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賣場和傳統電商間的第三條路
【編者按】美樂樂和我在家都是相對早期的家居行業O2O模式的探索者,對比兩者,可以發現雙方的模式頗有一致的地方,但是“我在家”具有更加鮮明的輕資產特徵,徹底擺脫了家居賣場的“剝削”,至於“我在家”的未來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
此文發於華東傢俱,經億歐家居編輯,供行業人士參考。
對於家居行業來說,傳統賣場的困境一再顯現,人流量低迷、業績下滑成為常態。從家居賣場的周邊生態來看,隨著各領域跨界對手的增多,傳統家居賣場面臨著門可羅雀的困境。
這幾年來,很多終端的經銷商們普遍反映三大指標(進店率、成交率、客單率)都在直線下滑。中國家居賣場正面臨同質化嚴重、效率低下、受電商衝擊的三大困境,常態化下的促銷、打折、抽獎正逐漸失去效用,近些年來也屢屢曝出家居賣場倒閉關門的訊息。
對於傳統的家居賣場和家居經銷商來說,改革勢在必行,探索新模式勢在必行。模式單一的傳統電商渠道,也在進行著改變,想方設法的拉近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除了這兩條路,也有其他人再嘗試著家居銷售的其他道路。
家居行業曾經號稱是最後一個被網際網路改變的行業,這是由於商品的特質所決定。畢竟許多傢俱價格昂貴,往往需要現場體驗之後,才能切身感受到傢俱的手感、氣味等等,這是線上網站的最大缺失。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網路上的流量越來越貴,電商以及搜尋平臺採取競價排名策略,導致引流成本極為高昂。在6·18、11·11等網路大促期間,有不少商家銷售額著實不少,但是除去宣傳推廣成本,打平甚至虧本的不在少數。所以除去低端傢俱,中高階傢俱在網上根本賣不動,基本上無人問津。
高光一時的美樂樂
綜合家居購物平臺美樂樂運用O2O模式,曾經為行業所矚目,在2012年號稱銷售額達到了十億元。
對於一個線上線下結合的品牌來說,百度搜索指數具有很高的意義。我們可以看到美樂樂在2015年之前,熱度基本上維持著上升趨勢。
他們最早是靠“淘寶賣家”起家;2010年獨立運營美樂樂傢俱網;2011年4月份在成都開設第一家線下體驗館,拉開了線下體驗店的跑馬建設。根據線上交易資料的指導,美樂樂率先在交易量最活躍的成都、北京、杭州、長沙等城市先後建立體驗店,之後不斷拓展。
“事實上,美樂樂真正取得爆發式銷售增長,也是從開設實體店開始的。從2008年到2010年,美樂樂的年銷售額還只是數千萬級別,2011年起向億元級別的大步挺進,2013年的銷售額預計是20億元。”這是昔日美樂樂總裁高揚的言論。
對於美樂樂而言,線上線下聯合的價值在於利用線上的流量,將使用者帶到體驗店交易;有時還能將線下的業務帶到線上,比如參觀過實體店猶豫未決的顧客,可回頭在網上下訂單。線上的瀏覽和消費資料,比如哪些城市的顧客喜歡哪些型別的產品,也能為實體店的選品提供借鑑。
美樂樂的核心是直接跳過傢俱經銷商、代理商的中間加價,大大縮短供應鏈,對於線下平臺的選址也非同尋常,格外注重成本的節約。傢俱單純從生產成本來說並不貴,但租金等各種成本佔比很高。
傳統線下傢俱店需要靠地理位置來吸引客流,要開在大賣場或者人流密集的地方,但這些地方租金昂貴。美樂樂反其道而行,它的體驗店不在大賣場裡,也不在很繁華的商圈,而是在相對偏僻、租金便宜的地方。據悉,它的體驗店租金僅是同行業的1/4。
另外美樂樂還有一點經營方面的祕訣,便是持續開發熱銷產品,精選100多個樣品在實體店展示,每個月再對三分之一的樣品進行更新展示……
