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in雲測總裁徐琨:傳統企業在消亡,傳統行業在崛起。 | IF19
過去一年,網際網路世界開始變得不一樣了。代表中國網際網路產業的 BAT,市值在 2018 年都有所下滑,而與之相比,共享經濟、無人貨架等曾經的網際網路風口更是一地雞毛鴨血。世界怎麼了?在 Testin 雲測總裁徐琨看來,從高歌猛進到景氣不再,原因是中國網際網路的滲透率已經夠高,幾乎所有的網際網路業務都變成了成熟的行業,不再有大幅增長的空間,那麼,未來中國經濟的增長點在哪裡?
在阿里研究院 2017 年的報告中,全國 GDP 中來自網際網路行業的只佔了 6.4%,這意味著 93% 以上的 GDP 都在傳統行業當中。在中國傳統行業中,網際網路的滲透率還相對較低,當純線上網際網路的市場飽和後,新的機會開始在傳統行業中湧現。
這樣的機會並非只有網際網路企業才能抓住,甚至網際網路企業並不比傳統企業更佔優勢。早在 2015 年,招商銀行就開始進行移動化,截至 2018 年,招商銀行掌上招行和掌上生活 app 的使用者數量都過億,個人交易中移動端交易額超過總額的 86%。中國最大的保險公司中國平安在 2017 年提出全面移動網際網路化的戰略,旗下有上百個 APP,其中平安好車險一年內更新了 27 次。
網際網路的快速擴張,已經將原本線上與線下之間的天然阻隔打穿,尤其是在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完成對支付的線上化後,傳統企業或主動或被動,開始和網際網路聯絡在一起。徐琨說,當「傳統企業 × 網際網路」之後,就誕生新興行業,適用完全不同的規則。工具化的網際網路會變成像電力一樣的基礎設施,科技化的企業將利用最新的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技術取得競爭優勢。
未來十年,每一個細分領域都會發生巨大的變革,一家或幾家公司,在完成了資料化、線上化、智慧化的改造後,將成為煥然一新的行業領導者,而那些沒有完成轉型的傳統企業,在未來的競爭當中,將會受到巨大的衝擊乃至消亡——這將是下一個網際網路週期的大勢所趨。
以下是 Testin 雲測總裁徐琨在 2019 極客公園創新大會上的演講內容(經極客公園編輯整理):
很高興能夠參加「極客公園創新大會」,我是 Testin 雲測的徐琨,Testin 雲測和在座很多人做的事情有一點不一樣,因為我們稍微偏傳統業務,我今天的主題更多的,會講給非網際網路的人。
這張圖片是 2019 年 1 月 3 號嫦娥四號第一次登上月球的背面,人類幾百萬年每天仰望星空,看到的都是月亮的正面(因為月亮圍著地球轉時永遠都是正面對著我們),這是我們有史以來第一次看到月亮背面的樣子。
在今天這個網際網路時代,網際網路掌握了巨大的語境,我們看到的、聽到的都是網際網路的東西,在這個時代傳統企業反而變得有一點像月亮的背面。所以,今天我想分享我看到的中國傳統行業、傳統企業的事情。
這是阿里研究院 2017 年統計的全國 GDP 情況,網際網路行業風起雲湧,但是在中國的 GDP 裡面只佔了 6.4%,意味著中國 93% 以上的 GDP 還在傳統行業裡。我當時難道這個資料有一點吃驚,所以,我又去看了國家統計局的資料,發現國家統計局裡面沒有網際網路行業的統計,但是有一個資訊服務業的數,只佔了 GDP 的 2% 左右,我們網際網路公司是包含在這裡面的。
我又取了一下 2018 年整個企業利潤的增長,居然有 7 成是來自於 5 大傳統行業,這裡面沒有網際網路,我們看看今年網際網路公司的表現,大家知道這三條曲線是 BAT 的市值,在前面 10 年一直在昂揚向上,到 2018 年,突然開始有一點點下降了。
但是,他們還不是最慘的,還有兩個小夥伴(笑)。為什麼?其實從 1999 年中國網際網路開始,到 2019 年剛好 20 年。這 20 年,網際網路都是中國最大的一個主題,我們一直都代表著新興的行業、新興的科技、最前沿的技術。
最開始我們一直在往上走,這是 2014 年之前整個中國的情況。offline 和 online 其實是有一個天然的區隔,但是有了手機之後,世界開始變得有一點不一樣了,線上和線下開始連線到一起,尤其是 2014 年以後的微信支付、支付寶,線上線下最後的一個付款流程被打通以後,這個世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另外,今天在座的很多同學應該都聽過張小龍在幾前講過的一個數據,微信現在的月活使用者已經 10.3 個億,我當時就想,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意味著除了嬰兒和 80 歲以上的老頭老太太之外,所有的人都已經上網了,未來的空間在哪裡?
