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出AI植物園計劃,百度如何幫你更好地探索世界?
日前,百度與上海植物園、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園以及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等五家植物園,在上海達成合作,共同推出百度AI植物園計劃,這是業內首個面向植物科普行業的AI解決方案,是百度AI落地的又一個垂直場景。

百度如何將AI落地到植物園?
百度AI植物園計劃是基於AI為核心的多種技術,給植物科普領域提供的解決方案。 通過智慧搜尋、智慧導覽、AI展示、AI教育等功能,提升植物園遊客的遊園體驗,提高植物園工作者的效率。
百度與上海植物園等多家植物園合作的拍照識花功能,已經覆蓋國內99%植物物種,並與百度線上十億植物資料結合匹配,使用者在遊園時拍下植物後,百度App就可以智慧識別植物品種,通過圖文、音視訊、AR等互動手段幫助使用者瞭解相關的科普知識、養護知識、辨認技巧。

百度還上線了全景穿越科普功能,給遊客提供沉浸式身臨其境遊園體驗;即將上線的智慧導覽功能,藉助百度地圖提供的能力,可以將傳統導遊的服務做到智慧化,提供語音講解導覽、賞花路線推薦、AR智慧導覽等功能。

簡單地說, 百度AI植物園給每一個使用者匹配了一個個性化的智慧導遊,不只是有專業解說導覽,還可以通過拍照搜尋、視訊講解、AR互動等功能獲取更好的科普資訊,探索植物世界。 對於植物園來說,百度AI植物園計劃則是一個完整的AI解決方案,幫助植物園更好地服務遊客的同時,減輕人力成本,進行科普創新。
百度AI植物園計劃第一批簽約主體是五家植物園,其中上海植物園是這一計劃的首個全流程落地試點,將作為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體驗基地於大會期間開放體驗。而其餘四家植物園,均直屬中科院,要知道中科院直屬植物園一共就三園兩所,百度除了暫未與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合作外,一下與餘下四家合作,此外,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則是行業龍頭,由此可見百度第一批簽約的植物園都是頂尖玩家。
下一步百度AI植物園還將落地中國植物園聯盟108家植物園,甚至海外知名植物園。立木資訊諮詢釋出的《中國植物園行業專項調研及投資前景報告(2016版)》顯示,目前中國一共有280多所植物園,其中包括部分不對外開放科研、教育、醫藥類植物園,百度植物園計劃基本會覆蓋所有對外開放的植物園,成為中國科普植物園的標配。

與此同時,百度AI植物園相關功能如拍照識花“探花郎”,也被整合到擁有1.5億日活使用者的百度App中,使用者不只是在遊覽植物園時可以更好地探索植物,在生活中也能隨時隨地藉助於百度更好地獲取植物科普知識,探索植物世界奧祕。
為什麼百度要上線AI植物園?
植物園一直都有擁抱數字技術的渴望,在百度釋出AI植物園計劃前,植物園也有一些嘗試,比如應用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園等植物園的“中國數字植物園”,就有資料庫管理、定植資訊、GIS、全景漫遊、科普展示等主要功能模組,集植物園科研、管理、科普為一體。
而百度AI植物園計劃提供的不只是傳統的資訊化方案,而是基於AI技術的智慧解決方案,具有智慧搜尋、智慧導覽、AI展示、AI教育等獨特功能,同時基於百度在中國搜尋行業的龍頭地位,百度AI植物園計劃可以更好地連線植物園與觀眾遊客。
早在2013年百度就在AI技術上佈局,其中一個經典探索場景就是植物識別。在2014年於百度內部的一場人機對戰大賽中,百度識圖在幾十場花卉識別中,戰勝了專業的花卉達人。當時,百度識圖就可以成功識別中國1000多款常見花卉,全網準確率達到80%以上。四年過去,AI技術已十分成熟,百度更是中國AI行業的佼佼者,基於百度強大AI影象識別能力,通用分類模型,檢索模型、細粒度分類模型、權威鑑定等多模型識別融合,百度對常見植物識別率高達92%。
正是因為有強大的AI植物識別技術,所以百度才有了給全國植物園提供AI解決方案的底氣,AI植物園計劃最核心的就是植物智慧搜尋服務。 與此同時,百度在AR、AR導航、全景地圖、多媒體、內容平臺、小程式等業務上的佈局,讓百度AI植物園計劃不止於智慧搜尋本身,而是成為植物園的整體解決方案。
事實上,百度在AI基礎技術實現領先後,這兩年的重點就是讓AI落地到各行各業,為了加快這一程序,百度採取了AI開放的戰略,Apollo、DuerOS分別面向智慧汽車和智慧家居行業開放,AI植物園計劃則是百度AI在植物園這個細分行業開放的舉措,這一舉措以及今年百度與國家文物局共同啟動AI博物館計劃都表明百度一直希望幫助使用者更好地探索世界,讓複雜的世界變得更簡單。
百度用AI幫使用者探索世界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這是百度曾經的Slogan,也是百度的初心。通過百度人們獲取各種資訊、找到問題答案、檢視百科詞條,更好地探索世界。AI時代到來,百度率先佈局和大舉投入,成功從移動網際網路公司轉型為人工智慧公司。百度提出要讓複雜的世界更簡單,幫助人們更好地探索世界的使命一直沒變,藉助於AI,將這一點做得更好。
AI植物園計劃只是百度用AI幫助使用者更好探索世界的冰山一角。
早在2016年底,百度就推出了用AR技術復原北京九大城門的活動,在北京市民間掀起了掃城門熱。去年,百度與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展開合作,對兵馬俑進行了AR復原,讓殘缺、褪色的兵馬俑在AI技術呈現下復原到最初的樣子,甚至可以開口“說話”,進行自我介紹。如果說復原城門和兵馬俑還是小打小鬧,那麼今年百度的AI科普計劃就走向了系統工程。

今年初,百度“AI文化遺產復原計劃”正式啟動,通過包括AI在內的多種新技術的綜合運用,讓文化遺產以生動的方式為更多人瞭解,這一次的合作物件包括國家文物寶庫故宮。5月,百度與國家文物局共同啟動AI博物館計劃,跟百度AI植物園計劃相似,提供拍照智慧搜尋、智慧地圖、智慧導覽、線上3D街景式展示等功能,第一期已實現對1400個博物館的標註和基本功能上線,未來三年將應用到全國近5000家博物館中。今年8月1日,百度與長隆動物園聯合推出智慧小程式,支援全景AR和智慧搜尋等功能。
可以看到,百度在AI科普上已經從過去的零星探索,進化到今天的系統工程,不論是AI植物園計劃還是AI博物館計劃都是可以覆蓋全國大部分博物館、植物園的計劃。百度AI解決方案能夠得到博物館、植物館的青睞,一方面是因為百度有最強的AI技術能力,另一方面則是百度具有連線廣泛大眾的能力,而且使用者到百度本身就是要找答案,很適合做科普。 基於多個行業的落地探索積累,百度AI滲透到更多具有科普屬性的場景中,如科學館、美術館、動物園、水族館、自然保護區、天文館、人文歷史類景點景區,將只是時間問題,不論何時,百度AI都將是中國使用者探索世界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