不可否認的是,美樂樂也曾經一度輝煌過,雖然近年來由於各種原因陷入虧損當中。但是在家居行業,對於O2O模式的探索並沒有停止過。O2O即Online To Offline(線上離線/線上到線下),是指將線下的商務機會與網際網路結合,讓網際網路成為線下交易的平臺。
全新O2O模式“我在家”
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泛家居領域頻繁獲得融資,其中有一家O2O家居購物平臺也受到了風投的追捧,它就是總部位於杭州的“我在家”。
創始人趙啟明律師出身,曾是廈門最大的傢俱經銷商之一,在紅星美凱龍裡用5年時間做了10家店,年銷售額達到三千多萬。但是他認為在家居產業鏈上,最賺錢的還是收租的地主——家居賣場的毛利潤高達75%。2014年,庫房遭遇火災的趙啟明痛下決心,開始了全新的創業方向。
在經過了傳統的家居賣場模式和傳統的電商模式探索之後,趙啟明才建立了現在的“我在家”,一個號稱是基於共享經濟的家居分享直購平臺,致力於改造傳統的家居購買模式。它讓新使用者既能在老使用者家中實景體驗產品,又能以不到一半的價格買到和賣場同樣高品質的傢俱。
“我在家”最大的優勢在於做到獨具一格的線下體驗,並近乎零成本。雖然把體驗場景放在老客戶的家裡這一手法並不新鮮,但是趙啟明對此提煉,並完善每一步的細節。在線上平臺上展示老客戶的家居照片,每一張照片都出自專業攝影師,效果非同尋常。當引流來的潛在意向客戶相中某些傢俱,可以去對方家中實地體驗,如果能夠成交的話,那麼將給老客戶5%左右的報酬。
據悉,已經有願意開放自己私人空間的杭州老客戶,最多的一個月在“我在家”上賺到了近6萬元。這種看似輕鬆的“兼職”收入,其實還是能吸引到一定的人群。不僅如此,“我在家”在咖啡廳、酒店、書店、民宿、機場登機口等B端商業空間也做了場景滲透,將商業空間變成了“我在家”的線下體驗店。
“我在家”迄今尚未盈利,但是趙啟明對未來充滿信心並認為:“我們不會毫無原則地通過偷工減料、降低產品品質去降價,而是通過更好的商業模式,把原來渠道上巨大的成本,比如店租、裝修、人員工資等去掉了,讓消費者在享受同質量產品和服務的前提下,買到更便宜的東西。”
歷經波折,“我在家”平臺於2016年7月正式上線,2016年7月獲得隆領1500萬天使投資;2017年1月獲得今日資本、金沙江創投,隆領投資、王剛天使 A輪5400萬投資;2017年7月獲得雲九投資 A+輪 3000萬投資。在去年的5月29日,“我在家”又宣佈完成超1億元的A2輪融資,領投方為和玉資本,跟投方為今日資本、雲九資本。
對比“我在家”和美樂樂,可以發現雙方的模式頗有一致的地方,但是“我在家”具有非常鮮明的輕資產特徵,徹底擺脫了家居賣場的“剝削”。“我在家”勇於嘗試,並獲得了資本市場的認可,給家居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至於“我在家”的未來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
億歐作為產業創新服務平臺,始終關注新科技、新理念、新政策在傳統產業中的應用。億歐家居上線裝配式裝修行業系列報道,旨在向業內人士介紹先進的生產方式和生產理念,共同探討新生事物成長的可能性。未來,我們會走訪更多的企業、約聊更多的專業人士,舉辦產業論壇,為行業提供更多資訊交流和觀點碰撞的機會,帶來不同的聲音。
歡迎關注裝配式發展的業內人士積極參與到這一話題的討論中來,與億歐攜手,助力產業創新發展。
專題連結: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