。
目前鈦媒體瞭解到,雖然海王星辰線下藥房已經支援電子社保卡支付,但其線上商城、O2O訂單並不支援電子社保卡支付。
在騰訊健康小程式中有電子社保卡查詢繫結功能,但患者繫結電子社保卡後,在線上使用醫保購買藥品這一功能目前尚未實現。
騰訊方面告訴鈦媒體,“‘騰訊健康’也在積極探索助力公立醫院開展網際網路醫療服務,深圳市第六人民醫院(南山醫院)已首批接入‘騰訊健康’服務平臺。”
C2B方式深入醫療產業
“產業網際網路不僅僅是To B、To G的,歸根結底也是To C的。”騰訊CSIG掌舵人湯道生曾在2018年11月份對產業網際網路的方法論作出詮釋:
“騰訊將利用服務C端使用者的經驗,幫助B端夥伴實現生產製造與消費服務的價值鏈打通,以獨特的C2B方式連線智慧產業,服務產業、也服務於人。”
在CSIG事業群成立之前,騰訊的醫療佈局分為投資和自營。
一方面投資了丁香園、微醫、好大夫、企鵝杏仁、醫聯等,國內網際網路醫療領域的獨角獸企業一大半都被網羅到了騰訊的投資成績單上;在投資的同時,騰訊還嘗試做微信智慧醫院、糖大夫、騰愛醫生、騰訊覓影等。
“騰訊做醫療,一開始是希望投資完全頂起來。”2018年4月份, 時任騰訊網際網路+醫療業務負責人常佳告訴鈦媒體 ,後來騰訊組建了自己的團隊,原因在於,“醫療的複雜性,純粹靠投資而沒有集中的推動會比較困難。”
CSIG事業群成立後,騰訊高階副總裁丁珂談到,未來騰訊醫療健康業務的突破點將聚焦在三個核心能力和兩個重點學科。 核心能力是指電子健康卡、醫保支付等基礎設施建設;騰訊醫典服務;醫療AI。兩個重點學科則是腫瘤和婦幼。
延續這個思路,今年年初,騰訊宣佈關停“騰愛醫生”——為醫生團隊和醫療機構搭建專屬的諮詢平臺,並嘗試佈局網際網路醫院。(詳情可檢視 《關停騰愛醫生後,騰訊或將佈局網際網路醫院 | 鈦媒體獨家》 )
現有的騰訊醫療健康業務佈局中,既有B端業務,也有C端服務。
騰訊醫典則是一款醫學科普產品,可以理解為一款醫療資訊資訊平臺(To C服務);醫療AI方面,騰訊覓影是一款主打產品,融合了騰訊優圖、 AI Lab 等多個 AI 實驗室的技術能力,產品主要是面向醫院、醫生,幫助提升效率(To B服務)。電子社保卡屬於基礎設施建設服務(打通醫保支付)。
此次上線的醫療健康入口,則為騰訊醫療健康業務賦予了流量和微信社交的想象空間。相比曾拿下微信入口的滴滴出行、拼多多、唯品會、貝殼找房等,醫療健康屬於低頻剛需,在這一垂直領域,仍未能誕生一個超級入口。
即便是擁有2.65億註冊使用者數的平安好醫生,服務的採購以及銷售渠道主要還是依靠平安集團。鈦媒體曾詳細 分析過平安好醫生的首份年報 發現,平安好醫生的五大客戶分別為平安壽險、平安產險、平安健康險、平安銀行、陸金所,這五大客戶貢獻了約43.2%的收入。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網際網路行業裡積累流量再靠電商、廣告、遊戲實現盈利的To C方式在醫療領域並不奏效。
“如果沒有公立醫療體系、沒有醫保的支援,通過網際網路能幹什麼?一個病都看不了。 ”曾有一位網際網路醫療創業者告訴鈦媒體,“醫療行業的主體是B,如果繞開B直接去To C是沒有根的。B是絕對強勢、絕對壟斷的,憑什麼讓你去to?但是真正成為他一個緊密的平臺,成為工具之後你的力量跟自己跑是一萬倍的差距。”
微信“九宮格”裡的醫療健康入口是一個蹺蹺板,一頭是公立醫療體系,一頭是10億微信使用者,既是騰訊醫療服務的補充,也聯合了其醫療投資的生態夥伴,接下來的關鍵是,如何找到平衡點?(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付夢雯)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訊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