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XS 系列首發體驗:來自炒冷飯外觀的真香警告
訪問:
ofollow,noindex">蘋果線上商店(中國)
鳳凰網科技 樑程遠
iPhone 歷史上此前發生過四次「S進化」,3GS for Speed、4S for Siri、5s / 6s for strength。雖然每一代S 版本都意味著外觀變化不大,但往往帶來效能或者某種功能特性的誕生,例如5s 的Touch ID、6s 的3D Touch。
順便再來個新配色,好讓大家都知道你換了新iPhone。今年的iPhone XS 除了帶來更大Size 的Max,還有7nm 工藝A12、八核Neural Engine、IP 68 級防水、Smart HDR、Bokeh 調節、以及國人期盼多年的雙卡雙待。
1、工業設計
按照兩年外觀才一大變的迭代規律,工業設計上還是去年iPhone X 的老樣子,只是金色的不鏽鋼中框看上去更為流光溢彩。就像當年的5s 土豪金、6s 玫瑰金,沒有新配色大家怎麼知道我換了新iPhone?另外iPhone XS 系列還用上了史上最硬的康寧玻璃。
雖然Max 看上去只不過大號版本,但實際上仍然勉強可以單手操作,要知道這可以是一塊6.5 英寸螢幕的手機。另外 配件 方面需要注意一個細節,那就是XS 的雙攝鏡頭位置有所偏移,也就是說小號版本的新舊保護殼可能並不通用。
iPhone XS 三圍:143.6 x 70.9 x 7.7 毫米、XS Max 三圍:157.5 x 77.4 x 7.7 毫米,大號版本也能做到一樣薄的厚度是我沒有想到的。重量上XS 177 克、Max 208 克,前者拿在手上要更靈巧一些、後者即便套上官方皮套其實也沒有預想的那麼沉。
按鍵介面開孔佈局與iPhone X 完全一致,上下雙揚聲器雙麥克風,但邊框工藝出現明顯變動,新增六小段注塑天線條。兩側與頂部還好說,但底部天線條破壞了對稱性,左側比右側少了三個孔。這算是為了保證天線效能而對工業設計有所妥協吧。
不過防護性上了一個臺階,支援IP 68 級別防塵防水,能在2 米深的水下堅持30 分鐘。iPhone XS 不光能水下“憋氣” ,面對海浪、泳池、果汁、啤酒統統免疫。你甚至可以用水沖洗然後自然風乾,不過請注意泡水了5 小時不要插電,但這個過程中依然可以使用手機甚至是無線充電。
小號XS 還是跟去年X 一樣的5.8 英寸OLED 螢幕,2436 x 1125 解析度458 ppi 超視網膜。跟5.5 英寸螢幕的Plus 機型相比機身更小,這也是全面屏設計所帶來的最大好處——在保持友好機身握持的前提下提升顯示面積。
如果我們進一步把iPhone XS 拉伸到6.5 英寸螢幕,就可以得到2688 x 1242 解析度458 ppi 的iPhone XS Max,很神奇對吧。幾乎跟Plus 一樣的機身尺寸,卻擁有多出1 英寸的對角線,這就是比Plus 還Plus 的Max,同時也是iPhone 迄今為止顯示面積最大的機型。
兩者均支援杜比視界與HDR10 標準,無論是圖片還是視訊都能提供更優秀的動態範圍。以及1000000 :1 對比度、120Hz 觸控取樣率、True Tone 原彩、全域性色彩管理、廣色域覆蓋,這是所有蘋果裝置中最最最好的顯示屏沒有之一。
最後我們用「PS畫素細分法」測量了一下屏佔比,iPhone XS 為84.08%、XS Max 為85.54%。另外後者的實際顯示面積是前者1.22 倍,我用了一段時間Max 之後再看手中的iPhone X 就覺得小了,如果你之前是4.7 / 5.5 英寸螢幕使用者這種落差會被進一步放大。
