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忙借殼,OK集團在想啥?
來源:耳朵財經
熊市,大家都不好過,都在尋求新的“賺錢方式”,永續合約、交易大賽、一波又一波的菠菜DAPP。最近,又出現了新玩法—借殼上市。火幣剛操作完不久,OK集團又來了,會順利嗎?能達到目的嗎?接下來會不會引來一波跟風潮呢?
1 月 17 日訊息,香港上市公司前進控股集團(01499.HK)獲得 OK 集團創始人徐明星的注資。
根據港交所最新資料顯示,徐明星通過場外收購股票數量已經達到 3,182,790,001 股,協議價格為每股均價 0.1520 港元,總價值約 4.84 億港元,佔已發行的有投票權股份的 60.49%。
據瞭解,前進控股集團早前因公司涉及重大收購問題,已於 2019 年 1 月 10 日下午一時宣佈停牌,至今仍未復牌。
據公開資訊顯示,前進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從事地基工程相關業務的投資控股公司。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OK集團可能是效仿之前火幣集團收購香港主機板上市公司桐成控股,以此來實現借殼上市。
2018 年 8 月,Huobi Global Limited(火幣全球)以 7700 萬美元收購上市公司桐成控股。
股份轉讓完成後,李林持有桐成控股 73.73%的股權,火幣集團成為桐成控股實際控制人。10 月 5 日,火幣及香港主機板上市公司桐成控股( 01611.HK )釋出聯合公告稱,火幣全球與桐成控股股份收購協議已經完成交割。
“最近半年所有交易所都在虧本運轉,包括三大(火幣、OKEx、幣安)。”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向媒體透露。
據 Mytoken1 月 10 日訊息,幣安 24 小時交易額為 12 億元,按照幣安 0.05% 手續費計算,手續費為 60 萬,與國外財經網站 Howmuch 統計今年上半年幣安鼎盛時期的 348 萬美元相比,交易手續費縮水為前者的 1/40。
熊市寒冬,誰都不好過,包括曾經被視為食物鏈頂端的三大交易所,裁員、緊縮業務範圍的訊息時常傳出。
想要持續長久的活下去,想辦法融資、儲備充足的資金就成為這些企業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而位元大陸、嘉楠耘智以及億邦國際三大礦機廠商的IPO之路,到現在幾乎已經擱淺,或許通過借殼上市的方式還有一絲希望。
但這條路徑依然面臨諸多障礙
2015年,香港就開始對借殼上市的態度變的嚴格起來;而且借殼上市涉及的審批部門眾多,程式繁瑣。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需要所有稽核通過才可以,一旦中間有某項審批未獲得通過就會影響整個審批過程,甚至可能直接導致借殼上市失敗;同時還要考慮,殼公司有無負債或風險,能否順利實現剝離。
還有,昨日上海證券交易所資本市場研究所所長施東輝稱,科創板的註冊制還是要審的,要看這個公司經營的業務跟社會傳統道德是否一致。如做活熊提膽的公司,可能還是不能上市;比如比特幣熱的時候,大家都在挖礦,但交易所層面就認為這種業務不太適合上市。
如何平衡合規問題等等都需要去解決。如此看來,這些企業想通過此種方式融資還是充滿了挑戰。
更多精彩資訊,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耳朵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