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微信相處1457天后的感悟
我記得非常清楚,我是在大四到北京學習的時候發的第一條微信。當時坐在皁君廟東門成都小吃裡,邊吃紅燒肥腸邊發微信朋友圈。時至今日,發現自己的時間越來越不夠用,一遍又一遍的刷著微信,試圖從公眾號訂閱的文章中得到自己想要的訊息。這讓我想到了數年前某位名人說過的話,他說資訊網際網路越來越發達,反倒我們接收的資訊越被動越閉塞。於是我陷入了這樣的迴圈,為了得到更多的資訊,關注更多公眾號,事實上我只關注了我想關注的資訊,大量資訊被輕鬆過濾,反倒覺得我有刷不完的公眾號,也沒獲得有用訊息。這讓我產生了一個疑問,微信是什麼?是IM,即時通訊軟體,它讓我方便的與家人、朋友、同事交流。但是什麼時候我學會了在微信上看訊息、發照片、買東西、繳費、買票、坐公交、發廣告做微商?說實話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已經離不開微信了,直到我發現我已經被馴化,把原本生活中要做的事全搬到了微信上。離開微信會死嗎?顯然不會,要不00後玩QQ依然風生水起。這讓我想到我們獲取訊息途徑的變化。上學那會家裡有個桌上型電腦,當時經常在網上衝浪,把好多好一點的網站統統收藏起來,下載好多電影、灌水論壇、瀏覽網站是我獲取訊息的主要途徑。後來有了智慧手機,我下載了好多的APP,從微博、頭條、豆瓣、知乎上挨個蒐集訊息,再到訂閱好多公眾號一遍一遍的翻看。我從一個訊息獲取者變成一個內容製造和分享者,已經偏離了原本的初心,微信沒能解決訊息獲取的矛盾,反倒馴化了我的使用習慣。從小程式和最近7.0版本的更新可以看出微信的野心和無奈,事實上微信已經到了中年。我決定尋找符合自己更高效的訊息獲取方式,可能會做一個訊息自動收集軟體,再帶上語音互動功能。人與機器的不同在於意識,希望能騰出一些時間出來。
Michael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