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在達沃斯又放金句:蠢是最大的疾病,這比癌症還壞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閱讀更多請登陸 www.awtmt.com 或華爾街見聞APP。
“2019年冬季達沃斯”於在1月22日——1月25日如約在瑞士達沃斯舉辦,此次論壇的主題為“全球化4.0:打造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的全球架構”。1月23日,馬雲在2019達沃斯論壇“對話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專場上,又金句頻出,大談阿里巴巴成功的祕訣、如何培養自身的領導力、教育等。
馬雲談到阿里的創始團隊,稱不要以為創始人有多麼的聰明,有些人當時都找不到工作。馬雲提到,“阿里巴巴當時創始人是18個人,好多人都覺得這18個人都是超人。 其實我們當時這18個人裡,有些人連工作都沒有,找不到工作,我們當中的人沒有多麼聰明、多麼棒。 ”馬雲稱,他們中間沒有任何一個人是什麼名牌大學畢業的,可是每個人都願意學習,對未來有信心。而且也相信只要願意學,只要好奇,我們肯定能夠掌握未來。
在用人上,馬雲表示,我總是找比我更聰明的人。馬雲說,他用人有兩個標準,其中,第一是要聰明,而且比他自己更聰明。“ 我覺得蠢是最大的疾病,這比癌症還壞,因為癌症都能治好,但是愚蠢是沒法治的。 ” 馬雲說,“我在僱人的時候, 我總是找比我更聰明的人。 ” 而且他還會找那些四五年後可以當他上司的人。第二點是個人的性格,馬雲需要非常積極、很正能量的人,且不是很容易放棄的人。
馬雲還談到國際市場,他披露阿里巴巴不進軍歐洲的原因是,歐洲人總是想太多,其實都是庸人自憂。馬雲表示,現在全球的懷疑和擔憂越來越多,他不相信所有國家所有人都這樣。“ 歐洲正在庸人自憂,無時無刻不在考慮著監管和安全問題。 實際上如果你不瞭解技術你沒法保護自己,這就是我們不選擇進軍歐洲, 我們只先去相信阿里巴巴的國家。 ”馬雲說。
此前,馬雲宣佈將在明年卸任董事局主席,轉而發展公益事業,而教育就是重中之重。馬雲在專場論壇上也提到中國教育稱, 中國教育把孩子教成了一個機器,卻競爭不贏機器。 馬雲表示,當前教育領域有很大的潛力,但是大部分的大學、商學院都面臨著挑戰。像中國、印度和非洲這樣的發展中國家,花了很多資源放在博士、碩士高階的教育。但馬雲認為,應該把更多的資源放在幼兒園、小學、中學等等這樣初級的教育上。
附馬雲在達沃斯演講實錄,來自《第一財經》,經全天候科技稍做整理:
主持人:你當時建立阿里巴巴時沒有一點恐懼和擔憂呢?當時有沒有擔心可能做不成,如果做不成的話怎麼辦,以及您如何處理您的這些擔憂,關切等等?
馬雲:當然我當時有擔憂,有質疑,有恐懼。但是我有一點從來都沒有質疑,那就是如果不是我把這事情做成的話,肯定會有另外的人把這個事情做成。當然當時1999年,真的可以說是網路很年輕的時代,是網路剛剛開始。當時沒有人是所謂的專家,即使是今天,我也可以說,沒有任何人是明天的專家,所有人都是過去的專家,沒有人可以告訴你明天肯定會這樣,未來肯定會這樣,因此我認為我當時不是說有專門的一套系統可以幫助我克服一些質疑,恐懼,但至少對我的團隊,我是保證透明,而且我當時也是這麼做的,我有擔憂,我有一些不太確定。我的團隊也知道。但是我不能讓我的團隊跟著我的擔心,尤其不能讓他們覺得我在隱藏我的擔憂,因此我讓他們瞭解的。後來我當然是不斷的做很多事情,也有越來越多的精力和體驗。
我想在你們這一個年齡,你們總是想做一些事兒,而且肯定是有機會的,但是可能我們往往會擔心,會不會有別人比我們做的更好,更快,或者說是別人可能比我們更懂,更復雜。所以可能做的比我們更好。因此我作為一個企業家,我不應該去害怕競爭,害怕有這一種壓力。如果你不想有壓力,如果你擔心有壓力,你擔心競爭的話,那你就不要創業,你就不要去從事這一種商業活動。
今天這個世界充滿了擔憂,人們擔心隱私的保護,擔心資料,擔心安全等等,幾乎我們是對什麼都擔心,對什麼都擔憂。但是往往就是當有這種擔憂的時候,就意味著有機遇,我覺得移動的時代到了,大資料時代到了,網路時代到了,你一方面是有各種擔憂,但你應當抓住這個擔憂給你帶來的機會。如果你有一套好的系統,能幫助你從來都不但有的話當然太好了,可是沒有這樣的系統,包括我們的總統,包括很大的領導人,他們都擔憂,因為我們都是人。
主持人:你說一開始你跟你團隊非常透明,你是怎麼樣來組建你的團隊的,你是怎麼知道你創造這個團隊是好的是正確的?
