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比特幣2.0”,Grin是否真材實料?
【幣圈新貴,什麼來頭?】
Grin是一個採用mimblewimble協議的新型隱私加密貨幣,“小區塊、純匿名、抗審查,密碼朋克、無政府主義再一次掀起波瀾;創始團隊的匿名身份,也是在向中本聰致敬;而不募資只捐款的風格,更代表了去中心社群的力量。無論Grin後續發展如何,自由的理想一直在指引人們前進的道路。”這段話是大多數媒體對其的評價。
相信很多幣圈人都有一個疑問:“這是什麼牛逼轟轟的專案?怎麼說火就火?”用一夜爆紅來形容Grin都不為過,在大家都看著悽慘的行情,在思考牛市到來的時候,前腳剛走了Bakkt和君士坦丁堡升級,而後腳Grin就冒出來了。火速取代了其他熱點一枝獨秀,佔據了各大媒體的頭版,然後我們才開始一點一點了解:哦,這個專案原來是這麼回事;哇塞,好像很牛啊,都在推;第一天價格就這麼高,難道又是一個新的天王級專案?牛市是不是要來了,要不要屯一點?
就這樣,我們彷彿又回到了一個怪圈,盲從的怪圈,你真的瞭解了這個專案嗎?說好的大佬坑人,你怎麼翻臉比翻書快,又跟著人家起鬨?Grin是不是真材實料,膽敢被炒為“比特幣2.0”?
【一夜之間爆紅,疑是高階玩家炒作】
Grin專案和其他專案不一樣,不採取任何募資方式,而是捐助形式。或許該專案有為了致敬比特幣,致敬中本聰的成分,其創始團隊也採用了匿名身份,開發團隊也是由社群人員自發組成,因此一直以來都給這個專案營造了一種神祕的色彩。
既然這個專案是由社群人員自發組成,那究竟是誰在推波助瀾,製造了一起如此成功的專案營銷呢?無論是其團隊的神祕色彩,還是其敢於挑戰比特幣的願景以及對礦工的友好程度,都給了足夠的炒作熱點,上線第一天就有人出高價哄抬,加上諸多礦池和幣圈大V的大力推崇,自然而然成了幣圈爆款。而這真的是一個自發組織能夠做成的事情嗎?
HALO研究所統計了近期各大媒體報導的觀點,炒作的點無非是以下幾個方面:
1、採用的布穀鳥迴圈演算法對抗ASIC礦機,成了顯示卡礦機的救命稻草
2、作為最接近比特幣核心思想的幣種
3、MimbleWimble協議作為一種新型加密隱私技術,經常拿來與此前的門羅、達世和ZCASH相比
4、傳聞是得到了知名數字貨幣研究員WEI DAI對比特幣提出的另外一種貨幣模式的啟發。
5、團隊良心,默默付出,不求回報
但這些方面都只是代表了部分人的言論,並沒有一個普遍的共識。Grin最後還是會完全過渡到ASIC、匿名效果也未得到驗證、據傳聞也有多家機構曾試圖接觸專案方,而美國也有一個專門的Grin大會,因此其背後有沒有達成祕密合作我們也不得而知。
除此之外,HALO研究所還統計了谷歌、百度和微信三大指數的近一年Grin的表現,Grin專案在國內的熱度遠超海外,但作為一個海外的專案,這種表現似乎不太合理,或許匿名的專案方背後有中國玩家背景。且熱度在僅2019年一月開始飆升,作為一個2016年就已經成立的專案,在前期基本沒有熱度沒有鋪墊的情況下,主網上線期間就獲得如此大的轟動。如果說沒有一個專業運營團隊或者知名幣圈玩家傳播推動,是很難帶動如此大的流量的。
【若是礦工之友,挖礦收益如何?】
Grin專案受歡迎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貨幣供應完全是由挖礦產生,沒有設定預挖,產量無上限,且前期對抗ASIC礦機,防止算力集中,受到了礦工的推崇,那既然如此,其挖礦收益是否配得上如此多的讚譽?這裡為大家提供兩份知名機構對Grin挖礦收益的估評核心觀點:
1、TokenGazer:《Grin挖礦裝置投資收益分析報告》
如果預期Grin在12個月後的市值排名僅能達到100名,則無論如何新買礦機挖礦都要虧損。
如果預期Grin在6個月內的市值排名能夠達到10名,或者Grin在3個月後的市值排名可以達到20名,則新買礦機挖礦大概率可以獲利。
如果預期Grin在3個月後的市值排名可以達到10名,則新買礦機挖礦必獲利。
其他情況需要根據礦工的損失承受能力綜合判斷。
2、TokenInsight :《關於 Grin 專案挖礦收益與早期投資策略的深度報告》
如果新買礦機進行Grin 挖礦幾乎不可能回本;而在 Grin 挖礦中,NVIDA 卡相較於 AMD 卡在算力與功耗上更具有優勢。
由結果來看,Grin的挖礦收益還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且新買礦機的收益也不夠理想,故其對礦工有好的賣點還有待斟酌。
【落地場景未明,路漫漫其修遠】
其實對於Grin專案的前景,我們可以先來對比下稍早點上線的Beam專案,都是基於mimblewimble協議開發的匿名幣,也是最為接近的兩個幣種,從經濟模型來看,Grin的自由度更高,更加接近於比特幣的設計理念;從熱度來說,Grin專案的熱度幣Beam高不少,一上線就有將近800%的漲幅。
但對於老牌對手來說,如果Grin以比特幣為目標,難度十分大,雖然可以看做是比特幣的另外一種形式,但先入為主的觀念沒有那麼容易撼動。如果是以匿名領域為目標,前有門羅、達世和ZCASH等知名匿名幣,且它們的匿名效果已然得到了使用者的驗證及認可,而Grin還需觀察。
而且根據非小號的資料,當前價格較高,且Grin幣完全由挖礦產生,通過交易獲得成本較高。目前交易活躍度不高,大部分籌碼仍然掌握在礦工的手裡,若進行拋售,會有大跌風險;但若其維持不出貨,那麼流通量提不上來,價格也只是虛高。
Grin專案作為一個老專案,新幣種,其具體使用價值還不夠清晰,匿名效果也尚未得到驗證,匿名幣只是在某一範圍的特定需求,且競爭對手較多,門羅幣、達世幣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其貨幣供應政策前期通脹率很高,會偏離其實際價值。且需要後期有足夠的增長動力與之匹配,在其尚未有實際應用場景的情況下,Grin專案的不確定因素較多,望諸君謹慎而行,切莫忘記2018年所栽過的跟頭,等待其迴歸真實價值再入場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