總而言之,一年之後的XS 系列帶來更精益求精的工藝以及更全面的防護性,至於有些粉嫩的金色我還是覺得深空灰更顯穩重。但無法忽視的是,額頭區域原深感鏡頭所在的“劉海”依然存在,全面屏iPhone 離完美還差消滅一個“缺口”。
2、硬體效能
原深感鏡頭模組就略過不表了,這次的硬體升級重點在Neural networks 神經網路運算。我們可以把A12 晶片獨立出來,看作是支援一切軟硬體的核心基礎。按照抵達使用者的真實交付時間來看,A12 仿生卻是是首款7nm 製程工藝SoC,擁有70 億電晶體。
CPU 還是跟去年A11 相同的「2 大+ 4 小」核心,雖然架構沒變但蘋果官方宣稱效能提升15%、同時功耗降低40%。相比之下GPU 有更大突破,從3 核增加到四核並分配更充分的視訊記憶體頻寬,帶來50% 的圖形處理效能提升。不過最狠的還是Neural Engine(神經網路引擎),直接從雙核幹到八核,機器學習可達每秒5 萬億次卷積運算。
其實每年蘋果SoC 的進化並不是為了這些百分比數字上的變化,其根本目的在於讓iPhone 成為更好用的工具。所以我們還是要來看看A12 到底帶來了哪些體驗上的進化,例如3A 級遊戲、AR 增強現實、ISP 實時渲染,蘋果甚至把這些應用叫做「次世代apps」。
拿釋出會上的兩款演示遊戲應用舉例,一款是第一人稱視角遊戲Blades、另一款是來自Directive GAMES 的Multi-Play AR 遊戲。Blades 中在經過某處光源事,你甚至能清晰地看到光影在刀劍上的流動變化;Directive 則把同場景AR 的互動人數提升到3 人,比今年WWDC 上的雙人磚塊彈球還多一人。
講了這麼多你們很可能還是不服,畢竟跟去年A11 相比,A12 在CPU、GPU 方面提升力度不大,雖然Neural Engine(神經網路引擎)直接幹到八核,但也不一定能在GeekBench 跑分中體現出來,所以以下跑分資料僅作為部分效能參考。另外可以看到,今年的Memory 為4GB。
國行版本iPhone XS(A2100 型號)、iPhone XS Max(A2104 型號)均支援三網,覆蓋千兆級FDD-LTE、TD-LTE 頻段,具備4x4 MIMO 和LAA 技術。Wi-Fi 無線網路(802.11ac)具備2x2 MIMO 技術,支援藍芽5.0 無線技術與讀卡器模式的NFC。
其實上面這些都抵不過一句:“好訊息!好訊息!iPhone 終於支援雙卡雙待啦!”更大的好訊息是,中國地區獨享雙SIM 實體卡!不過小號的iPhone XS 還是單SIM 卡槽,只有大號的Max 才支援雙卡,不過相信這已經可以讓一些中國消費者無腦買單了。
我用國行版本XS Max 在美國插入兩張當地電話卡(AT&T、T-mobile),順利讀取SIM 訊號並實現雙卡雙待。右上角梯形圖示為主卡、下方四個點為副卡,你還可以自定義主副卡顯示標籤,例如「恭喜」「發財」、「李姐」「萬歲」之類。切換蜂窩資料流量之後,會自動重置主副卡設定。
兩款XS 在續航方面相比X 都有所提升,甚至在關機後還能保留一部分電量,支援5 小時的“刷卡模式”待機狀態。另外頂配快閃記憶體容量提升至512GB,很多人說64GB 就夠用了,但我用了整好一年的256 GB iPhone X,在從體驗區出來導素材的時候提示滿了。
雖然很多人感覺效能提升不大,但毫無疑問iPhone XS / XS Max 絕對是這個球星上效能最強的「ultimate device」之一。不止是強大的硬體,更是承載一切應用與服務的平臺。
3、拍照表現
講完硬體效能接下來聊相機拍照,其實智慧手機上的相機部分,是一套軟硬體相互獨立但又緊密合作的系統化工程。硬體工程師負責掌控從光線進入鏡頭到ISP 運算處理的過程,然後把雙攝(廣角鏡頭與長焦鏡頭)分別獲取的成像資訊給到軟體工程師再進行演算法優化。
