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過年還吃柿餅嗎?一年賣出75噸柿餅的他,收到了一封滿載回憶的來信
摘要: 最憶是年味,一味一鄉愁。
天下網商記者/姜雪芬
1月17日,陝西富平縣曹村,正在農戶家忙著收購柿餅的高攀,收到了一封特殊的回信:泛黃的信封裡裝著4張紙,買家用筆寫下了自己對柿餅的美好回憶。
過去4年,每一年他都給新老客戶寫一封信附在包裹裡,這是他第一次收到千里外的紙質回信。回信人是住在上海的一位69歲老人。
老人收到子女網購的年貨柿餅,看到了高攀寫的那封信,想起在艱苦的年代裡,年夜飯的飯桌上,柿餅帶來的溫馨和幸福。歲月幾經變遷,如今早已物是人非,但在團聚的日子裡,買柿餅、吃柿餅的傳統卻一直未變。
老人寄給高攀的信
最憶是年味,一味一鄉愁。那些在物質匱乏年代用來果腹的食物,如今早已超越了單純的味蕾享受,承載著綿延細膩的情感,溫暖著人心和歲月。
一紙信箋,60年回憶
又是一年冬天,火紅紅的柿餅鋪滿農家小院。住在上海的潘國強一直想到有柿餅的農村去看一看,在那個沒有喧囂的地方,享受寧靜和安逸。
柿餅於他,是近60年的回憶。
上世紀50年代,春節備年貨時,他的家裡總少不了柿餅,兄弟四人每人可從父母那分到兩三個。那時,上海的柿餅不像陝西的柿餅這般模樣,更扁平圓,上面附著一層糖霜。即便是在三年自然災害期間,甜甜糯糯的味道也沒有缺席。
柿子樹上掛滿柿子
時光飛逝,兄弟各自成家立業,父母邁入老年。但每逢春節,父母依然會像以前那樣,置辦好柿餅年貨,享受難得的天倫之樂。
轉眼來到了物質豐富的年代,在不少家庭裡,柿餅逐漸被各種新奇的年貨替代,但潘國強仍然習慣在年貨中多備下一些柿餅,和親朋好友分享軟糯甜蜜的味道和幸福的時光,甚至在清明節祭拜父母時,也不忘供上。
子女們看到如今69歲的老父親在逛店時,總尋思著找柿餅、買柿餅,索性直接在網上買了陝西富平的柿餅,春節前寄回家裡。附在包裹裡的,還有一封天貓賣家高攀寫給新老客戶的信。
高攀在凌晨寫給新老客戶的信
信中描繪了高攀想象中買家收到包裹時的溫暖樣子:“我想象著一位叔叔對著阿姨說‘
老婆子,兒子給咱寄的柿餅到了,你去取一下包裹。’我想象著爸爸對著電話那頭的兒子說:‘ 柿餅收到了,很好吃,我和你媽身體都好,還好工作,還有天冷了多穿衣?’ 我想象著一個剛下班的年輕人,從門房大叔那裡取回自己的包裹,回到出租屋內,吃一個柿餅,嘴裡甜甜的,繼續趕著明天的方案......”
每一幅畫面都稀鬆平常,滿是回憶和溫度。1月5日下午5點,被打動的潘國強拿起筆,寫下了滿滿四頁的回憶,給千里之外的賣家高攀寄了一封回信。
一枚柿餅,8年打拼路
高攀在凌晨兩點寫下那封信的時候,也不忘調侃一下自己:晚上了話有點多。“也許你們好久沒有讀過這麼長的信了,也可能很少有人寫這麼長的信了。”
他期待買家記住自己收到柿餅的場景,分享關於柿餅的美好回憶。
晾晒架上掛滿柿餅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生意和人心,都迭代的太快。如此絮絮叨叨,難免有矯情之嫌。但從一個愣頭愣腦的單身屌絲男,到如今成為一個3歲女寶的“女兒奴”、秦柿柿餅店的掌櫃,時間已過去了8年,高攀有太多感慨。
10多年前,讀大學時,為了減輕貧困戶家庭的經濟壓力,早點還上12000元助學貸款,高攀在業餘時間做了不少兼職工作,當過超市的上貨員、工地的搬磚工,擺過地攤賣過蚊帳。2011年,大學畢業後,他謝絕了企業拋來的橄欖枝,回到陝西富平縣農村創業,賣起當地柿餅、羊奶粉、瓊鍋糖等土特產。
步入社會後,他發現要想幹出一番事業,僅靠在學校裡積攢的兼職經驗和電商知識遠遠不夠。高攀說,為了留住老客戶,店裡的奶粉斷貨時,他曾經給著急的買家打過去200元,讓寶媽在當地店裡買點奶粉,不要斷了寶寶的口糧。
發貨
生意步入正軌後,他發現當地柿餅通過電商渠道,遠銷韓國等國家,於是在2012年註冊了秦柿品牌,收購當地農戶的柿餅,賣起柿餅,當年冬季銷售出近10噸。幾年來,他習慣在每一年柿餅收穫的季節,都給買家寫下一封信,分享關於柿餅的點滴生活。
最憶是年味,一味一鄉愁
生意剛起步那會,資金週轉壓力大,父親常常偷偷將自己的退休金塞到高攀被子裡,支援他創業。一路打拼,如今高攀的小日子也像柿餅一樣,紅紅火火,每年還有部分利潤,生產基地也由小廠擴大到了3000平方米的大廠。
2016年,柿餅最高年銷量超過75噸,他賺了幾十萬元,不僅還完了助學貸款,還在西安市買了一套房子。
每年10月下旬霜降一到,製作柿餅的時機成熟了,高攀就迎來了最繁忙的兩個月。但辛苦過後,不久便是春節,除夕團圓夜,家人圍在一起熱鬧說笑,放鞭炮,貼對聯,掛燈籠,母親在廚房裡炸帶魚,包豆花包子,其樂融融,高攀覺得一切都值得。
但是四年前,父親突發疾病去世,那個在無數個紅彤彤柿餅裡穿梭,忙著打包、修理包裝機的背影,成為了回憶。
高攀陪家人一起出遊
他慢慢發現,柿餅對於自己的意義,已不僅僅是商業上的成功,還有無數個和家人一起努力、拼搏的日子,滿載簡單而溫暖的回憶。
年關將近,漂泊的遊子思念故鄉,老去的人們回憶過往,諮詢購買柿餅的人多了起來。
這個冬天,他希望買柿餅的人和賣柿餅的人一樣,吃著柿餅,就著思念,回憶過往,珍惜眼前,心裡也暖暖的。
編輯 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