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如何解決網路安全問題
隨著萬物互聯時代的來臨,網際網路以“開放”“包容”的姿態接納各型別裝置的接入,在帶來更加便捷生活的同時,各類意想不到的網路安全隱患便悄悄的潛伏在我們周圍。進入2017年,WannaCry病毒與Petya病毒席捲全球,在短短几小時內襲擊100多個*和組織機構,對於人們的心理、財產和隱私資訊產生了嚴重影響。

如今,網路安全的邊界愈發模糊,如何利用人工智慧更好地結合與提升網路安全產業將會成為行業領域的研究熱點。未來十幾年,人工智慧將無處不在,其強大的計算能力、深度學習的能力與“天生自帶”的自動化屬性相結合,將為人工智慧裝上前進的發動機,在不斷完善解決問題的同時,也在不斷與更多的領域相結合。
值得關注的是,由於網路病毒數量與型別的逐漸上漲,讓網路安全再度受到了*的關注,同時隨著人工智慧的迅速發展,其優越的自動化作用在網路安全防禦和攻擊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Gartner釋出2017年度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報告中,無處不在的人工智慧已經部署在深度學習、自動駕駛、目標識別、人臉識別、人機對話、認知計算、商業無人機(無人機)、對話使用者介面、企業分類法和本體管理、機器學習,智慧微塵、智慧機器人,智慧空間等等新興技術領域。
同樣,在安全領域人工智慧也為行業發展帶來了新契機。安全是行業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人工智慧的自動化以及強大的資料分析能力,為實現更快、更*的漏洞發現和修復帶來可能,同樣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廠商也開始利用其優點對抗網路安全威脅與網路異常檢測,升級網路安全檢測體系。
但回溯歷史,自從有了網際網路,*有了網路攻擊,雖然人工智慧的學習能力很強,但也許有時你也會發現它們存在很蠢的一面。上海交通大學軟體學院教授陳海波說過,“人工智慧*讓他感到震撼的是,在一個封閉的環境可以做得如此之好,但讓他感到失望的是,在一個開放的環境卻做得如此之差。”
由於現代的計算機還不具備複雜的抽象思考能力,與我們想象中的智慧生活還相差甚遠,*目前的深度學習系統而言是很容易被欺騙的,自動駕駛系統、人臉識別演算法和工控系統等等均存在安全漏洞,都會給黑客留有可乘之機。還有另一種情況,*是黑客運用人工智慧的工具和技術實現入侵,不聲不響的竊取你的隱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