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AI同行 把握科創新機遇——青年AI科學家暢談
9月18日下午,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工業和資訊化部、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上海交通大學與氪信科技聯合承辦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特色活動——新世代·新疆界·新引擎:青年AI科學家暢談,在徐匯西岸航匯大廈舉行,上海市副市長吳清出席論壇並致辭。
與會嘉賓包括1994年圖靈獎得主、卡內基梅隆大學教授Raj Reddy(羅傑·瑞迪),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攜程董事局主席樑建章,招商局創投總經理呂克儉,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首席戰略官姚忠佑,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凱瑞商學院副院長、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階金融學院教授顧彬。以及本次青年AI科學家論壇的“主角”——來自人工智慧學術界和工業界的青年科創家們,他們分別是: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徐立和聯合創始人、副總裁徐冰,曠視科技創始人兼CEO印奇和首席科學家孫劍,Momenta創始人兼CEO曹旭東,微軟亞洲研究院資深研究員韋福如,本論壇兩位出品人——上海交通大學盧策吾教授和氪信科技創始人兼CEO朱明傑博士,以及來自清華姚班,上海交通大學ACM班、吳文俊博士班、IEEE班,中科大少年班的學生代表。
“這屆青年科創家”的優勢與考驗
作為上海市傾力打造的一次人工智慧盛會,大會期間共有四場特色活動,分別涵蓋了智慧城市、安全、法治及青年科學家等主題。上海交通大學盧策吾教授和氪信科技創始人朱明傑博士,作為世界級科技獎項MIT TR 35(《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中,兩位來自上海的學術界和工業界獲獎者,成為本次論壇的共同出品人。
這是一個青年科創家的聚會,嘉賓中有六位是MIT TR 35獲得者,他們同時也是AI獨角獸企業的開創者及頂尖學府的青年教授。拓展AI應用場景賦能行業升級,在AI細分研究領域不斷突破和創新,享受技術紅利也為人類美好生活奮鬥,成為青年AI科學家的應有之義。
作為一家成立兩年即獲數百家客戶,實現盈利的“非常規”AI企業創始人,朱明傑博士在主題發言中首次提出了“科創家精神”的概念:他認為,資訊科技的不斷更新與中國崛起,為計算機人帶來空前盛大的時代機遇,使得他們這樣一群技術人士能夠有機會成為社會變革的弄潮兒,因此,沒有理由不承擔時代的使命,打造出時代特有的“科創家精神”。而針對什麼是“科創家精神”,朱博士則幽默地總結道“手握錘子的青年啊,你要敲對地方。”朱博士總結了科創家需要過的三關:第一關,造一把堅實高超的AI之錘;第二關,尋找真正對的釘子,必須具有海量資料、真實痛點和長期價值這三個條件,才能真正使得AI與業務深度耦合;第三關,規模與遷移,以技術的商業落地推動真正的產業和社會變革。
而在論壇另一位出品人,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博導盧策吾看來,科學和產業就像一條河的上游和下游,在這一科學驅動的行業,正是因為科學上的突破帶來產業上的繁榮。年輕科學家應該沉下心來思考AI的未來,他本人也更為關注AI的基礎研究。
技術、經驗、智慧和使命
跨越四代AI人才、最大年齡差近乎60歲的同堂對話,為這場活動賦予了厚重的積澱。從技術、經驗、智慧、使命、倫理等不同維度,展現幾代AI科學的傳承與創新。
Raj Reddy是人工智慧領域的早期開拓者之一,也是本次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主論壇唯一一位代表學界發言的外籍嘉賓。他先後在斯坦福大學和卡內基梅隆大學任教40餘年,培養出了李開復、沈向洋、洪小文等一眾電腦科學和人工智慧領域的領軍人物,是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的院士;沈向洋博士是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微軟人工智慧及微軟研究事業部負責人,而朱明傑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博士期間,師從沈向洋搭建世界最大AI引擎之一——微軟必應搜尋,同輩印奇、盧策吾等,也曾直接或間接受教於沈向洋;而在盧策吾教學與研究的上海交通大學,ACM班、吳文俊博士班、IEEE班,與清華姚班、中科大少年班遙相輝映,他們將會創造下一個MIT TR 35,下一個獨角獸企業,甚至下一個圖靈獎。