iPhone XS 感測器單位像素面積從1.22 um 增大到1.4 um,帶來更全面深入的感光效能。其他鏡頭引數感覺變化不大,還是雙12MP 畫素,廣角端f/1.8 光圈、長焦端f/2.4 光圈,以及雙OIS 光學防抖。前置7MP 畫素原深感鏡頭,同樣支援人像模式以及五種人像光效。
其實發佈會上相機環節就“吹”了兩個東西:Smart HDR 和Bokeh。我當時並沒有有什麼特別之處,可能印象中官方樣張就應該拍得這麼優秀。但實際按下快門之後,特別是跟iPhone X 的對比“襯托”下,我想說今年就算沒雙卡雙待光為了拍照也得換新機。
以下是iPhone XS Max 與iPhone X 相同曝光條件下的對比樣張,不知道是不是顯示面積的關係,Max 拍出來的畫面要比XS / X 取景範圍略大一些。不過不影響我們進行對比,由於時間有限這裡僅挑選一下代表性樣張,後續將對所有樣張進行詳細分析。
Smart HDR 的初衷是讓普通使用者也能拍出專業水準照片。HDR 的原理大家都知道,就是通過多幀合成以達到高動態範圍效果。但幾乎所有的手機HDR 功能都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機器其實無法判斷拍攝者對於明暗關係的理解。
從技術原理角度來講,Smart HDR 除了有不同曝光引數的幀之外,還會記錄拍照時刻前後的畫面。我當時不太明白這樣做有何意義,後來猜測這或許是為了重塑這一瞬間真實的光線層次,從而讓HDR 效果更接近肉眼所見的明暗關係。看來在“好看”和“真實”面線,iPhone XS 再一次選擇了後者。
但如果僅是如此還稱不上Smart,這時候就輪到來自A12 的神經網路引擎(Neural Engine)登場。我們來對比一下發佈會Keynote 上的兩張多幀合成圖。當只有ISP 的時候是7 張,加持神經網路引擎之後就變成了10 張,多出來的三幀分別是:臉部識別、面部特徵識別、深度圖繪製。
看明白了嗎,也就是說有了八核Neural Engine 人像模式甚至人像光效也支援HDR。再加上30 fps 視訊擴充套件動態範圍適用,Smart HDR 可以說是全域性HDR 了,而且高動態範圍的呈現效果還是實時的,在你按下快門之前就已經處於運算分析狀態。
Bokeh 就是所謂的散景或者說焦外成像,攝影師往往通過虛化背景的方式來突出人像主體,這也是iPhone 雙攝人像模式的來源。雖然手機上的大光圈虛化效果都是通過演算法來完成,但一般大都停留在如何“摳圖”的思路上。
但我們有沒有想過,這並不是虛化部分照射過來的光該有的樣子,手機做的只不過是判斷了人臉和景深,然後把本來清晰的背景模糊成虛化效果。事實上這次的後期手動光圈調節功能,就很好地還原了數字Bokeh 的本質過程。
蘋果相機軟體工程師的思路有些不同,他們首先會去研究專業光學鏡頭是如何工作的,或者說「How light works」,然後再用數學演算法的方式復現這一過程。這可能也是在人像模式推出兩年之後,蘋果才增加後期手動光圈調節的原因吧。
視訊拍攝方面可能有些朋友還不知道,今天的泡泡桌布就是用XS 在4K@60fps 畫質下拍攝的。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官方那段單車視訊樣片,其中的一些大光比場景就很好地體現出Smart HDR 的效果。視訊拍攝HDR 的實現原理跟多幀合成類似,只不過每一幀只有兩張不同曝光時長的幀合成,但考慮到ISP 實時渲染也是非常大的運算量了。
關於視訊部分,我們後續也會跟詳細樣張分析一起放入相機部分的評測視訊中。怎麼說呢,這次拍照上的提升可以說是突破性的,完美彌補了之前低光成像短板。在光學硬體部分收到物理限制的條件下,ISP + A12 + Neural Engine 用演算法的方式探索出另一條拍攝之路。
4、充電續航
