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DJI大疆內部反腐,損失十億?
兔爾摩斯
看了很多回答,發現大家的重點都在吃回扣上,嗯,如果從電子代理行業的角度看問題,整個供應鏈體系其實沒有這個簡單粗暴,尤其是造成如此高達10億損失的原因,僅僅是說吃回扣可能不足,關鍵點是在這個環節中的很多角色,紛紛收益,大家形成了一定默契,才可同流合汙:
1)採購KPI標準定製,按照公司計劃排出量產專案,有了預估訂單,採購就有了可以下給供應商的forecast。以晶片,semi(主動器件)和pemco(被動器件)還有材料(ABS,PC,金屬類)為主。
採購通常如何完成自己的KPI,拿到獎金呢?一般有穩定專案的硬體廠商,每個季度或者每月,都會有多少比例的降成本標準。我們以電子料為例,每個採購團隊,理應負責一類器件的採購,比如,負責主晶片採購的,負責記憶體採購的,負責功率器件採購的,負責電阻電容採購的等等。那麼每個團隊都有自己的cost down(降價)目標,於是,他們的日常就是抓現有的供應商(通常為晶片代理商)開會,看哪顆料有降價空間,再由代理商約上晶片原廠一起來談價格。有些時候,經常一美分,一美分的摳價格。但是千萬不要小瞧這點錢,之前有與一個白電採購約談,他們硬是要在一顆很穩定的料上扣一美分,我們都表示不解,這樣其實對整機採購成本影響並不大,而且那個時候接近年底,就算省錢,也是降那一個月的價格,第二年還是要重新根據整體過來的forecast談價格。但是後來我們算了一筆賬,這顆料的月出貨量是300k,省下的一美分核算就是3000美金,完全夠他們採購團隊的女孩子最後一個月好好出去玩一下,吃點好吃的,就算是部門獎勵了。
那麼話說回來,其實,採購的KPI,大部分時候是在可控制的範圍內的。就像i有些採購,一開始會故意進價格偏貴的料,後續在替換便宜的,或者找代理拿更好的價格,這樣,就達到了採購和代理的雙贏。

2)晶片代理商,扮演了晶片原廠與終端客戶之間的角色(我們先排出ODM自採啊,現貨商等等更復雜的角色),他們的定位是,原廠和客戶虐我千百遍,我待他們如初戀。當然,代理商資金鍊充沛,貨源好,與原廠關係融洽,部分做技術支援等等優勢,實現了他們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特質。
代理能做的事情很多,譬如幫forecast沒有下單足夠數量的客戶調貨,又或者幫忙forecast下多的客戶吃掉庫存,出給其他的客戶,幫缺料的客戶選擇可替代方案,技術支援,過認證後,成功用新料替換。故而,在開發新客戶,或者原廠想要在現有客戶裡,挖掘更多機會,或者替換掉客戶現在使用的競爭對手的產品,代理商就發揮了不可替代的效用。一個優秀又 “靈活” 的代理商,對採購來說,也是很棒的夥伴。很多代理商的資深銷售,都是有額外和別人合夥,或者入股的公司,也做晶片代理,或者現貨生意。這就很方便他們在代理的系統裡建客戶檔案,這樣,晶片的路徑,就變成了,從 原廠→代理商→銷售自己的現貨商→客戶
價格,物流,倉儲,完美管控,只要原廠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好了。

3)原廠的高人,深諳佯為不見,故意不睬,但是也可能本身就在利益鏈的一環。同樣,只要完成了KPI,業績的增長,新客戶的開發,那麼剩餘的空間自然可以給到代理商和客戶便利。甚至很多原廠的銷售,也有個人參股的公司,並要求代理商與他們通力配合。因為原廠有晶片定價權,又完整的瞭解整個區域市場,比如華東,華南市場全年的銷售額,不同家產品的Market share,故而更能掌握先機,指導代理商配合,做到幾方多贏。
其實,本質上,市場的穩定增長,多方受益,並且現貨商也是真實存在,可以解決晶片需求的公司,整體來講利大於弊。但是如果過分到虛假訂單,亂用價格,或者嚴重到聯合金融機構做內保外擔等等,就會引起市場不穩定。例如,之前儲存晶片的囤貨,以及被動器件產品價格的混亂等等,這些對市場整體都造成了不利影響,是比回扣更加恐怖的問題。
那些35歲中年人的自尊與彷徨 - 兔爾摩斯的文章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5 357561
智慧音箱常用硬體平臺對比分析 - 兔爾摩斯的文章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5 164729
網際網路創業公司亂象二三事兒 - 兔爾摩斯的文章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5 074134
2018智慧音箱分析報告 - 兔爾摩斯的文章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4 908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