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儲存的應用優勢及結構梳理
隨著雲端儲存的飛速發展,海量儲存挑戰愈加嚴峻。爆炸性增長的海量資料正如潮水般地衝擊著他們的儲存系統。同時,各行業對於資料的安全性要求也越來越高。雲端儲存作為一種新興的技術理念,正在改變著傳統儲存的提供與使用方式,也對儲存行業帶來了深遠影響。
雲端儲存在雲端計算概念上延伸和發展出來的一個新的概念。雲端計算是是分散式處理、並行處理和網格計算的發展,是透過網路將龐大的計算處理程式自動分拆成無數個較小的子程式,再交由多部伺服器所組成的龐大系統經計算分析之後將處理結果回傳給使用者。通過雲端計算技術,網路服務提供者可以在數秒之內,處理數以千萬計甚至億計的資訊,達到和”超級計算機”同樣強大的網路服務。
雲儲存市場發展狀況
雲端儲存正在成為全球儲存行業的發展潮流之一,雲端儲存產品的應用範圍正在不斷擴大,並且客戶群也更加細分。針對千差萬別的行業應用需求,創新科認為,各行業使用者只有應用創新的彈性系統架構,才能滿足動態增長的儲存需求。而結合其創新的彈性雲端儲存系統架構,並採用了分散式儲存技術和統一監控管理平臺的大規模分散式雲端儲存檔案系統,將成為幫助各行業實現海量資料儲存、容災和備份的新模式。針對那些具有較大資料量和高併發訪問的應用而言,大規模分散式雲端儲存系統是一個能夠提供海量儲存空間,並支援靈活擴充套件、高效能訪問的檔案共享儲存平臺。
不同於傳統的儲存系統,分散式雲端儲存系統專門針對大規模分散式資料處理和多媒體應用的特性而設計。一個分散式雲端儲存系統由元資料伺服器叢集和儲存伺服器叢集成,並被許多客戶端訪問。其中,元資料伺服器用來儲存檔案系統中所有的元資料,包括名字空間、訪問控制資訊、儲存位置等,而儲存伺服器叢集則用來儲存使用者的檔案資料。當客戶端訪問系統時,首先會訪問元資料伺服器節點,獲取將要與之進行互動的儲存伺服器節點的資訊,然後便直接訪問這些儲存伺服器節點完成資料存取,有效地防止了元資料伺服器負載過重,大大提高了系統效率。

雲端儲存系統與傳統儲存系統的優勢對比
雲端儲存提供的是儲存服務,儲存服務通過網路將本地資料存放在儲存服務提供商(SSP)提供的線上儲存空間。需要儲存服務的使用者不再需要建立自己的資料中心,只需向SSP申請儲存服務,從而避免了儲存平臺的重複建設,節約了昂貴的軟硬體基礎設施投資。
雲端儲存系統與傳統儲存系統相比,具有如下不同:
從功能需求來看,雲端儲存系統面向多種型別的網路線上儲存服務,而傳統儲存系統則面向如高效能運算、事務處理等應用;
從效能需求來看,雲端儲存服務首先需要考慮的是資料的安全、可靠、效率等指標,而且由於使用者規模大、服務範圍廣、網路環境複雜多變等特點,實現高質量的雲端儲存服務必將面臨更大的技術挑戰;
從資料管理來看,雲端儲存系統不僅要提供類似於POSIX的傳統檔案訪問,還要能夠支援海量資料管理並提供公共服務支撐功能,以方便雲端儲存系統後臺資料的維護。
雲端儲存系統的結構如下:
1、資料儲存層:雲端儲存系統對外提供多種不同的儲存服務,各種服務的資料統一存放在雲端儲存系統中,形成一個海量資料池。從大多數網路服務後臺資料組織方式來看,傳統基於單伺服器的資料組織難以滿足廣域網多使用者條件下的吞吐效能和儲存容量需求;基於P2P架構的資料組織需要龐大的節點數量和複雜編碼演算法保證資料可靠性。
相比而言,基於多儲存伺服器的資料組織方法能夠更好滿足線上儲存服務的應用需求,在使用者規模較大時,構建分散式資料中心能夠為不同地理區域的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務質量。雲端儲存的資料儲存層將不同型別的儲存裝置互連起來,實現海量資料的統一管理,同時實現對儲存裝置的集中管理、狀態監控以及容量的動態擴充套件,實質是一種面向服務的分散式儲存系統。
2、資料管理層:雲端儲存系統架構中的資料管理層為上層提供不同服務間公共管理的統一檢視。通過設計統一的使用者管理、安全管理、副本管理及策略管理等公共資料管理功能,將底層儲存及上層應用無縫銜接起來,實現多儲存裝置之間的協同工作,以更好的效能對外提供多種服務。
3、資料服務層:資料服務層是雲端儲存平臺中可以靈活擴充套件的、直接面向用戶的部分。根據使用者需求,可以開發出不同的應用介面,提供相應的服務。比如資料儲存服務、空間租賃服務、公共資源服務、多使用者資料共享服務、資料備份服務等。
4、使用者訪問層:通過使用者訪問層,任何一個授權使用者都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一臺聯網的終端裝置,按照標準的公用應用介面來登入雲端儲存平臺,享受雲端儲存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