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餘暉:《歌手2019》的第七場戰役
從首播當日的不利開局,到平穩無波瀾的話題發展,《歌手2019》依然成功,但盡顯疲態。
2019年,《歌手》來到第七個年頭。
老話說,夫妻間有“七年之癢”,伴隨新鮮感的消逝和新生代節目的競爭,《歌手2019》與觀眾之間的聯絡也好像一對經年的“夫妻”,彼此之間都需要更多新鮮的刺激。
回到2013年,湖南臺作為地方電視臺中最有想法的一家,在那一年率先引進韓流綜藝,其中一檔就是《我是歌手》(現已改名為《歌手》,以下簡稱《歌手》),之後便開始了這檔音樂綜藝在華七年的征戰之旅。
彼時,音樂類節目集中在選秀領域。從《超級女聲》到《快樂男聲》,從《星光大道》到《中國好聲音》,音樂選秀是當時絕對的主流。
在觀眾們對此類節目已無比熟悉,乃至於厭煩的時候,《歌手》第一次將專業的音樂人送上競賽的舞臺。這是中國大陸有史以來第一次由“明星點評素人歌手”變為“成名歌手的巔峰對決”,因此《歌手》一經播放,觀眾群起響應。在首期收視率1.43%的情況下,《歌手》第一季總決賽的收視率高達4.12%,從此《歌手》成為湖南臺當之無愧的王牌節目。
之後,《歌手》的這份影響力綿延至今。2016年6月,曾作為最後一位補位歌手參與《歌手》第一季的彭佳慧,在拿到臺灣金曲獎最佳女歌手獎時,她首先感謝的就是湖南臺《我是歌手》總導演洪濤:“謝謝湖南衛視洪濤導演,讓更多人聽到彭佳慧的聲音。”
然而,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即便《我是歌手》浪潮洶湧,卻也抵不過時間對新鮮感的磨滅,以及後來者們的挑戰。
2019年,伴隨著廣電總局的“限韓令”“限星令”“限童令”等一系列監管政策的出臺,伴隨著網路平臺日漸豐富,觀眾需求愈加複雜的時代進步,伴隨著更多精品音樂節目的層出不窮,進入第7個年頭的《歌手2019》,正面臨著每一個老牌節目都會遇到的問題。
劉歡救場,有憂有喜
在公佈的首批競演歌手中,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劉歡,相比此前登入《歌手》的韓紅、譚晶等大咖,劉歡在樂壇地位更高,可以說是當今中國內地歌壇實打實的一哥。新一季的總導演洪嘯對此表示,請來劉歡是2013年節目做第一季時就期待的事,終於在七年後夢想成真。
而從1月11日首場競演的效果來看,劉歡的加入也確實如一根定海神針。最後出場的劉歡老師以穩定的發揮,強大的實力為所有觀眾帶來了一場“你大爺還是你大爺”的精彩演出。
但可惜的是,據酷雲實時資料顯示,《歌手2019》首播當天的實時收視為1.1362%,位列七季墊底。回顧前六季的表現,第一季1.43%、第二季2.16%、第三季2.75%、第四季1.62%,第五季1.32%。就連整季頻傳停播、洪濤出走流言的《歌手2018》,首播當日收視率也有2.038%。
不過,資料的不利並非全部。因為不管是電視臺收視率近年來的高速下滑,還是首播當天正逢中國足球隊十年不遇的亞洲盃提前出線,都能作為此番失利的理由。
同時,據貓眼專業版資料顯示,《歌手2019》在12-15日的網路播放量為6016萬、3395萬、982萬、277萬,單期累計播放2.3億。對比曾拿下收視冠軍的《聲入人心》,每集首日播放量為3000萬左右,次日播放量在2000萬左右,《歌手》的資料依然對這些新的音樂綜藝保持兩倍左右的壓制。
據CVCEUI綜藝熱度榜單顯示,《歌手2019》也力壓《快樂大本營》《我家那閨女》《吐槽大會3》《明星大偵探4》等熱門綜藝,在多維度統計下攀升至綜藝熱榜的首位。可以說,儘管首播收視率低於預期,但劉歡老師的傾情加盟,實力唱將的激烈比拼,依然對觀眾具有相當的吸引力。
觀眾持續熱情的反饋固然可喜,但《歌手2019》“憂”的一面也漸露端倪。
刨除自媒體普遍的唱衰聲音,《歌手2019》自己也正在失去有力的輿論支援。作為熱度戰爭的傳統平臺,微博熱搜始終是具有代表性的流量“戰場”。在經歷了六季的沉浮後,第七季的《歌手》在話題性上不再強勢。
截至今日,微博熱搜綜藝榜單中,#歌手#話題雖然有140億次閱讀,但在細分話題中,#劉歡 開口跪##吳青峰有點緊張##張芯像黃綺珊#等並未像此前幾季那樣掀起大規模的熱度潮,反而很快被淹沒。