馬雲:阿里巴巴當時建立的創始人18個人,好多人覺得18個人可能都是超人,但你別忘了,其實我們當時,我們這18個人裡面有些人連工作都沒有,找不到工作,我們當中沒有一個人說多麼聰明多麼棒,中間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名牌大學畢業的,可我們每個人都願意學習。我們對未來有信心,而且我們也相信只要我們願意學,只要我們好奇,我們肯定能夠掌握未來。
而且我們從一開始就說,我們都知道我們不能老找那些比我們笨的人,因為找比你笨的人的話,肯定會有問題,我們應該找比自己更聰明的人,這是我們當時創始人的願景。我覺得你永遠都找不到那一個最合適的人,那最適合的人,或者是最好的人,應該就是說願意和你一起工作,然後願意去接受培訓,然後不斷的去發展,他也願意來培訓你,然後共同發展的。我覺得這才是合適的,你不可能找到那個完美的人,你永遠都不要說,那個人曾經在谷歌工作過,在阿里巴巴,在臉書工作過,他一定很棒,不一定會是這樣的。
主持人:如果你招人的話,至少你有最低要求吧?
馬雲:第一個標準當然是要聰明。我覺得蠢是最大的疾病,這比癌症還壞。因為癌症都能治好,但愚蠢沒有辦法救的。第一就是要聰明,而且比我聰明,我在僱人的時候,我總是去找比我更聰明的人。
主持人:你對於非洲的發展潛力做過一個講話,而且剛剛結束和盧安達總統的會議,你提供了一千萬美元的獎項,你對於非洲在技術界的領導人有什麼樣的看法?
馬雲:2017年我是第一次去非洲,因為以前我總擔心比如說會有疾病,或者是其他的不安全等等,我以前老是擔憂。然後2017年我狠下心來說我就去看一下吧。我當時去了肯亞,盧安達,奈米比亞,這三個國家。然後我發現這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我當時就覺得非洲像20年前的中國,在我建阿里巴巴的時候很像,有那麼多年輕人對未來充滿希望,充滿激情的年輕人,因為你來歐洲,歐洲人總對未來充滿擔憂,但是因為歐洲老是想保留昨天,但是非洲不是這樣,可能因為非洲就沒有昨天可以保留,因此非洲人我覺得他對未來充滿希望,對未來非常的樂觀。他們很期待未來,我覺得這一點特別重要。我覺得非洲他們真的是希望改變,而且他們有很多年輕人。他們的這個基礎設施是非常的差,這是一個機會,這是好事兒。中國的移動裝置或者手機為什麼發展的這麼快呢?因為一開始這個固定電話不好,以前沒有多少人家裡有固定電話,手機一出現大家趕緊都去使用手機。而且我覺得在非洲年輕人很聰明。因此我覺得非洲真是充滿了希望。
我覺得可以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網路技術。非洲出現這個網路的時候,我覺得網路有包容性,因為任何一個人從出生開始就可以接受網路,接受移動裝置。有四點特別重要,第一就是企業家,非洲的企業家將改變非洲。因為他們充滿了勇氣,他們特別大膽,他們不害怕未來。非洲不一樣,會接受新技術,新的方式。
第二個是基礎設施特別重要,為了讓非洲每一個人都能夠獲取網路,都能夠使用網路,他們的手機不是隻用來打遊戲,發推特而已。他們應當用手機來從事商業活動,去交流,這一點特別重要。還有一點特別重要的就是電子政府,因為你只要讓這個政府上網,電子化,就意味著政府要透明。這就意味著他們不能夠再把網路關閉,因為網路一關閉不就把自己也關閉了嗎。因此我認為這些發展中國家去非洲可以蛙跳式發展。
問:我是來自瑞典全球年輕領袖,來自教育企業。教育系統的設計是適用於過去工業發展和工業革命,今天我們有一個新的教育系統,如何改變我們的領導人,新經濟需要什麼樣的領導?