當線上和線下開始融為一體的時候,究竟是誰的機會?2015 年以後我聽到一個很流行的詞,叫做「網際網路+」,我們看一下「網際網路+」這幾年。
這個是共享單車,還有一個新的風口是無人便利店,起來得很快,倒得也很快。最近我們公司門口所有的無人貨架都被拿走了,還有正不斷暴雷的網際網路金融 P2P。
我在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在高歌猛進這麼多年的情況下,怎麼到了最近,突然這個世界好像發生了一點點變化,到底是哪裡變了?
我覺得是因為網際網路的滲透率已經足夠多了,所有網際網路的業務慢慢變成了一個成熟行業時,網際網路可能正在變成一個工具化的時代,它真正要改變線下行業的話,我們要慢慢迴歸到商業的本質。你需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用更好的服務服務消費者,消費者為此買單,而不是你拿到了多少使用者。以 P2P 為例,它最終的競爭可能是你的風控、追款能力怎麼樣,有沒有把錢帶給真正適合的人。
這麼多年我們服務了很多企業,既有網際網路公司,也有很多傳統企業,也有一些大型企業。
案例一:招商銀行
招商銀行 2015 年開始做移動化,很早的時候就開始採用 Testin 雲測的一系列服務保證質量。
2018 年招商銀行累計使用者超過 1.3 億,我昨天晚上在網上看到招商銀行更新的最新資料是掌上招行使用者已經超過 1 億了,還有掌上生活 app,使用者也超過 1 億。
更可怕的是,在它的個人客戶交易量裡面,移動端交易額超過 86%,而 ATM 機、線下門店少之又少。這樣的一家企業還是我們心目中的傳統企業嗎?
案例二:平安
平安 1.6 億的使用者裡有 80% 都是來自於網際網路,平安集團有 100 萬人,2017 年戰略是全面移動網際網路化。平安可能是一個比較激進的公司,它旗下大概有上百個 app。比如,大家可以看 2018 年平安好車險一年更新了 27 次,意味著一個月至少更新 2-3 次。
這樣的平安集團還是一家傳統企業嗎?
案例三:良品鋪子
良品鋪子線下開了很多的門店,在淘寶上也開過電商頁面,最有意思的是,良品鋪子 2017 年新增使用者 40%,來自於線上渠道。我沒有拿到他們 2018 年的資料,可能會更多一點,但更有意思的一個數是,現在它每一天的 UA 超過了 100 萬。
2018 年應該會比這個數更多,可能會超過 1000 家門店。Testin 雲測其實和它比較有淵源,因為我們從它的質量、安全,甚至做 AB 測試的推廣,我們都在合作。跟它協作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這家公司看上去在做很傳統的事情,但是他們很願意用新的方式、新的科技去做,這樣的企業,還是一家傳統企業嗎?
