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社分享第四期:如何通過“爆粉”來構建使用者分層模型提升使用者轉化率?

運營社分享第四期:如何通過“爆粉”來構建使用者分層模型提升使用者轉化率?
週三晚上,姑婆邀請到了吳超先生為我們做了一期關於“爆粉”背後的價值的分享,通過分析“爆粉”行為,為我們構建了使用者分層的模型,幫助我們提高使用者轉化率,內容很實用,有很多經驗技巧的總結,現在我把這些內容整理成文釋出出來,希望大家能夠有所收穫。
分享嘉賓介紹: 吳超 網路營銷註冊培訓師、6年網際網路運營操盤經驗、擅長企業、網際網路運營與策劃、農特微商百萬銷售操盤手。個人微信:ws_591
前言
我從2011年開始進入網際網路這個行業,但是從事真正的運營是從2013年開始的,從策劃這樣的工作崗位上慢慢一步一步走起來的,到目前的話,成功的經驗也沒多少,但是失敗的、就是掉過的一些坑、把我撞的頭破血流的這些坑啊,一堆一堆的。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看看哪些坑是我們可以繞過去走的一些路,坑,路是一定有區別的。
如何高效“爆粉”
“爆粉”是雙引號,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每天都被 “爆”,那麼“爆粉” 背後的價值是什麼? 今天主要是從網際網路運營中的使用者運營展開討論的,在我看來網際網路運營,始終都離不開五大體系。
1.盈利模式定位
2.核心產品定位
3.目標使用者定位
4.核心賣點定位
5.產品賣點定位
無論你是電商、社交電商、新媒體還是移動電商,這套體系是可以複製的。
目標使用者定位,決定最終的轉化,所以在運營過程中,定位體系是核心要素,任何一個部分有問題最終都會影響轉化效果。所以使用者決定你未來能走多遠。
下面我們一起來討論一個問題: 網際網路運營最終結果是什麼?
▲以上是群內討論的部分內容
運營的路上,撞的頭破血流總結出來的經驗 就倆字:轉化!轉化!轉化!
運營的最終結果,也就是我們深蹲運營一線所有人最想看到的——轉化。
網站、APP、新媒體、淘寶、天貓、京東等一切都是為了最終能賺取到變現的貨幣價值。
在運營的路上,我總結出來一句話,這句話送給一群,二群所有深蹲運營一線的工作者:
以結果為導向的過程反推,這句話不單單適用於運營,包括我們生活中也可使用。
剛剛大家說的都沒錯,運營就是根據不同產品、不同專案、不同領域和不同平臺去得到價值。
拿 社交電商為例,群裡有多少人被爆過的?
可以看看你的微信,基本都有這樣的一群人,賣課程的,賣貨的,總之結論就是各種手段強制新增你,讓你看他的廣告, 所以導致我們每天都會被強行新增,施暴者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成交你。
可是這種施暴方式真的有用嗎?
施暴的結論就是:轉化極低,通過率極差,人格標籤化。
那麼爆粉可以執行嗎?
結論是可以的,並且正確的爆粉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轉化率。
那麼如何正確的進行爆粉?
