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不只是數字,他們想幫助使用者理解天氣對生活的影響:專訪 WeatherKit | 幕後
WeatherKit 是一款設計精美、資料全面的天氣應用,一經推出就在 Product Hunt、App Store 等平臺獲得了不少好評,我在之前的文章也介紹過這款天氣應用。在與 WeatherKit 團隊的設計師 Raul 交流的過程中,他談了不少對於 WeatherKit 的規劃、對於天氣應用的理解,以及我們應該在生活中如何使用這些資料等。

如果你也對 WeatherKit 的設計思路、產品規劃或者理念感到好奇,不妨在本期幕後看看 Raul 怎麼說。
介紹一下你們團隊
大家好,我是 WeatherKit 團隊的設計師 Raul Perte。4 年前我開始學習 Swift 程式語言的時候作為練手寫出了 WeatherKit 的第一個版本,並一直堅持到了現在。目前,WeatherKit 已經有 5 位核心成員,其中我的兄弟 Adrian 負責 iOS 應用的開發,我的好朋友 Lancu 和 Loana 分別負責 Android 應用的開發和市場、社交媒體方面的推廣。
除了分佈在羅馬尼亞和德國的幾位主要成員之外,我們還受到了很多自由職業者和志願者的幫助,一起讓 WeatherKit 變得越來越好,這也是 WeatherKit 能夠走到現在,並且實現自給自足的重要原因。
在市面上已經有像 CARROT Weather 等不少優秀天氣應用的情況下,你們為什麼又選擇了自己做 WeatherKit 並且堅持到了現在?
沒錯,天氣應用市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到了飽和的地步,但是,我們認為很多天氣應用的開發者並沒有充分考慮過使用者和市場的需求。於是,我們決定挑戰看看能不能做出一款更優秀的天氣應用,去挖掘那些還未被發現的功能和需求。
你提到的 CARROT Weather 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榜樣,他們在過去的 5 年時間裡積累了非常多忠實使用者,這是我們需要努力的方向。
說到 CARROT Weather,WeatherKit 並不像它以及其它天氣應用一樣複雜,我甚至看到有人說 WeatherKit 過於簡單了。你們怎麼看待這種觀點?談談你們對於 WeatherKit 的設計理念吧
WeatherKit 的前兩代產品 Aerium 確實非常簡單,我們也經常收到使用者要求新增各種新功能的反饋,我們也意識到只是告訴使用者現在幾度已經遠遠不夠。老實說,我沒有將 Aerium 作為日常主要的天氣應用使用過,我相信對於它的很多使用者也是一樣的情況。
因此,當我們決定開發 WeatherKit 的時候,我們的目標就是打造一款以手勢操作為基礎、並且能夠以更為美觀和直觀的方式展示儘可能豐富的天氣資訊為目標的應用。

從設計角度來說,WeatherKit 已經比我們最開始的設想變得複雜了很多,我們在開發 WeatherKit 的過程中採用了模組化的設計系統,這讓我們在之後的迭代過程中能夠快速為它一點一點地新增新的功能。
看的出來,設計對 WeatherKit 而言是很重要的因素。你們在開發 WeatherKit 的過程中在設計和功能方面做過哪些取捨,你們會因為設計角度的考量暫時放棄某些功能嗎?
設計曾經是我們做產品的時候最看重的因素,我們也因此吸取了不少教訓。最開始做 WeatherKit 的兩年時間裡,我們總共獲得了 $735 的收入,這對我們團隊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這也讓我們意識到,使用者不會在意你的產品有多少「畫素級」的設計細節或者有多漂亮,他們更看重的是產品的整體使用體驗。我們雖然為我們的產品設計感到自豪,但是我們卻無法將自己的產品作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工具來使用,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對我的觸動非常大。
於是,我們開始在很多地方做出妥協,以確保我們開發的 App 能夠在設計和功能方面持續地成長;比如,我們會因為應用的某些過渡動畫不夠流暢而推遲產品的上線時間。舉個直觀一點的例子,我們花了 4 年時間才找到了一個相對滿意的方案來實現天氣雷達這項功能,當我們確定方案之後,我們立即實現了它。