馬雲:教育領域有很大的潛力。但是大部分的大學都面臨著挑戰,大部分的商學院都面臨挑戰。我認為像中國,印度或非洲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我們花很多資源放在博士,碩士,高階的校閱,但是我認為應該把更多資源放在幼兒園,小學,中學等這樣初級教育上。
第二點,過去的教育體系,比如至少在中國,教會孩子是一個學習的機會,我們很多東西塞進腦子裡是一個計算的機器。如果你想和這個計算機競爭的話,計算機從來不會遺忘。如果你想和計算機比,誰算得快,沒有任何獲勝機會。所以很多孩子,學得非常的努力,辛苦,可是你把電插上計算機上他就能工作。
我們應該教會孩子什麼樣的東西呢?讓他更有創新性,更有創造力。做那些機器做不到的事情。我們有很多的聰明人,必須要有領導力這是關鍵。為了能夠管理聰明的人。你必須要有文化,必須要有這一種精神,讓他們相信你的文化。如果你提的原則,法律,檔案,管控,你管控的是傻的人,這些懶人說大家一起去上網,一起去廁所,大家一起去。下一個是以後的人都應該是更加聰明,要比機器更聰明明智,要管理這麼聰明的人,像阿里巴巴一樣,我們像動物園裡什麼樣動物都有。為了能夠管理他們最好的做法是自我管理。能夠自我管理要相信一定價值觀,他們的使命,今後機器有芯塊,但是人是有心的,有感情的,有價值觀,有使命感,我認為今後教育應該朝這個方向努力。
問:我是來自於卡達的全球青年領袖,阿里巴巴如何保證供應鏈可持續性,而且要應對氣變,天氣環境,你希望我們年輕領袖將來應該如何這方面做努力?
馬雲:首先作為一個技術企業,我們相信技術是對人類帶來益處的,我們相信技術可以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因為人在每一次技術革命個期間,都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但是一開始的時候,新技術出現的時候帶來一些擔憂和恐慌,如果沒有得到很好管理的話就會產生災難。我們認為技術是不斷髮展,可持續性的,大家對環境產生擔憂,使用技術可以解決環境問題,我們大家都生活在同一個星球上。在人們使用煤炭和石油的時候,如果我們認為地球像個人一樣,然後從地下挖出石油燒掉,把煤炭挖出來,把它燃燒出來,然後就會產生負面影響,他們會報復。當然我們還是需要石油,需要煤炭,需要木材,但資料已經告訴我們,可以有效聰明使用這些資源。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我們是可以做到的。
另外一點,我們應該讓所有的人,所有的國家都有機會這麼做。我不是一個技術的專家,但是我堅信技術對人類是能夠造福的。技術公司不要做壞事兒要做好事兒,為這個世界,為世界的未來做好事兒。相信青年人的潛力,氣變的問題是一個問題,地球環境的問題是一個問題。世界上可以有三十億人口是非常好的,現在有七十億,以後還會變成一百億或者一百二十億。使用技術來預測今後將出現的問題,現在就解決它,這是我們認為阿里巴巴可以做很多的工作,不僅僅賺錢,賺錢在公司創始起初是好的,現在應該做其他的事情了,也就是如何使用技術來改進這個世界。讓技術是可持續的,不斷增長的,並且是綠色的。在我們這個時代,我們還可以努力的工作。二十年努力的工作,這就是技術的意義所在。
持續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