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區塊鏈在司法、財稅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伴隨著比特幣價格起起落落,區塊鏈在2018年正式走入大眾視野。據《證券日報》記者對區塊鏈“首次”落地應用初步統計發現,其主要聚集在司法、財稅領域。
去年7月份,杭州在對一起著作權糾紛判決中,認可了區塊鏈電子存證的法律效力,這被認為是我國司法領域首次確認區塊鏈存證的法律效力。隨後,杭州網際網路法院上線司法區塊鏈,成為全國首家應用區塊鏈技術判案的法院。
去年10月份,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宣判首例比特幣“挖礦機”糾紛。杭州網際網路法院通過網上訴訟平臺對原告陳某與被告浙江某通訊科技有限公司網路購物合同糾紛一案進行公開宣判,這也是首例宣判的比特幣“挖礦機”糾紛。
有分析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區塊鏈技術分散式、不易篡改的特性,隨著技術本身的成熟和完善,無疑會逐漸被普遍應用,並且能夠有效地取代公證機構的一部分職能,減少人力、物力資源消耗,同時也能實現更大程度的公平性。
而金融科技在“便民”領域,也在積極嘗試拓展,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區塊鏈在電子票證等應用領域“遍地開花”。
去年5月份, 騰訊牽手深圳市國稅局釋出全國首個基於區塊鏈的數字發票解決方案,由騰訊與深圳市國稅局聯合建立的“智稅”創新實驗室正式成立。據悉,深圳市國稅局和騰訊將在“智稅”創新實驗室的合作範疇內,利用雲端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大資料等技術,對稅務場景進行充分挖掘和賦能,不斷推進在“網際網路+稅務”領域的深入合作。從稅務管理、納稅人、政府巨集觀管理等多個角度,系統地探索新一代生態稅務管理現代化平臺。
去年8月10日,全國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在深圳實現落地。開出了全國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宣告深圳成為全國區塊鏈電子發票首個試點城市。
進入11月份,電子票證落地的訊息,越發頻繁。 招商銀行開具銀行業第一張區塊鏈電子發票。招商銀行深圳分行在為客戶辦理貴金屬購買業務後,通過系統直聯深圳市稅務局區塊鏈平臺,成功為客戶開出了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這標誌著,招商銀行成為首批通過系統直接接入深圳市區塊鏈電子發票平臺的機構,也成為全國首個區塊鏈電子發票的試點銀行。而11月15日 全國首張區塊鏈不動產電子憑證誕生。據報道,全國首張不動產區塊鏈電子憑證在婁底發放。當天,婁底市不動產區塊鏈資訊共享平臺正式上線啟用,實現“一窗受理、一站辦結”。
對於財稅部門,在票據方面,基於區塊鏈技術架構建立新型數字票據業務模式,藉助分散式高容錯性和非對稱加密演算法,可實現票據價值的去中心化傳遞,降低對傳統業務模式中票據交易中心的依賴程度,降低系統中心化帶來的運營和操作風險。共識數信董事長王毛路曾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通過區塊鏈的可程式設計性,可有效控制中介市場中的資產錯配,藉助資料透明特性促進市場交易價格反映資金需求的真實性,控制市場風險。區塊鏈技術不可篡改的時間戳和全網公開的特性,能有效防範一票多賣、打款背書不同步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