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雲端儲存:為什麼中大型企業更喜歡自建私有云?
“上雲?我們通常自建企業私有云。”
9102年了,在雲端儲存服務的選擇上,中大型企業基本步調一致,統籌規劃自建企業私有云。

為什麼中大型企業都偏愛自建企業私有云?
一、長久的成本考量
從賬面上看,通常私有云初期造價總比公有云高。但統計資料表明,企業自建私有云比租用公有云所節約的成本比人們想象的還要多。
451研究公司在紐約進行的對150位具有決策權的IT領導人的一項調查中,41%的受訪者表示每個虛擬機器執行在私有云基礎架構比公有云成本更低。9%的受訪者表示,私有云執行負載比公有云節省了至少50%的費用。
隨著企業資料量的並不斷膨脹,公有云成本的增長速度也是驚人的,最典型的例子是:
Clearsense 公司在2015年首次開始使用AWS的雲服務,每月的賬單為2萬美元。這個數字很快地翻了一番,達到每月4萬美元。 Clearsense公司首席技術官Jimmy Hurff預測,到2017年底,該公司每月將花費12萬美元。
Hurff指出, “每月的費用為12萬美元,我們甚至可以用這些費用建立一個很好的資料中心。”
二、資料的安全性和自主性
談到雲端儲存的資料安全性,企業自建私有云佔有相當大優勢。資料企業掌控管理,安全要做到哪個級別,完全由自己決定。
而在公有云架構下,從原理上說,雲服務商可以訪問到所有的資料。公有云資料的隱私安全性一方面依賴於雲服務商的信任可靠度,另一方面,使用者可以先自行做加密處理,再依託給雲服務商。
“公有云上資料洩露只是一張批文的事!這要不考慮公有云管理本身的漏洞,因為企業不知道公有云的有權管理員都是哪些人。”百度網友如是說。
即使不考慮建設成本及資料安全,某些場合中中國國情和企業所面臨的政治風險也讓自建政企私有云成為剛需。
“政務內網和政務外網之間物理隔離,政務外網與網際網路之間邏輯隔離。”是源於《國家資訊化領導小組關於我國電子政務建設指導意見》對政務資料的安全需求。
在這樣的硬性要求下,包含國家保密局、機要局、公安、檢察院、法院等政府部門以及央企單位的內網雲只能是也必須是自建私有云。
三、企業管理合規性
對大中型企業來說,雲伺服器服務質量或許還沒達到自建管理的服務水平,因此對於雲伺服器這種服務形式,還是有所保留的。
中大型企業的IT部門,主要靠管理吃飯。當選擇了雲伺服器,也等於把一部分IT管理職能依託給雲服務商,這時候會出現兩個問題:
(1)IT部門的被雲服務商“擠出”的閒置人員如何分配;
(2)雲服務商在解決問題的速度和方式上,是否達到企業的管理水平。
目前雲服務的售後服務體系並沒有主流硬體廠商強大,硬體的RAS主要還是x86級別的,安全可靠性並不高。
四、雲伺服器的IO瓶頸
由於基於虛擬化技術,目前國內雲主機的磁碟IO效能堪憂,不能滿足大型企業工作負載要求。以阿里云為例,普通儲存隨機讀寫速度在4MB/s,連續讀寫在100MB/s。而如果自建雲伺服器,磁碟效能會比雲主機強很多。因此,當企業需要的服務型別是高IO型,那麼雲主機將造成效能瓶頸。
五、固定資產問題
這個問題雖然小眾,但也困擾不少公司。財務上固定資產投資可以抵扣稅款,公有云屬於服務類,無法抵扣,這裡產生的財務差距有時非常客觀,到了不得不重視的程度。
為什麼中大型企業都偏愛自建企業私有云?單從資料敏感度考慮,自建企業私有云早已是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