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審後播,彈幕將死?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娛公疑煽
2019年1月9日,中國網路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了“史上最嚴”監管政策:《網路短視訊平臺管理規範》和《網路短視訊內容稽核標準細則》,對短視訊的釋出者和平臺方都提出了詳細要求,其中最具突破性的,則是將“彈幕”也劃入“先審後播”的範圍,並要求“實時管理”。
這並不是有關部門第一次對網路短視訊進行管理。早在2017年,廣電總局便開始針對短視訊行業進行規範,強調傳播資質和內容版權問題。去年3月,廣電總局繼續下發檔案進行行業整改,責令今日頭條與快手整改,並永久關閉“內涵段子”,給短視訊行業帶來了不小震動。2018年7月,網信辦會同工信部聯合其他相關四部門,更是關停了19家網路短視訊平臺。
但此前的一系列懲治措施,對彈幕規定極少,只是籠統的提出平臺應該對彈幕進行監管。而此次新規,除了延續國家對於運營資質、版權、未成年人保護等方面的內容外,對彈幕明確規定需要先審後播的規定是一大亮點。檔案內“網路短視訊平臺實行節目內容先審後播制度。平臺上播出的所有短視訊均應經內容稽核後方可播出,包括節目的標題、簡介、彈幕、評論等內容。”使得彈幕在劫難逃。
稽核之必要:彈幕興起與監管失範
本次新政對彈幕實施嚴厲監管,毫無疑問與彈幕文化的興盛以及逐漸失範有關。
彈幕文化起源於日本二次元文化,由國內最早的彈幕視訊網站AcFun引入國內,並經由B站發揚傳播,現主要指大量以字幕形式顯示的評論同時出現的現象。2014年,國內主流視訊平臺愛奇藝開始試水彈幕功能,僅在功能推出的兩小時之後就產生了3萬餘條彈幕,第二天更是突破了21萬。自此,國內主流視訊網站紛紛開始引入彈幕,將“彈幕”這一小眾現象帶入大眾視野,作為增強使用者與使用者、使用者與視訊間互動以及提升網站使用粘性的手段,彈幕功能被廣泛接受。
目前視訊中常見的彈幕種類及作用
在當下,作為B彈幕也已然從附屬地位變為二次創作,甚至成為一種文化現象,記錄時代變化的一種獨特方式。彈幕的商業價值也在其不斷傳播的過程之中得以展現。
彈幕的本質是評論,但它不同於評論之處在於彈幕的“強制性”,以及其強制性帶來的強互動性。對於專門的彈幕網站而言,彈幕的存在匯聚了一批忠實的使用者群體,成為其在行業競爭中最大的依仗。對於非專彈幕網站,彈幕為視訊創造了互動性極強的觀影環境,增加使用者粘性。
如當下很多視訊的火爆,彈幕便功不可沒。對於直播來說,彈幕的作用更強。系統的彈幕,如進入直播間的提醒、贈送禮物的提醒等會給觀眾和主播以正面反饋;觀眾的傳送的彈幕,則一可以帶動氣氛,一可以向主播表達觀眾需求,便於主播與觀眾溝通互動。這些需求,特別是當螢幕較小的手機作為直播最主要終端時,通過視訊介面之外的評論難以實現,只有彈射於視訊畫面內的彈幕可以當此重任。同時,彈幕文化的發展也衍生出瞭如彈幕電影(《秦時明月》等電影嘗試開設彈幕場次)等一些以彈幕為主商業模式。彈幕從被引入國內至今,隨著“開啟視訊看彈幕”的流行,彈幕也從小眾走向普及。但脫離小眾的彈幕,迎來了更大的問題。
彈幕曾有的一大弊端是過多的彈幕會阻擋畫面內容,影響觀影效果。但彈幕透明度、字型大小等設定的推出,以及最近B站彈幕防擋臉技術的開發成功,使得這一問題得以解決。但解決彈幕大眾化之後產生內容失範卻比技術問題難的多。
在直播這一本身管理缺失的行業內,內容色情、挑逗、低俗的彈幕屢見不鮮,而對於其他相對規範的平臺,也有個別彈幕不堪入目,影響惡劣。
彈幕稽核:短視訊平臺步履維艱
彈幕因為其豐富性、個性、互動性被視訊網站廣泛接納,並逐漸本土化。而在彈幕本土化的過程中,由於平臺、使用者、監管機構的多方原因,不可避免的沾染了一些國內亂象,但要求對彈幕進行監管,卻困難重重。
(1)平臺成本不可避免地增加