我真是覺得iPhone XS 系列的包裝配件規格配不上這樣的萬元機,哪怕再賣貴一點搭配快充套裝不行嗎?更“摳門”的是這次連Lightning to 3.5mm 轉接線也省了(單買需要69 元),行行行我去買AirPods 行了吧,求趕緊出無線充電盒還有跳票了一年多的AirPower。
根據官方資料,XS 使用時間比X 最長增加30 分鐘、XS Max 最長增加1.5 小時。網際網路使用分別最長可以12 / 13 小時,視訊無線播放最長可達14 / 15 小時。均支援快速充電,30 分鐘最多可充至50% 電量。
然而我們使用原裝5W “穩充”,花了220+ min 也就是三個半小時以上,才把XS Max 完全充滿。為什麼叫“穩充”,因為3% 電量per 5 min 的充電速度真的太穩了,倒是一點都感受不到機身發熱。
相比之下采用 MacBook Pro 61W 充電頭,搭配Lightning to USB-C 原裝線,快充效率簡直是天壤之別。特別是前60% 速度驚人只用了不到35 分鐘,全部充滿需要大概2 小時。如果你本來就有MBP,那麼在花錢自購一根快充線將得到非常高效的快充體驗。
後續我們還會給出 iPad 充電頭(功率10W)以及MacBook Pro 充電頭(61W)的快充曲線,包括XS 所有三項資料以供大家參考。反正我是受不了原裝5W 穩充的速率,一定要買一根Lightning to USB-C 線然後再搭配相應的PD 充電頭。
至於耗電水平,也會有「半小時續航測試」資料餅圖給到。先用Max 吃了一把雞,半小時掉電比例為8%。雖然沒有拆機不知道具體電池容量,但這兩天使用Max 帶給我的續航安全感還是非常可靠的。
總結:iPhone 的“豪華空客”時代
雖然外觀“炒冷飯”,但如果當你真正體驗過iPhone XS / XS Max 之後,還是忍不住說一聲“真香!”。現在擺在王境澤和炒米飯之間的,可能就只有再次刷新歷史新高的定價了。所以這也是iPhone XR 釋出的必要性,不知道是否有人後悔沒有在釋出會之前買一部已經被下架的iPhone X。
在接受《日經新聞》採訪時庫克表示:“我們希望為所有人服務。我們瞭解到,消費者需要的商品種類繁多,人們願意支付的價格範圍非常廣。”對於史上最貴機型XS Max,庫克認為:“如果你提供了大量的創新和價值,就會有一部分人願意為此付錢。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足夠龐大的群體,我們可以從中獲得合理的收益。”
在出發前的iPhone 懷舊三部曲中,我說在後喬布斯時代,人們多少會覺得它有點“不酷了”。如果說當年iPhone 4S(以及之前的裝置)是改裝賽車,那麼在iOS 裝置已達20 億的今天,這條產品線看上去已經變成一架豪華空客。
賽車喬布斯可以專為自己改造,作為現在科技與人文十字路口的產品開創者,只要他覺得滿意就一定可以讓大家跟著買單。但庫克需要在華爾街與使用者需求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所以為所有人建造一架大型豪華空客可能是最穩健的選擇。
2018 年度航班,有iPhone XS / XS Max 這樣的商務艙、512GB 頂配頭等艙,也有iPhone XR 相對便宜的超級經濟艙,非全面屏的7 / 8 兩代產品則扮演普通經濟艙的角色。你可能會覺得這架iPhone 空客的經濟艙席位太少了,但想想《喬布斯》電影裡的那句話:“頭等艙和經濟艙都能把你送到目的地,頭等艙就是比經濟艙更舒服。”
按照一部iPhone 平均兩年的使用週期,如果你是旅行達人(果粉),可能總有那麼一次會訂張頭等艙機票。為了一路的飛行體驗,也為了目的地每個人眼中不一樣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