答案是要針對人群,區域,使用者偏好來精心設計。這也是在運營5大定位中的使用者群體定位之一,在使用者群體定位中要對爆粉人群進行分層。 每層使用者感興趣的點不一樣,需求也不一樣,所以爆粉是需要基於精準的使用者資料進行的,就好比雙十一前所做使用者召回一樣。
爆粉的前提,我們需要弄明4個核心問題,甚至更多,但這4個是必然的核心問題。 以最終問題的答案去找使用者,轉化率提升基本可以達到65%以上(資料實測)。
構建使用者分層模型
案例:陽澄湖大閘蟹,7天時間8900單。
運營的最終結果是轉化,轉化的前提是以結果為導向的過程反推。
推廣—轉化平臺—定位—成交, 要想成交首先我們要做專案定位構造,然後才能展開全部。
在做大閘蟹的時候,我前期利用已有的1000條使用者資料,展開使用者召回,當時通過650人左右。
通過使用者的消費,分開向不同的3個微信進行分層導流,分層的依據是消費金額:1類 2類 3類,1類分層為消費最高層,3類反之,然後進行驅動使用者。
使用者驅動最好的方式就是解決信賴感,解決信賴感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體驗,體驗為王,體驗是一種佔便宜的心理,人最大的弱點就是佔便宜的心理。
無策劃不營銷,有效的使用者分層等於高效轉化:使用者分層基於原始資料中的使用者行為,原始資料可以是年齡、性別、地域、 也可以是消費金額。驅動過程中要精細化運營,站在使用者的角度來看所有的流程、路徑、驅動動力。
微信群的標籤化
下面重點說下社交電商爆粉。
“爆粉”的渠道為微信群,用可操作性的方式,避免重複爆粉,將所有的微信群做使用者分層。在微信群中,找出符合自己使用者的微信群。然後進行標籤化:廣泛撒網群標籤,重點捕撈群標籤。
我們在所有微信群當中,我們每個人都有手上都有很多的群。我們找到符合自己使用者群體的那些群,然後給這些群做標記,標記完了之後你覺得哪些群質量比較高,那你要設定它為待發展群,然後有一些群活躍度不是特別高但是質量還算可以的這些群把它設立為待維護群,還有一些群質量可以但是長期沒人說話,這些群的話,我們就要把它設為待啟用群。
我們把這些群標籤化。每一個群,我們做給它貼一個標籤,然後在這些群當中,肯定有一些是你付費進的群,比如說過,姑婆那些事兒,我們都是付費進這個群的對不對,那所以我們可以把它設立為我們的待發展群。那待發展群的話,其實是質量是最高的,你要不停地去挖掘這些人,使用者基本上都是付費進去的,打廣告的就少,然後群素養就高,這種使用者是好服務的,也符合我們的標準。
所以我們重點捕撈的這一群人之後,我們要去做深度培養。我們可以簡單的根據付費的價格來劃分微信群,可能付費比較高,兩千塊錢三千塊錢這樣的一些群。
你進的群,每個不同的群價值和價格你基本上都知道,沒有付費進群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廣告群,所以我們要去拿自己的賬號兒進去做定位,比如說上千塊錢的這種社群,那我們肯定是要做一個比較高階高逼格的賬號來去做這個帳號兒了,那這個賬號的轉換率也是最高的,所以我們要從前端的流量就開始抓取。
然後流量過來之後,我們這些線索和渠道我們基本上都已經很清楚了。那這時候你一定要去在這個賬號上面去做深度培養。深度培養的時候他一定會有一些詢盤,那詢盤的話,那我們既然分了ABC那三個帳號兒,那我們諮詢客服也要分為ABC那三個客服。
即使是你一個人在操作這些事,你也一定要設列出ABC三類話術。針對一兩百塊錢這樣的一些群,他是用什麼話術他的需求是什麼,針對於五百到一千這樣的使用者,他們的使用者需求又是什麼,然後你的話術是什麼,針對一千到三千五千,那這些人群高階人群,他們的使用者需求又是什麼。
因為使用者不可能就是說為了混一個群才花大價錢進群的,他肯定是為了得到更高的更大的價值才入群,所以我們要很清楚很明白的去分清三個不同層次的人,並且設定三個不同的的話術。
總結
我們在做任何一個專案或者任何一件事情之前我們都可以去做一個使用者畫像,這個使用者畫像,我們可以很明確的知道你的使用者的需求是什麼,你需求挖的越深,最終轉化率會越高。
我們大家都玩過兩個app吧,微信和抖音,那 微信和抖音最大的區別是什麼?最大的區別就是微信是人找內容,抖音最大的區別就是內容在找人。這就是兩家公司在使用者運營方面最大的區別,也就是他們運營中最成功的地方。
最後,還是想把我在交流過程當中送給大家的一句話作為結束語,以結果為導向的過程反推,這就是我的運營的看法。
以上就是都是我在運營的路上積累出來的一些頭破血流的經驗。拿來和大家分享,避免大家再掉進這樣的一些坑。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是善小倩,一個嚴肅又活潑的運營小蝦米,你們有問題可以描下方二維碼,新增我微信進行諮詢。如果想試用運營裂變工具也可以聯絡我,我等你來~
———— / END / ————
編輯:善小倩
我們是姑婆那些事兒,專注於APP推廣和運營幹貨分享,新增善小倩微信(ID:gpxms022)
與各界新媒體人一同成長。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裡!投稿
0
次分享
-
掃描左側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