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雲端儲存的優勢與未來發展
據調查顯示,儘管企業仍然採用HDD硬碟儲存更多的資料,但是最大的儲存預算專案是雲端儲存。很多人正在探索雲端儲存為什麼會勝出,以及儲存技術何時可能出現實際的臨界點。
內部部署儲存是否已經消亡?所有的資料儲存都不可避免地轉移到雲端嗎?如果你現在在IT部門工作,那麼毫無疑問,你會密切關注儲存基礎設施目前正在發生的巨大變化。快閃記憶體加速、超融合、雲轉換,這一切都正在發生,它將在多久後實現?
最近釋出的2018年儲存趨勢調查報告探討了企業儲存技術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雲端儲存的優勢
簡而言之,雲端儲存已經替代無處不在的硬碟驅動器,成為IT儲存支出中的最高預算專案(見下圖)。人們並不確定這對IT團隊來說是好訊息還是壞訊息,但很明顯,那些儲存數量龐大的IT商店必須掌握並積極管理他們的雲端儲存支出。
在過去的5年中,企業為哪種儲存技術分配了最多的預算?

儘管雲端計算在企業的應用中佔據了21%以上的領先地位,但對於內部儲存解決方案而言,遊戲還沒有結束。快閃記憶體還沒有完全得到廣泛應用,而HDD硬碟仍然是當今的最高預算專案,其採用的企業幾乎與雲端計算一樣多(21%)。
即使SDD硬碟價格持續下降,但是像NVMe這樣的固態硬碟創新也在促進資料中心工作負載加速執行。隨著芯片價格的下降,企業的總支出將會傾向於更昂貴的技術,即使相對支出跟不上其發展,其足跡也會增長。相對的較高成本可能成為SSD硬碟增長的障礙。這也可能解釋了一些以雲端計算為主的公司大量資料足跡將業務重新轉移到私有基礎設施中的原因。
從主要儲存技術的最大資料覆蓋範圍(見下圖)報告來看,硬碟驅動器仍然是大規模企業的頭號主儲存平臺。雲端儲存的成本更低,並且可以獲得大量二級儲存裝置,但65%仍然可以將大部分主要資料儲存在自己的基礎設施中。
什麼儲存技術可以容納大部分主儲存資料?

雲端儲存將進一步增長
不可否認,人們將面臨多雲的未來。雲端儲存仍然以新的應用為基礎,並且本身也利用了芯片價格的下降。當調查特定的儲存技術採購計劃時(見下圖),雲端儲存是未來最大的儲存目標,並列在一半的調查受訪者的儲存採購計劃(50%)中。如果將HDD硬碟和SDD硬碟的內部採購計劃加在一起,還不到一半(總計48%)。
企業在未來兩年內認真考慮採購哪種儲存技術(介質)?

在許多方面,雲端儲存不僅與內部儲存設施並駕齊驅,而且現在已經趕超。未來的採用計劃只顯示更多的雲端儲存加速發展。即使快閃記憶體(30%的企業表示)超過了硬碟支出(18%的企業表示),雲端儲存也很容易超過快閃記憶體。但人們會發現磁帶仍然出現在上面的一些資料中,而云儲存發展最為顯著。
軟體定義儲存向前發展
當檢視要考慮購買的陣列型別時(這裡的廣泛定義也許更好地稱為儲存陣列型別),人們開始更加認真地對待他們的資料備份和災難恢復計劃。災難恢復儲存(可能是重複資料刪除輔助儲存)實際上導致了NAS(16%)和SAN(21%)這種比較。
從更大的角度來看,隨著更多的企業使用者的生產力和效率基於通過增加操作“資料利用”而利用的IT託管應用程式,將這些應用程式和資料集保持線上可以擴充套件資料保護目標。IT部門現在不僅需要保護關鍵任務資產,還要保護業務生產力和運營分析處理。
NAS和SAN陣列(37%)也超過了軟體定義儲存(SDS)(21%)的計劃,但是很多現代版儲存作業系統的“交叉”現在轉變為軟體定義儲存,很難真正得出關於硬體vs軟體的結論。有趣的是,如果將軟體定義儲存(SDS)新增到融合/超融合(38%)(超融合基礎設施依賴於軟體定義儲存),在繼續購買傳統的SAN/NAS陣列時,企業傾向於在這個方向上花費大量的精力。
企業認真考慮在未來兩年內採購哪種儲存技術(陣列型別)?

雲中的快閃記憶體:混合的未來
如果從這些見解中得到一個重要的結果,雲端儲存現在必須被視為主要的儲存競爭者,即使存在大量傳統硬碟佔用空間和內部部署的主儲存。未來可能是混合型(至少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但云儲存在預算和(預訂)容量方面顯然會增長得更快。
從長遠來看,HDD可能會失去支援非現場保護的批量雲端計算二級儲存,為主儲存備份更密集(即更具成本效益)的內部部署快閃記憶體。但也預計雲中快閃記憶體效能的提升將為更多主資料及其工作負載遷移到雲中提供更大的動力。由於雲端計算不可避免地提供了越來越好的效能,所以由於雲端計算固有的多租戶效率,它們也能夠提供更低的價格。
考慮到近年來使用者的購買意向資料,像HDD、NAS和SAN這樣的傳統技術並沒有像一些人預測的那樣快速消失。事實上,鑑於大多數陣列已經混合(在媒體中)並開始固有地分層到雲端儲存(混合架構),業界可能只是改變了傳統的定義。但在幕後,預計企業大部分儲存支出和佔用空間將從資料中心儲存升級到雲端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