Think slowly, ship faster. 這是我們現在做產品的思路和理念。
你說很多天氣應用的開發者沒有充分考慮市場的需求,能不能具體說明一下?你們理想中的天氣應用應該是什麼樣,WeatherKit 做到了嗎?
理想一點來說,我們希望 WeatherKit 有一天能成為任何人都能輕鬆使用的應用。我們認為天氣應用不應該只是簡單的溫度和其它數字,而是應該讓使用者知道天氣和環境如何影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這是 WeatherKit 想要實現的目標。
既然 WeatherKit 還沒有達到你們對於理想天氣應用的要求,能不能談談之後的開發計劃?比如是否會支援 Siri 捷徑,為什麼沒做 watchOS 和 macOS 應用等?
需要說明的是,Siri 捷徑、watchOS 支援等特性都已經在我們的開發計劃中了。但是,我們是一個小團隊,難免精力有限。對我們來說解決應用現有的問題優先順序更高,新功能的開發相對會慢一些。我們一直在思考 Siri 捷徑的用法,當我們找到我們認為真正有用的功能,我們就會優先實現它。
另外,WeatherKit 的 watchOS 應用其實已經開發完成了,但是響應速度還沒有達到我們希望的 1 秒之內的要求,所以我們仍然在持續地改進它。我們希望 WeatherKit 的 watchOS 應用能夠對使用者的生活真正起到幫助,而不僅僅是錶盤上的一個裝飾品。2019 年才剛開始,可以預見到的是,Siri 捷徑、watchOS 應用等功能都會在今年與大家見面。
最後,對於開發桌面版本我們還沒有比較滿意的想法,Adrian 也在思考讓 WeatherKit 跨平臺的可行性。開發一款 macOS 應用不難,難的是之後持續的維護工作,比如怎麼樣做不讓現有的 Pro 使用者付出額外的成本。
我看到有一些人認為 Apple Watch Series 4 就像 iPhone 4 一樣,是一款足夠成熟和優秀的產品,watchOS 5 也是如此。為什麼你會持相反意見?
Apple Watch Series 4 確實是一款非常優秀的產品,可以說我一天 95% 的時間都佩戴著它。但是,我認為我在這塊智慧手錶上沒有辦法使用任何 App,因為解鎖手機使用它們的速度往往更快。另外,在 Apple Watch 上獲取資訊也是一樣,沒辦法帶給我「實時」的反饋,當然也不能帶給我好的體驗。
你之前還提到會在空氣質量指數 (AQI) 方面做更多功能?
沒錯。我認為 AQI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只是一個數字,他們實際上並不知道這個數字對他們的健康有什麼含義和影響。WeatherKit 想讓使用者意識到這一點,讓大家知道空氣質量如何影響了我們的生活。這就與「開爾文」被轉換成了「華氏 / 攝氏」單位的道理一樣。
對於 AQI,短期內我們希望能加上推送通知功能,讓 WeatherKit 能夠在空氣質量有明顯變化的時候及時提醒使用者。當然,我們之後還準備優化 AQI 的展示方式,以及進行一些其它方面的改進。
除了訂閱方案,你們還在 WeatherKit 中提供了終身買斷的選項,這是否表明你們對於訂閱制缺乏信心?談談你們這麼做的原因吧,你們會不會擔心因為買斷選項的加入而影響團隊之後的收入?
我的觀點是,目前大部分應用向訂閱制的轉變都太「急」了,這導致使用者對於訂閱制變得非常反感,也讓很多人對於開發者產生了信任問題。
不過,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喜歡並且信任訂閱制,事實上後者對於 WeatherKit 可持續的開發起到了很大幫助。現在,WeatherKit 一半左右的使用者選擇了訂閱制,而剩下的一半則選擇了買斷方案。我們認為這些資料恰恰說明訂閱制目前還不那麼「完美」,更好的方案是讓使用者自己選擇訂閱或者買斷方案去使用我們的 App。
WeatherKit 上架之後多次被 App Store 推薦,你們在 Product Hunt 等社群中的評價也很高,對此你們有什麼心得或者感受?
WeatherKit 最開始被 App Store 推薦確實讓我們吃了一驚。WeatherKit 是我們團隊從零開始打磨每一處細節,花了 8 個月時間打造的產品,看到我們的付出得到了肯定和回報,我們也感到非常欣慰和滿意。我們之前從大量的使用者反饋中總結出了一個趨勢:大部分天氣應用僅僅做到了「能用」的水平,他們根本不在意使用者的使用體驗。WeatherKit 想要改變這一點,比如我們在系統自帶天氣應用的基礎上做了很多改進和完善,讓它變得更加好用。可以說,WeatherKit 是我們打造過最好的產品,我們也非常自豪打造出了這款產品。
現在,WeatherKit 作為一款設計美觀、功能實用的天氣應用被人熟知,它能被 App Store 等媒體推薦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吧。
除了 WeatherKit,你們還有沒有開發其它 App 的打算?
當然,我們平時也會為我們的一些客戶開發應用。另外,我們在 2019 年的一個目標是實現 WeatherKit 已經計劃功能的 80%,然後騰出精力開發更多的 App。可以放心的是,不管之後我們做了什麼 App,WeatherKit 都會是我們最優先和最重要的工作。我們已經決定將 WeatherKit 永遠維護下去,就像那句話說的:直到網際網路的盡頭 1 。
你可以在少數派找到更多幕後故事,或者在 這裡閱讀本期幕後英文原稿。這是「幕後」欄目的第 60 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