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視砸 20 億進軍 AIoT,釋出國內首個機器人協作大腦河圖
1 月 16 日,人工智慧獨角獸曠視科技釋出了機器人戰略,以及自 2018 年 4 月收購艾瑞思機器人,進軍機器人領域的最新進展——智慧協同大腦河圖。在會上,曠視還大筆一揮,決定投入 20 億元,用於打造物流倉儲上下游生態鏈。
然而,此次聲勢浩大的機器人戰略和產品釋出背後,並不是外界猜測的“轉型”,而是一次業務的“升級”。
釋出會開場,曠視科技 CTO 唐文斌釋出了該公司最新的 logo,從原來的 Face++ 變成現在的 MEGVII 曠視,希望打破人們認為曠視是一家人臉識別公司的固有認知。
機器人戰略:曠視未來發展的第三級火箭
從 1913 年福特做出第一條生產線以來,機器人自動化的發展歷史已百年有餘,對大眾來說並不陌生。然而,現實世界中,機器人卻存在落地速度緩慢的問題,比如一個定製的個性化機器人系統,從部署到運作,花費的時間往往需要 12 個月甚至更長時間,而且很難保證滿足客戶的需求。
曠視認為,相比於其他落地場景,物流領域的任務具有重複性高,附加值較低,效率有提升空間等特點,是一個存在機會和巨大商機的領域;另一方面,人工智慧、物聯網和大資料的快速發展,智慧物流和智慧倉儲是技術發展的必然方向,柔性化、智慧化、高性價比的物流倉儲機器人必將得到廣泛用;第三,物流行業體量巨大,關係國計民生,佔據 GDP 15% 左右的比例。對於曠視這樣的初創公司,加速快跑,選準方向至關重要。基於物流領域場景的以上特點,曠視決定將物流作為其進入機器人行業的切入點。
實際上,曠視進軍機器人行業時間並不長。2018 年 4 月,曠視科技收購機器人公司艾瑞思,後者仍作為獨立業務部門運營,其 CEO 彭廣平也加入曠視,任曠視科技副總裁兼曠視艾瑞思機器人總經理。自此,曠視開始著力佈局機器人戰略。
經過半年多的發展,曠視科技已經具有機器人、 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核心技術研發實力和廣泛的行業客戶應用,已與眾多國內知名電商倉儲、 物流及製造企業達深度的戰略合作,包括與國自機器人、鯨倉、MUJIN 工業機器人等。
曠視科技物流倉儲機器人解決方案在滿足客戶倉儲分揀、 智慧搬運等基本業務需求之外,還提供“機器人 + 倉儲管理系統 + 資料分等綜合性解決方案, 構建開放的智慧倉儲機器人平臺,通過資料分析、演算法和業務流程的優化達到運營的降本增效,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
但是,對於此次釋出機器人戰略,更應該將之視為一次“升級”,而不是外界可能認為的“轉型”。在唐文斌看來,從 Face++ 到曠視其實是一步延伸,因為人臉是最好、最有價值的視覺單點,所以曠視最早從人臉識別開始,進入計算機視覺領域。現在,曠視要再往前一步,探索通過一些決策性的反饋,進一步改變物理世界,使得我們看到不只是一個單向的資料庫,而是一個雙向的資料流,而且還能做反饋、輸出,曠視認為能做到這一點的,是機器人。
目前,曠視在個人 IoT 方向上已經在手機上有諸多應用,城市 IoT 在 260 多個城市已經有落地業務,這些都是曠視強有力的業務支柱,曠視會在原有的基礎之上,把機器人作為曠視未來發展的 第三級火箭 。
此外,曠視還透露暫無生產硬體和向物流領域其他細分場景拓展的計劃,目前階段將集中精力做好物流場景中相對封閉的倉和工廠場景。
曠視智慧機器人系列
曠視目前已研發生產出來的系列機器人,包括貨架搬運機器人、料箱搬運機器人、托盤搬運機器人與智慧包裹分揀機器人。智慧系列機器人可以完成對托盤、貨架、料箱、商品的搬運、分揀和儲存;智慧無線通訊網路自主無縫切換漫遊,保證機器人的實時控制和狀態上報;自主故障檢測上報、故障策略管理功能;智慧電源管理,自主充電。
導航控制方面,智慧系列機器人採用機器人視覺和高精度感測器資料融合,實現機器人的亞釐米級精確定位與導航 ; 支援排程管理、障礙物檢測、碰撞檢測、緊急制動等多級安全防護。
智慧演算法方面,智慧系列機器人採用自有智慧財產權的自學習、自適應人工智慧演算法,降低工程部署難度;採用 PID、模糊控制等混合控制演算法,實現機器人運動控制的魯棒性。
工業設計方面,智慧系列機器人採用先進的零部件和整體工業設計;採用工業級器件、電氣模組、機電結構,實現 7*24 小時連續可靠工作。
釋出智慧機器人網路協同大腦河圖
當天,曠視還發布了收購艾瑞思機器人公司、進軍機器人產業以來的最大進展——智慧機器人網路協同大腦河圖。
簡單來說,河圖是圍繞物流供應鏈的一整套自動化方案,一站式解決規劃、模擬、實施和運營全流程的物聯網作業系統,覆蓋各個場景。