新規規定,稽核員應當經過省級以上廣電管理部門組織的培訓,稽核員數量與上傳和播出的短視訊條數應當相匹配。原則上,稽核員人數應當在本平臺每天新增播出短視訊條數的千分之一以上。這一剛性規定使得各平臺迴旋空間減小,在強制平臺責任義務的同時,造成了一些問題。
首先是人力成本的急速增加,若將彈幕加入人工稽核範圍,勢必會使平臺人力成本翻倍。其次,硬體服務成本也隨之增加,軟體系統、管理雲、伺服器這些硬體上的投入對平臺來說也是個天文數字,彈幕稽核的速度要求對平臺處理器及演算法也是不小的挑戰。資本不足的小平臺很有可能會因此被排除出市場之外,而大平臺也在整治中步履維艱。

今日頭條短視訊稽核編輯的招聘廣告,薪資不菲,平臺用人成本較高
(2)使用者體驗降低
在當下,“開啟視訊看彈幕”已經成為被廣泛接受的視訊娛樂方式,甚至彈幕質量也成為各視訊網站核心競爭力之一,對彈幕的稽核稍有不慎便會影響使用者粘性。
相較於傳統評論,彈幕更強調及時性。發現興趣點——傳送彈幕——看到自己彈幕在螢幕飄過,這三個連貫的步驟是彈幕使用者表達欲被滿足的基礎。特別是對於短視訊而言,使用者的記憶點最多隻有兩分鐘,甚至視訊本身只有兩分鐘,而當彈幕先審後播的機制,不僅會延遲使用者看到自己彈幕的時間,甚至可能致使使用者看不到自己的彈幕,大大減少了及時分享的樂趣。對於直播而言,彈幕延遲導致主播和觀眾溝通不流暢,制度造成的“延遲”極大影響觀感。
同時,對於違規範圍的掌控也是平臺難以把握的度。監管過嚴,使用者的傾訴欲難以滿足,想說而不能說的感覺會使得一部分觀眾放棄彈幕;監管過鬆,平臺可能因此承擔責任。不同年齡層不同文化圈對於違規含義的界定不一最終使得眾口難調、難以分明,最終會影響平臺收益。
(3)平臺責任增加
近年來,短視訊行業的野蠻生長,在看似繁榮的市場背後,充斥著如未成年媽媽、危險動作模仿、人身攻擊等低俗資訊。為此,視訊網站因為管理不力頻頻被約談、下架、封號、整改。新規的出臺也意味著各平臺白紙黑字寫明的責任增加,對於違規彈幕的稽核不力平臺也將承擔一定的責任。這樣的壓力無疑是巨大的。
先審後播,彈幕最終何去何從
《管理規範》和《細則》對彈幕相關規定只是個開始,依照目前趨勢,2019年裡對於短視訊行業的監管會更加嚴格。對彈幕的相關稽核要求也可能進一步被細化,對短視訊行業發展會是不小的影響。
首先,嚴厲管控的明確立場為短視訊行業敲響警鐘。《管理規範》和《細則》對彈幕相關規定或許過嚴,但其旨在淨化網路環境而絕不放過一城一池的鮮明的態度對短視訊行業提出了更嚴苛的要求,迫使各家不得不更小心謹慎的對待自己“健康網路環境創造和維護”的責任。
其次,彈幕稽核技術以及使用者彈幕禮儀的健全成為必要。目前而言,對彈幕、評論的人工智慧稽核發展還不健全,並不能完全替代人工稽核。其中一方面原因便是各平臺很少將精力投入於此。而新規出臺後必然使得平臺更加重視相關監管,出於節約成本的目的也會促進相關監管技術的發展。為了節約成本,各平臺也會注重使用者彈幕使用習慣的養成,創造良好的觀影環境,確保平臺長遠發展。
但最終,彈幕的文化和社交屬性使得其飽受國內使用者喜愛,不可能退出市場,且新規對彈幕也並非全無好處。彈幕文化源於國外,在國內有了自己獨特的發展,但彈幕也因為監管不力而成為低俗資訊的一種傳播渠道。毫無疑問,缺乏約束的肆意發展並不利於一個新興事物的發展。國內對彈幕的監管還處於初級階段,其自由的範圍與監管的力度還有待日後磨合之處。但就目前而言,新規出臺後,相對健康的彈幕環境也會減少一些在觀看過程中的意見爭端,使得更多人願意開啟彈幕。
彈幕文化方興未艾,其蓬勃發展的步伐不會被稽核規則阻攔。但只有網際網路文化的寬鬆自由與外部干涉範圍良好平衡,才能發揮其最大的作用,而這一平衡的達成還需要國家、平臺和使用者的共同努力。(本文首發鈦媒體)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訊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