我有一個大膽的結論,我們原來說了 4 年到 5 年的「網際網路+」,恐怕是一個偽命題,因為當我們網際網路人重新做規模、使用者,當我們往線下去做的時候,當我們去做使用者體驗把服務做好整合供應鏈這一系列事情的時候,我們碰到了瓶頸。
原來線下企業花了好多年要去做的事情,我們一樣要花好多年去做,我們並不可能用 1 年把別人 5 年、10 年做過的事情立刻走完,所以未來應該這是「× 網際網路」的時代,什麼叫「× 網際網路」?我的結論是,可能更大的機會屬於這些傳統企業。
線下有大量的基礎設施,原來就擁有大量的使用者,今天只需要把網際網路技術加上去,把使用者搬到網際網路上來,用移動 app、公眾號、服務號和使用者建立更多連線就可以了。
而傳統企業 × 網際網路之後,可能不再是一個傳統行業,應該是一個新行業,我覺得網際網路未來可能會慢慢變成電力、蒸汽機一樣,是動力的基礎,每一個行業結合網際網路去改造它自己。所以,未來可能不會再有純粹的傳統企業,未來只有科技化的公司,這些公司會用網際網路的技術、最新的人工智慧改造它的行業,這個結論可能對於純粹的網際網路人來說沒有那麼開心。
那麼什麼是「× 網際網路」呢?要乘以網際網路不僅僅是把你的業務網際網路化就夠了。
第一步:把所有線下服務、線下使用者、流程資料化,只有資料化才有可能應用最新的網際網路技術。
第二步:資料化以後用線上化、網路協同和使用者建立連線,把資料流轉得更好。
第三步:用最新的人工智慧技術做決策。
未來 10 年,中國每一個細分行業可能都會發生巨大變革,其中可能會有一兩家公司完成資料化、線上化、智慧化的改造,改造完以後就會變成一個新公司。
馬雲講過新零售,中國是一個特別奇特的國家,零售行業在中國四代同時存在,從最原始的夫妻店、便利店、大型倉儲超市再到阿里巴巴和騰訊做的新零售,四代同時並存。
但是,當阿里做新零售時,我突然發現所有線下超市都開始變成新零售企業了。我們公司樓下有一家京客隆,我有一天買東西時非常驚訝地發現,原來,京客隆也有無人收賬,也可以掃一掃,阿里原來在盒馬鮮生裡做得很了不起的無人結賬,京客隆有、永輝超市也有。他們都在同時完成資料化、線上化、智慧化的過程,包括像平安、招商銀行、良品鋪子這些公司,實際上他們正在往這一步走,而那些沒有完成這些轉型的企業,在未來的競爭之中,可能會受到巨大的衝擊乃至消亡。
也可以 Testin 雲測這家公司為例,最一開始做測試服務的時候,我們怎麼做?大家可以看到第一個圖,我們做了自動化的真機測試機房,我們把全中國所有用到的手機全買過來,統一管理,中間的圖就是,在上面你可以自動去跑全中國所有的 app,然後生成一個數據告訴你,你的 app 在全中國所有的手機上跑的結果是什麼樣的。
同時,我們還打造了一個超過 10 萬人的雲測試的測試工作者的眾包平臺,他們可以幫你做測試服務,我們用了 7 年的時間,2011 年-2018 年一直在做這個事情,它的商業模式很簡單,就是把手機、工具、測試相關的人放到雲端,再通過網際網路,提供給所有的企業客戶使用。
最近我們還增加了人工智慧的演算法,我們希望能夠把測試這個事情變得更加智慧一點,app 丟過來以後,不用人的參與,就可以自動完成測試。
這個圖是混沌大學李善友老師最喜歡用的圖,他講了一個第二曲線的理論,這個點來自於英特爾 CEO 格魯夫的概念。所有企業發展時都經過一個曲線,一開始慢慢經過一個破局點,然後往上走,走到一個頂點時會到一個極限點,你過了一個極限點之後,基本上就只能往下掉了。
英特爾原來是一家做半導體儲存的公司,有一天被日本人打得不行了,格魯夫說我們改做晶片吧,然後走到了下面那條曲線,所以今天英特爾變成全世界最大的一家做 CPU 的公司,是完全的跨越。
今天所有行業裡的所有企業,尤其是傳統行業,他們都走到了這個極限點,以前是刀耕火種做的服務,面臨網際網路衝擊時,能不能有一個破局點過來呢?10 年前對於這些公司來說很難,因為對於網際網路,他們看不見、看不懂、學不會、做不到,但是過了 10 年,這些公司慢慢能看懂了,因為大家天天用微信,也看得見、看得明白了,可能做起來稍微有一點難。
對於 Testin 雲測這樣的公司來說,我們的使命是為這些傳統企業在轉型中提供測試-安全-推廣-AI 資料一系列的服務,未來像 Testin 雲測這樣的公司會有很多,會把網際網路技術、網際網路科技變成一項項服務,幫助傳統企業完成這一次轉型。
所以,未來我們可以和這些企業客戶一起穿越這一次的科技和人文的交叉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