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臣氏一年賣出上百億,還要在餓了麼上開出2500家店
如果你經常逛商場,一定會發現一家整體店面主打經典墨綠風的店。它不僅賣化妝品、個人護理用品、礦泉水,就連零食也一應俱全。最重要的是,還經常有各種換購活動,讓人忍不住買買買!
想必大家已經猜到了,它就是屈臣氏!
截止2018年6月30日,屈臣氏在全國共有3377家門店,坐擁6500萬名會員,收益總額為123.53億港元,在全球範圍內還開出了13977家,被大家稱之為中國實體店零售之王。
然而,在這份靚麗成績單面前,屈臣氏還未得到滿足,竟然還要在餓了麼上開出2500家店。
走!到餓了麼上買面膜
大家都沒有看錯,那個專門賣日用品的屈臣氏和餓了麼牽手了。
近日,餓了麼宣佈與屈臣氏達成跨平臺深度合作關係,屈臣氏將會從超過1萬種的商品中,選取近1700種商品在餓了麼上線銷售,涵蓋個護美妝、日常應急、洗護用品等。
目前,屈臣氏已有近1600家門店在餓了麼平臺上線,覆蓋全國230個城市,預計年底前將完成線下2500家門店的上線。
這是什麼意思呢?這意味著,以後咱們到餓了麼不僅能點外賣,還能點份面膜。以後無論是約會前找不到彩妝,還是尷尬期沒有衛生巾等突發情況,統統都能通過餓了麼解決。
雖然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餓了麼只是一個點外賣的平臺。事實上,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的餓了麼已經成為了一個主營線上外賣、新零售、即時配送和餐飲供應鏈等業務的本地生活服務平臺。
即然是生活服務平臺,上線美妝等日化商品也就不難理解了。
實際上,早在今年3月之時,屈臣氏就已經和餓了麼開始籌備合作,計劃共同搭建線上線下全覆蓋網路,探索新零售個護美妝板塊。在7月中旬之時,在廣州部份屈臣氏門店進行試點。此番,雙方再度進行深度合作,可見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果才決定繼續前進。
但讓人疑惑的是,屈臣氏明明已經收穫了“中國實體店零售之王”的稱號,現在還要跨平臺和餓了麼合作,究竟在打什麼算盤?
百年老店屈臣氏
人人都愛屈臣氏,可很少有人知道它是一家百年老店。
1828年,一家名為“廣東大藥房”的商店在廣州沙面開張,主要是賣本地生產或進口藥品及個人護理商品,隨後又把門店遷往了香港,並在1871年正式改名了“屈臣氏”。1963年之時,被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收購後,從此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
屈臣氏的擴張速度有對快,相信大家都深有體會。比如,無論走到那個熱鬧的街區,我們總是能夠輕易發現它的身影。2015年之時,屈臣氏中國內地銷售額達192億元,這是屈臣氏進入中國內地28年以來,銷售額最高的一年。
只不過以前是人頭攢動,這兩年竟然有了“門前冷落鞍馬稀”既視感。在接下來的2016年、2017年,屈臣氏的業績開始出現下滑。
為什麼呢?
實際上,當新零售大潮滾滾而來,傳統線下實體店也將受到一定的衝擊。
一方面,由於實體店租金成本變得越來越高;另一方面,通過網際網路也能給消費者帶來個性定製與多元化的服務。同時,移動支付的發展給新零售的到來提供了契機。最明顯的表現,則是網購已經走進千家萬戶,成為不少老百姓足不出戶的操作。
因此,在時代變化面前,快兩百歲的屈臣氏還得順應市場做出改變,所以才有了擁抱餓了麼的動作。
實現雙贏?
不可否認,線下零售商和線上平臺的融合,已經變成一種趨勢。
特別是前不久餓了麼在京召開星選戰略釋出會,正式宣佈百度外賣更名為餓了麼星選外賣,標誌著曾經的外賣平臺三強之一的百度外賣成為過去式之後,只剩下餓了麼和美團磨刀霍霍向對方。
所以,屈臣氏與餓了麼的合作,估計也將會是一件雙贏的事情。
首先,對於屈臣氏來說,隨著餓了麼APP在白領人群中的不斷普及,按照“背靠大樹好乘涼”的真理,屈臣氏可以得到引流,並進一步提高了銷量。
其次,對於餓了麼來說,業務邊界又將進一步擴充套件。從最開始的餐飲、生鮮、零食等高頻的種類,慢慢擴充到生活用品等品類,由此打造一個全方位服務的生活服務平臺。通過多種品類的覆蓋,不僅配送員的時間可以得到有效利用,且也有利於平臺佔領更多場景,最快速度提高訂單量。
總而言之,外賣平臺和線下零售商合作已是大勢所趨。各位小主以後點外賣,要是刷到了面膜之類的個人護理用品,可就不要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