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Hash 專欄|2019 年區塊鏈會進入新一輪淘汰賽,小應用將是決勝關鍵
關於 DeepHash 專欄
文/林佳誼
DeepTech 深科技認為,就在區塊鏈技術步入所謂“幻滅的低谷”之時,身為一家堅持深入報道科學科技產業的專業媒體與科技服務提供者,我們有責任也有必要,在這個關鍵時刻上帶領讀者去撥開迷霧、釐清誤解,培養對區塊鏈技術的更深刻認知。因此我們於每週二固定推出 DeepHash 專欄,由 DeepTech 資深編輯林佳誼邀集專家學者共同維護,每週一次, 帶領讀者深入挖掘未來 3-5 年真正具有產業化潛力的區塊鏈知識 。
而經歷 2018 年的暴起暴落,進入2019 年,許多人都想知道區塊鏈的走勢在這一年將如何演變?儘管很多預測已紛紛出籠, 但真正同時具備理論高度與行業洞察深度,重點是還能兼顧中國視角的分析,還很少見到 。DeepHash 邀請本專欄的作者撰寫一系列預測,填補這一空白。本週同時也新增一名作者,33複雜美的創始人、浙江省區塊鏈技術應用協會副會長吳思進。
複雜美是國內知名區塊鏈技術初創, 區塊鏈專利申請數目前在國內排名第三,僅次於阿里巴巴和中國聯通,是國內初創公司第一,技術實力毋庸置疑 。DeepHash 很榮幸邀請到吳思進先生為我們撰寫專欄。 這更是他首度在媒體上開設專欄 。
在這篇首發文章中,他將預測今年區塊鏈的公有鏈賽道將如何發展。儘管區塊鏈技術有許多不同形式與分支,但以比特幣和以太坊為代表、不設准入限制的公有鏈,仍然是最受關注的。以下是他的看法。

2019 年區塊鏈會進入新一輪淘汰賽,小應用將是決勝關鍵
文/吳思進
區塊鏈技術發展至今已有 11 個年頭,有媒體統計,包括我們 33 複雜美的 Chain33 在內,去年全年至少有 32 條公鏈主網上線,大約相當於每個月都有近 3 條公鏈上線,因此去年又被稱為公鏈元年,但元年並沒有帶來牛市,與之相對的, 去年比特幣幣價去年大跌 73%,連號稱擁有最龐大開發者社群的以太坊,幣價也大跌 82% 。
而最關鍵的原因在於,絕大多數的公鏈沒有跑起實際的應用,成了沒有實質作用的“殭屍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蔡維德引用資料表示,“過去兩年,全球總共釋出了 2 萬個數字代幣,這意味著大約有 2 萬條公鏈出現。但事實上,目前大約有 2000 條公鏈還‘活’著。也就是說, 基本 90% 以上的公鏈都是‘殭屍’鏈。而在此其中,大約只有 200 條公鏈是有價值的 。”
2019 年,公鏈會進入新一輪的淘汰賽。誰會被淘汰?我認為,沒有爆款應用、不支援大規模分片的公鏈,很可能會被淘汰。 而一條低開發成本和運營成本的公鏈,是維持基礎優勢的必要條件,爆款應用則是推動公鏈迅速拓展的因素 。
另外,公鏈的開發會越來越集中,因為每個公鏈都有自己的開發介面和門檻,開發者不會一個個去學。沒有在前 5 名的競爭者,很有可能會被淘汰,留下來的公鏈不會超過一隻手指頭數得完。
而我認為今年公鏈要脫穎而出的關鍵,就是要從小處的應用做起 ,有些開發者可能好高騖遠,認為區塊鏈很高大上,但我認為真正成功的區塊鏈應用反而是要從小處做起,由小見大,讓民眾真正有感,區塊鏈能夠改變他們的生活,讓大家獲得更多財富,提升效率,而這些應用,可以是一瓶水、一包米,這些在我們生活中看似平凡無奇的柴米油鹽醬醋茶。
現在很多公鏈都在追求高效能,也就是所謂的 TPS,但我認為現在公鏈效能高不高已經不重要了,現在的公鏈效能已經足夠高了,足以支撐商業化應用了,現在公鏈的問題是沒有應用,而非效能高低問題。 我認為今年公鏈這個賽道,如果想要脫穎而出,必須得從小處著手,潛移默化,能落地就先做,不斷地推進,結合區塊鏈和實體經濟 。
