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點說:五一節前8GB記憶體小幅躁動,等不及DDR5可以蹲守16GB
掐指一算,2019年頭幾個月筆點君一共寫了三四篇電腦硬體降價趨勢分析,其中記憶體可以說是最容易讓裝機網友牽腸掛肚的一項。DDR4這一代記憶體的售價起伏更過山車一樣,最開始一兩百時大家都在固守DDR3,沒想到四代目一個閃現就躥到五六百的高價位點長時間不肯回頭,導致2017雙十一之後,直到2018年底這十多個月,裝機使用者苦不堪言。一條DDR4 8GB普條就要貴上三四百,吃雞標配2條就要多吃掉荷包裡六七張票子,別提了,筆點君2018年3月入手的2條威剛XPG紅色威龍已經滿頭大汗了——兩條花了我1198元。

下圖是我去年新組裝兩臺電腦其中一臺的部分硬體清單。可以看到,除了記憶體條,當時的顯示卡價格同樣飆到不可理喻的地步。以微星1066紅龍為例,從普價直接幹到2699,而今年開春這張卡已經降到了1699。

一千塊的差價起伏並不全是20系列顯示卡佔領新山頭的功勞,而是2018年的幣圈牛礦逐漸分崩離析的結果,此前新卡穩居3k左右不降、礦卡流竄到二手市場魚目混珠的境況終於改變。

當然同一時期,SSD的價格同樣不太厚道,浦科特M9PeG 256GB M.2 NVMe SSD當時我入手時花了699元,與今年開春國產固態帶頭壓降到SATA SSD每GB低於1元,M.2 SSD降到每1GB逼近1元形成了鮮明對比(曾有1TB 899的好價)。綜合看來PC四大硬體,顯示卡的起伏最大,其次是記憶體和SSD,只有處理器按節奏推陳出新,對裝機整體成本的影響可以忽略。總之2018年春夏裝機的朋友肯定元氣大傷,而2019年初裝機則顯得很明智,但有些細節不得不說,能省則省嘛。

前兩天我跟大夥分析了8GB記憶體價格還會下探的原因,不過市場之變動高深莫測,正當我以為記憶體會緩慢跌到冰點價格時,這兩天狗東的8GB四代目售價居然有所上揚,讓人懷疑商家有意在五一長假裝機期打消費者個措手不及。我知道大部分裝機人都希望記憶體儘量跌到DDR4剛釋出時的冰點價位,但目前兩三百的水平也不會有太大的成本壓縮空間,為了防止記憶體在五一前偷偷漲起來,還是擇機囤兩條為妙。

我們還有另一個思路。截止4月上旬,包括威剛、金士頓等品牌DDR4 16GB單條馬甲條價格已經低於650元,而國產光威直接打出599元的誘人價格,16GB有望普遍跌至600以下。這就幾乎就跟去年同期的8GB DDR4同價了。可以預見,下半年裝新機16GB乃至雙條16GB將會變為主流,所以如果你看膩了8GB跌價的磨磨蹭蹭,不如嘗試更改一下裝機清單。

當然,如果你是堅持買新不買舊的朋友,也可以苦等DDR5的出世,畢竟當年DDR4一出生就是冰點價。不過,DDR5會不會將歷史重演,誰也不敢保證——硬體漲跌本身好比“大V”操縱市場的一齣戲,作為普通網友,還是早裝機早幹正事兒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