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您的情感伺服器已DOWN機。”

火柴盒可以用了。心裡憋著一股莫名的不痛快,難以言說。
為什麼?為什麼可以用了都不通知一聲?還要我自己去解除安裝了再重灌新的版本?
這哪裡是維護?這是赤裸裸的換了伺服器,把之前的版本擱淺了。
而我需要在那個“被遺棄的”版本里,重新整理多少次,才可能意識到,不會有“軟體更新”的提醒了?
停服期間,官微時不時發一些無關痛癢的微博,說是“安慰使用者”。可是開服卻沒有任何一條正式官宣。每一條微博下方,評論幾乎全都是 “ bug 修好了嗎”,“什麼時候開機”,“華為還是閃退”,“我還在等”,“我一直在等”…… 不盡其數的疑問得不到回答。最後在某條評論下方看見了網友的回覆:“去瀏覽器下載就行了。”於是,那些“一直在等”的網友才有可能知道,哦,火柴盒可以用了。
表面上說是“停服”了,實際上期間我多次開啟APP,都處於一種半癱瘓的“除錯狀態”。
直到現在重新安裝了之後,一到凌晨時段,伺服器依然慢的跟個狗屎樣。
這一切都讓我在內心積攢著憤怒——
火柴盒到底在用一個什麼樣的團隊開發?
為什麼要讓使用者接觸到除錯版本?
為什麼隨隨便便就停服?
伺服器遷移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以至於半年才能上線?
我真的特別特別生氣。
可是我喜歡火柴盒啊。喜歡它打造出來的整個“生態系統”。
所以我只能等啊。一邊氣一邊等。我沒辦法瀟灑的解除安裝了說“老子我不用了”。
我只是使用者而已。微不足道的使用者。
或許就像商店裡進進出出的顧客一樣,也要承擔著某天大門緊閉,掛著“CLOSED TODAY”的風險。
我總是因為這類的事情受傷——
大學時愛吃的快餐店一家接一家倒閉。讀過的高中畢業後搬遷了。讀過的初中畢業後也搬遷了。讀過的小學畢業後拆掉並搬遷了。寄過“時光慢遞”,裡面的郵筒裝著我的信的商店,也倒閉了。以及,喜歡的APP停服了。
該有人為此負責嗎?
沒道理啊。人家憑什麼對你負責?
店是老闆開的,營不營業,權利在老闆手中;
APP是企業發行的,開不開服,也都由企業決定。
那麼騰訊呢?如果騰訊QQ有一天停服了呢?
這中間的界限,該怎麼劃分?
愛吃的快餐店,愛用的APP,我和它們之間真的存在真正的關聯嗎?
可我連快餐店的老闆都不知道是誰啊。
我有權利要求別人為他們的離開而負責嗎?
如果DOWN機的是雲盤服務,儲存了人人都能看得見的資訊資料,還能找到投訴的理由。
那麼儲存情感的地方呢?
儲存情感的伺服器,就可以隨便停服了嗎?
是不是因為情感看不見,就可以鑽進這個巨大的漏洞,避免責任了呢?
社會規則、倫理道德、法律責任……
在定義所有這些概念之前,那份初心人們還能看見嗎?
還有人因為離開而心懷歉疚嗎?
耳邊迴響起最常聽到的一句話——
“對不起,您所撥打的電話已關機。Sorry. The subscriber you dialed is power off.”
對不起,很抱歉的通知你,這臺電話裡沒有人真的對你感到“對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