據介紹,河圖這個名稱取自“河圖洛書”,太極陰陽思想五行八卦九宮皆可追溯於此,而曠視以之命名的深意就在於其“連線”之意,這與河圖最核心的兩點使命—— 連線與賦能 非常契合。
通俗地講,唐文斌認為河圖更像是一種高階程式語言,比如 C++,原來大家在做專案的時候,很多時候是每個專案單獨看,有了河圖之後大家寫 C++ 就可以了,利用河圖的視覺化編輯工具,使用者可以所畫即所得,在地圖上去編輯不同地理位置、路徑、作業流程,再配上少量的程式碼就可以讓這個產品執行起來。曠視會逐漸會積累很多基於河圖的最佳實踐,將之變成一些標準的,類似於函式庫和積木的東西,可以在很多的場景下複用。
曠視科技的智慧機器人網路協同大腦具有易用性、開放性與智慧性的特點:
-
易用性:智慧機器人開放平臺通過對業務進行模組化到資料化再到智慧化,形成 AI 的資料和產品業務的閉環,提供圖形建模和流程編排等視覺化能大降低了實施成本。隨著業務增長, 幾乎為 0 的邊際成本,能為客戶帶來指數化收益;
-
開放性:客戶業務平臺接入 N 個硬體平臺,可能會有多種系統之間的接入方式,造成系統之間對接開發量巨大,使用智慧機器人開放平臺則可以全開放接入,並與 WMS、ERP 等系統標準對接;
-
智慧性:智慧機器人開放平臺通過對業務模型化和對作業標準化來完成業務資料化,加上深度學習演算法達到智慧化,使其具備了自我優化和進化的能力。
相比於其他同類系統,河圖還具有以下特性:
-
生態連線:面對不同場景,不同的解決方案,包括搬運機器人、挑選機器人、儲存機器人等不同型別機器人產品,連線下游裝置和上游系統,為客戶提供整體、一站式解決方案。
-
協同智慧:內建演算法具有路徑規劃、庫位優化、負載均衡、作業排程、自學習自適應等功能。
-
數字孿生:模擬軟體和執行系統是一套系統,能夠真實反映線下執行情況,模擬的體系能夠很順利地線上下實施。
據悉,河圖是國內業界首個智慧機器人協作平臺,那麼它對於業界來說有什麼樣的意義?將對業界產生什麼影響?
唐文斌認為,曠視對企業提出了一個更加明確的分工,將 AIoT 時代下的企業分為四層:
-
裝置層
-
引擎、平臺
-
系統
-
解決方案
曠視認為,任何一家企業想要把每一層面都做一遍都會遇到每個層面最強勁的競爭對手,因此很難在每個層面都做大做強。曠視將自己定位在第二層,即引擎和平臺。曠視對於產業的核心影響,就是有自己清晰的定位,以開放合作的心態,一起創造價值。
被 AIoT 重新定義的物流行業
曠視 CEO 兼聯合創始人印奇表示,AIoT 這個詞在過去 6 個月時間被大家比較多的提及,AIoT 指的是用 AI 和 IoT 技術結合,可能 AIoT 這個詞會是一個階段性的過渡詞彙,未來兩三年之後,IoT 可能會真正成為產業的中堅力量,就像現在的網際網路一樣被大家提及,而 AI 會成為一種真正本質化工具。所以,印奇認為 AIoT 是 AI involve 的 IoT 產業。
隨著人口紅利消失和資料的加速流動,整個世界的生產關係將會被重塑,自我組織和上下游關係也將升級。他認為,現在是最好的機遇期,尤其在中國,未來 5 至 10 年,中國的人口紅利消失、製造業結構等挑戰將創造更大的機會,產業應該形成一個新共同體,共同面對挑戰。
在這樣一個產業裡面,曠視希望能夠真正去構建平臺型的軟體層,曠視希望通過自己的核心能力,一層一層深入,跟所有的合作伙伴,一起來構建物聯網時代的作業系統。這就是曠視內部的戰略圖, 即以其內部的人工智慧作為核心技術力,把 IoT 作為核心產品力,目標是用科技合夥做夥伴一起,為客戶和社會持續創造最大價值 。
投入 20 億元打造產業生態
此外,曠視還宣佈河圖合作伙伴計劃,投入 20 億與生態合作伙伴一起,打造完整的解決方案,幫客戶創造價值,推動機器人更快地場景落地。
據唐文斌透露,這 20 億元資金是曠視表達決心的方式,物流產業中還有有很多的場景需要探索,需要有先行者敢於投入,曠視的這 20 億,就是要聯合生態夥伴,通過不斷試錯去驗證不同場景的價值,並進行產業鏈上下游投資和佈局。另外,曠視將河圖作為產品和研發的核心,將投入精力拓展河圖的協同體系和能力。
新定位:服務數字化建設專家
對於自己的定位,曠視一直有著清晰的認知:一家以深度學習為核心演算法的公司,最近,曠視又有了一個新的定位——服務數字化建設專家。
對此,唐文斌表示,“曠視——你的 AIoT 方案專家”這個定位其實更合適的說法是“曠視加上生態合作伙伴,才是你的方案專家”。曠視的新定位,是曠視以核心的 AIoT 作業系統作為其核心價值,聯合合作伙伴,成為使用者的方案專家。
關於曠視科技的未來戰略,印奇表示,公司的新目標是以 AI 演算法為核心技術力,以 IoT OS 為核心產品力,建立 AIoT 時代的作業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