對比關注度來說,熱度的反差其實並不意味著觀眾的大批流失,更像是觀眾對《歌手》好奇心、驚喜感的變淡,以及隨之而來觀看能動性的下滑。
這一趨勢在第六季時已頗為明顯。從踢館機制到“逆戰歌手”,《歌手》賽制越來越殘酷,歌手的構成也從國內走向國際,甚至邀請到Jessie J這樣的歐美diva級歌手加盟。但遺憾的是,這些創新都沒能從根本上扭轉《歌手》的危機。對一款老牌節目來看,如何解決“觀眾的審美疲勞”似乎是永恆又無解的命題。
微創新與小崩盤
事實上,《歌手》依舊保持著一貫的韌性。為了刺激觀眾的新鮮感,《歌手2019》又一次嘗試性地增加了許多創新的部分。
例如洪濤介紹說將會以創作歌手和原創歌曲為主打,歌手的創作能力將會佔到一個比較大的比重,而不再像往期一樣單純拼唱功。
而在公佈名次環節,歌手們也終於不用在等洪濤“惡意”吊觀眾和選手胃口。這期節目中選手將自行檢視排名情況,形成新的尾部互動環節。
當然,這些改變並不會改變整個節目賴以存在的基礎。不管是邀請嘉賓的構成,還是舞臺競演的模式,都一如往昔。
相比曾經的海闊天空,《歌手2019》陷入了另一種矛盾,已有的基礎讓它不敢輕舉妄動,但創新的需求又讓它必須改變。作為非常成熟的綜藝IP,《歌手》中唱將競演的基本模式無法更改,否則很有可能讓節目失去原有的熟悉感而導致觀眾大面積流失。而在不改變“歌手競演”的基礎,想要做出深度的創新風險很大。
最終,《歌手2019》並沒有嘗試突破,連陣容構成的模式都一如往昔:一位能挑大樑的殿堂級歌手(主咖?),一位曾火遍半邊天如今淡入生活的遠古大神,一位港澳臺或東南亞地區的流行歌手,一位不太知名但有實力的唱將,一位非話語歌手,以及一位外國友人。
當然,這種陣容組合曾構成了絕佳的全年齡覆蓋,針對不同喜好的人群提供各自喜好的音樂,在碰撞中提供最高的音樂競賽。然而,《歌手2019》第一期的表現讓這一預期有些小小的崩壞。
對比上一季結石姐、華晨宇兩虎相爭,張靚穎、騰格爾各有特色,第一期社會gai驚喜連連,這一季在“劉歡一家獨大”的局面以外,吳青峰、張芯、小K、楊坤、齊豫、逃跑計劃的表演都缺乏深刻的記憶點或喚醒能力。
一超多強並不可怕,上一季結石姐出場時同樣讓人驚呼。但“多強”能否在一超的壓制下爆發,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才是《歌手》最精彩的部分。僅從第一期後網路平臺的表現來看,《歌手2019》的首次競演未能達成這一目的。
依然偉大,走向衰老
從成績來看,七年的時間還不足以擊潰努力的《歌手》,它依然是中國數一數二的音樂類綜藝。但是,巔峰過後,漫長的衰落總讓人為之神傷。
《聲入人心》《中國有嘻哈》等垂直類音樂綜藝崛起,正極大地撕扯著《歌手》這位老牌強者的生存空間。而據芒果TV資料顯示,同網播出的《聲入人心》在評論數、觀看量上同比都遜色於《歌手2019》,但在彈幕、話題、熱搜等方面,卻表現出全面領先《歌手》的架勢,這意味著觀眾對《歌手》的觀看慾望正從“非你不可”變成“可有可無”,緩慢脫粉是正在發生的現實。
唱將競演這種曾經讓觀眾眼前一亮的綜藝模式,面對日新月異的綜藝市場,不再具有2013年登場時的魔力。老牌節目面對的核心難題也正在於此,資訊爆炸的時代,不存在永恆不變的致勝手段。但正如《美國好聲音》可以延續十季仍不到盡頭,優質老牌綜藝的衰老並非一蹴而就。
畢竟與那些快消品不同,《歌手》始終保持著“武器”的鋒銳:頂級歌手加盟,一流管絃樂隊現場伴奏,最高檔次的音樂人對決。這一屬性構成了《歌手》最熟悉的安全區,也守護著《歌手》安全的老去。即使面臨歌手庫和歌曲庫的雙重衰竭,但高標準、嚴要求的準備,讓《歌手》依然是國內獨一份的頂級唱將競演平臺。
從首播當日的不利開局,到平穩無波瀾的話題發展,《歌手2019》依然成功,但盡顯疲態。觀眾們很難再為高音驚歎,也很難再每週激動的等待《歌手》的開場。綜藝新鮮感的喪失,觀眾閾值的提高,都讓《歌手》穩定地走向衰老。儘管它的觀眾依然龐大,它的表演依然精彩,但老大帝國的輝煌似乎總在更昨日。《歌手》已老,尚能唱否?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