比如我們去年中秋和百年老店知味觀合作做了區塊鏈月餅,讓一盒盒月餅成為一個個在鏈上流轉的數字通證,一個數字通證直接錨定一盒月餅,整個交易過程都上鍊, 區塊鏈上的資料是無法竄改和公開透明的,可有效保障買賣雙方的權益 。把商品都上鍊,讓一般的消費者直接體驗什麼是區塊鏈,區塊鏈能夠為每個人帶來什麼好處,讓大家知道區塊鏈不等同於比特幣或炒幣,而是可以實際為生活帶來改變,改善生活質量的。
什麼叫做成功的公鏈?是幣價高低還是開發者社群的人數多寡?我覺得主要還是看應用,誰鏈上的應用跑得多,誰就比較容易成功,我認為實體世界的債權跟資產能夠對映上公鏈,這才是成功的公鏈,例如區塊鏈白條就是一種相關應用。
很多大公司都推出了區塊鏈的應用,但是目前沒有出現現象級的應用,區塊鏈也許就是這樣潛移默化,慢慢會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和人工智慧不同,一瞬間就進入到我們的生活當中。
就好像網際網路發展超過 20 年,到現在大家才有感覺, 區塊鏈需要有更多的人去嘗試和探索,現在是最好的時候,因為嘗試成本很低 ,區塊鏈技術已經相對成熟,而且開源的公鏈很多,就拿我們自己來說,依據我們架構開發的公鏈,成本可低至千元以下,開發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合適的模組,開發難度比起 5 年前已經降低很多。
區塊鏈可以替代很多金融機構的服務,就好比以前人們都要去飯店和餐廳吃飯,現在有了區塊鏈之後,去除掉中介,人們就可以把菜和肉買回家,自己燒飯。原來只能吃大鍋飯,現在有了區塊鏈之後,大家就可以回家開小灶,做飯的成本變低了。
而從技術的角度來說,能夠活過今年的公鏈淘汰賽的公鏈,有兩個特質, 一個是要支援大規模的開發和分片,或者是平行鏈 。平行鏈是我們 Chain33 比較大的特點和創新,但我們認為今年也會有新的平行鏈出來。大規模的開發和分片是也是未來以太坊升級的重點。
第二點是從開發應用的角度來說, 一條好的公鏈一定要支援更多不同語言的開發,讓更多開發者可以加入 DApp 的開發者行列 ,目前,還有 99% 的開發者還沒有參與區塊鏈開發,因為原先區塊鏈開發的門檻太高了。
未來,公鏈的技術學習成本會越來越低,但是可能會形成專利的壁壘跟競爭優勢,所以公鏈先發優勢還是很大的,有技術、專利和品牌的優勢,還要有很多的應用案例,這些都是後進的企業很難去追上的。
有些人可能認為網際網路巨將主宰區塊鏈。確實,我們看到有一些大公司也在做公鏈,但是我覺得大企業做公鏈的難度之一,在於他們的包袱比較多,我最近跟一家國內很大的網際網路公司下面區塊鏈部門的負責人聊天,他們對於有幣區塊鏈一塊是比較有疑慮的,但是無幣區塊鏈沒有經濟激勵,我認為很難造成改變。
大公司之間的人才流動也很密集,所以很難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因為外面的誘惑太多,區塊鏈部門的人才容易流失,大公司的體質限制,很多事情都做不了。所以我認為我們小公司做公鏈還是很有優勢的。
雖然去年可能有一些開發者轉往聯盟鏈,但我並不認為這會對公鏈的發展帶來影響, 聯盟鏈只是區塊鏈朝公鏈發展的一個過渡階段 ,聯盟鏈終究還是中心化的產物,協作成本高,無激勵機制。
相較之下,公鏈的可信度更高,而且信任成本更低,因為公鏈上的每個節點都會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確保社群運作是公平透明的,這可以避免造成巨頭壟斷,因此我認為公鏈是絕對不可能被聯盟鏈取代的,聯盟鏈好比裝上發動機的馬車,公鏈好比汽車,馬車是不可能跑過汽車的!

吳思進
33複雜美創始人及CEO,金融資料專家及科研專家,精通量化交易及區塊鏈。2008年創辦杭州複雜美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開始研究區塊鏈,2014年申請第一個區塊鏈專利,目前累計申請超過200項,全球排名第8,國內排名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