如果說新世代環節從時間維度給與會者以啟迪,那麼新引擎環節帶來的就是視域的增廣和對行業的理解力。近年來,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NLP 等研究領域藉助深度學習技術不斷取得突破,加速了這些研究在金融、醫療、自動駕駛、傳統制造等各個行業的落地應用。在AI賦能產業升級環節,朱明傑博士作為主持人,與上海網際網路龍頭企業攜程董事局主席樑建章,中國最大金融集團、招商局創投總經理呂克儉,年營收超過三千億的富士康工業互聯首席戰略官姚忠佑,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商學院副院長、上海高階金融學院顧彬等各界大咖一起,從“外部視角”檢視AI的真價值,探討AI 企業的價值和估值如何做到相輔相成,AI+產業的機會與痛點,銀行擁抱科技的“面子”與“裡子”及智慧金融的拐點,AI 與 IOT 兩大風口化反及未來走向等熱點議題。
而盧策吾教授主持的新疆界環節,彙集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徐立和聯合創始人、副總裁徐冰,曠視科技首席科學家孫劍,Momenta創始人兼CEO曹旭東,微軟亞洲研究院資深研究員韋福如等青年精英,將AI前沿風口上的機器視覺和自然語言處理呈現在了與會者面前。盧教授認為目前AI面臨著兩方面的挑戰:一是基礎研究如何獲得突破,二是AI如何大規模落地。幸運的是,這波人工智慧浪潮中,一個極為明顯的趨勢就是學界與工業界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產業界與學術界都已成為AI 基礎研究的前沿陣地。因此也為這次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對談提供了共同語境。
青年科創家最好的時代
對於中國而言,人工智慧的發展是一個歷史性的戰略機遇,對緩解未來人工老齡化壓力、應對可持續發展挑戰、以及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至關重要。與前兩波 AI 浪潮不同的是,中國成為了第三波人工智慧浪潮的前沿陣地。無論是基礎的研發實力、人才培養、資金與政策支援,中國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如本次論壇主持人,氪信科技戰略VP胡涵在開場發言時所說,到 2020 年,上海力圖建設成為國家人工智慧發展高地。事實上,上海無論在人才、資料、還是應用場景方面,都已經具備了成為AI重鎮的基礎。人才角度,1份出自領英的《全球 AI 領域人才報告》顯示,國內 1/3 AI 人才集中於上海,在AI金融、機器視覺、語音語義具領先地位。資料角度,目前,上海已經建成覆蓋 2400 萬常住人口、200 多萬家企業的人口、法人、空間地理基礎資料庫。最為核心的是場景角度,上海處於『長三角』的龍頭地位,行業基礎最強,商業沉澱最厚重,與行業深度結合才能產生最創新的人工智慧應用,世界級課題才能造就世界級的技術。
藉著青年AI科學家暢談的契機,一個旨在凝聚青年科創力量,通過產學研對接、金融服務和人才培養,推動AI賦能產業變革與創新的聯盟應運而生。為確保聯盟高質高效執行,真正服務於青年AI人才,首批成員採取理事推薦和自薦兩種方式,總計約20人。
聯盟指導委員會主席由沈向洋擔任,上海交通大學和氪信科技為發起單位,執行理事為盧策吾和朱明傑,聯盟理事包括徐立(商湯)、孫劍(曠視)、查正軍(科大)、朱軍(清華)、馬歆(微軟),首批會員則包括:印奇(曠視)、徐冰(商湯)、曹旭東(momenta)、陳天石(寒武紀)、樓天成(小馬智行)、俞凱(思必馳)、王剛(阿里)、韋福如(微軟)、王貽達(亞馬遜)、魏思(訊飛)、黎銘(南京大學)等,幾乎囊括了AI界的大多數青年精英。
60年人工智慧,數代AI科學家,在這場時間、空間有限的青年AI科學家暢談中,釋放的卻是青年科創家們對科研的極致追求和對創業的赤子之心,這,就是青年科創家的時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