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認知提升」一文看懂色輪,可能是設計師的最後一節色輪課
每天十分鐘,系統學習設計,成為設計師。終生學習,受益終生。這裡是【 知更常青藤 】,歡迎你的到來,這是我和你一起學習設計的第六天。如果你不想丟失這個體系,可以關注我,轉發本文。
文/萬歲爺 校驗/君 圖/萬歲爺&動視暴雪 知更常青藤原創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main
寫在開頭
我曾經與Tom就色彩原理的重要性進行過討論,在這一點上我們從來沒有分歧,這可能是我與Tom在設計上唯一的共同點了。
不過新人設計師從來都不注重這些設計理論,一方面我震驚於新人設計師想要學習設計的決心,他們竭盡所能地尋找進入設計大門的課程;另一方面卻專注於實用工具、外掛和資源的“採集”,他們像極了在網際網路上網羅資源的倉鼠,他們唯一與倉鼠不同的地方在於: 倉鼠將儲存的食物在過冬的時候吃掉,而新人設計師從此不會開啟這些課程。
“難道他們不明白吸收的知識才是自己的嗎?”
每次談到這個倉鼠效應的時候,Tom總是這樣氣急敗壞地說。他這麼氣急敗壞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他為新人提供的 設計理論 的文章無人問津;另一方面則是新人爭先恐後地向那些發資源的文章蜂擁而至。
“總是向人們提供所謂的資源,那些高閱讀量的文章作者深諳此道,至於是否對創作和設計有幫助,並不在這些作者的考慮範圍。”我總是這樣安慰Tom。
我在一次設計學習的分享演講中這樣說道:
“只有當新手需要尋求幫助或者遇到創作實際問題的時候,他們才會想起我。Photoshop和Illustrator不能幫助你解決創意問題。新手入門,基礎理論很關鍵,設計軟體可以放到最後,甚至可以不用太著急。大多數時候,設計軟體的使用需要基礎理論的支援,否則新人根本不理解這樣操作的意義何在。”
可能你想成為專業的設計師,或者業餘愛好,或是公司給你安排了你不擅長的設計工作,不過你都可以在我的文章中找到你需要的內容。
當你拿起相機或者手機的那一刻,是否敢於開啟專業模式,就取決於你是否具備理論基礎。對於色相環這樣的課程,存在於相機、手機中;也存在於Photoshop的曲線中;當你開啟視訊處理軟體的時候同樣需要對色彩進行調整......
有的設計師或者新人會提到濾鏡和懶人設定,但是濾鏡不能成為你懶惰的藉口,設計師是不能依賴這些預設的,除非這些預設是自己創作的。
也許你想要的是那些炫酷的效果,犀利的摳圖,完美的色彩曲線,符合時宜的配色,但是請記住,在這一切開始之前,你真正需要的是基礎體系構建。
所以,暫時忘記你收集的資源吧,跟隨我的腳步,從最基礎的理論開始。腳踏實地地往前走,只有這樣,你才會忽視知識和學習上的焦慮。
色輪
書歸正傳。
許多設計師將色輪奉為圭臬,不過對於新手的你,需要了解色輪並不是一個萬能的工具。色輪只是一種思維工具而已,並且色輪不是天然存在的。人們創造的色輪很好地將 色相、飽和度、明度 三者統一地結合,表達並且描述了色彩。任何其他方法都無法與這種圍繞 原色、間色、複色 建立的標準色輪的百年曆史相提並論。
關於色輪你需要知道的第一點是,在處理色彩的時候,色輪將是一個非常實用的工具,這種工具讓你免於在色彩的海洋中沉淪。你要明白,色彩有上千萬種,沒有這種工具的輔助你將淹沒在成千上萬的色彩海洋中,此時連選擇都將是一件代價昂貴的事情。
關於色輪你需要知道的第二點是,它並非真實存在。不同於彩虹,也非牛頓當年的色散實驗,你在自然界是看不到色輪的。
那麼到底什麼是色輪呢?它是一種藝術家和畫家認可的示意圖,這種示意圖經受了時間的考驗,並且這種示意圖是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組合的。
在我開始色輪的講解之前,我們先看看下面的內容。
從原色、間色、複色講起
在你開始繼續往下閱讀之前,我強烈建議你先閱讀我的前幾篇文章,它們是關於原色、間色、複色、加色模式、間色模式、CMY、RGB的。
- 360f89b85e82"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noindex">《「每天十分鐘,成為設計師」揭開色彩的面具》
- 《PS調色必備基礎,色彩的光與眼》
- 《「色彩的特性」光源色、固有色、物體色、環境色》
- 《「從Jesse的故事講起」新手設計師如何從本文獲得色彩基礎技能》
- 《「色彩的認知提升」一文聽懂色彩,設計師的最後一節色彩屬性課》
這些文章是你理解色輪的基礎,當然,如果你不看這些文章依然可以理解今天的內容,不過恐怕沒有那麼深刻。我希望你看完這些文章能夠應用到實際工作中,相信我,這些文章可以幫助你達成這些目標。
【三原色】
你還記得紅、黃、藍嗎?在你小時候,它們是第一批出現在你眼中的色彩。我們稱它們為三原色,這三種原色是無法通過其他色彩混合而出的,這也是它們叫做原色(或者基色)的原因。這意味著紅色顏料中只有紅色色素,不含任何其他色素,同理黃和藍。

減色三原色
如上圖,在現代工業中人們使用的是品紅、青色、黃色三原色,色彩學是一門不完善並且還在發展的學科,它受制於科學技術的發展。有鑑於此,我們不應當將原色定性成紅黃藍或者紅綠藍,許多設計師接觸原色後導致他們固有思維認為這是固定的。三原色到底是紅、黃、藍還是品紅、黃色、青色?在這一點上人們一再打破原有的理論。美術實踐事實證明,品紅加上少量的黃可以調配出大紅色。這一實踐顛覆了顏料紅色是原色的觀點。
許多行業的原色系統不一樣,因此你不要糾結。目前印刷行業使用的原色就是品紅、青色、黃色。但是其他行業的原色不是這三者。目前美術行業也更改了原先的紅黃藍三原色,修正後的三原色為品紅、青色、黃色。但是我依舊使用紅黃藍來說明問題,這並不衝突,你需要知道的是原色的概念。實際上紅黃藍或者品紅、黃色、青色也不能完美地混合出其他色彩,只不過它們能夠混合出更多的色彩而已。
對於原色,你不必太過糾結,也不必選擇信仰。色彩的複雜程度限制了人們的實踐,對此,我的看法是:原色沒有唯一,需要考慮色域,實際情況適合什麼原色,就採用什麼。
讓我們回到紅黃藍上去。

紅黃藍三原色色輪
對於原色紅、黃、藍你還需要知道的一點是,三者的顏料均勻的混合,在理論上會變成黑色。至於為什麼會變成黑色?限於篇幅問題,我不能在詳細講解,請你參考我上述提到的文章。
簡單地將,紅黃藍理論上分別吸收了各自應當反射的色光,最終的結果就是理論上沒有任何色光被反射,也就是說,陽光或者其他光源照射到這樣的混合體上,不會反射光線,你當然就看不見它了,你的視覺系統對這種光線的缺席感知為黑色。
- 紅 + 黃 + 藍 = 黑
【間色】
接下來,我們看看間色的定義。
人們將這些原色兩兩相互混合,得到了由兩種原色混合的色彩,我們稱之為間色。
注意:在本文當中,所有關於色彩的知識都是理論上的。實際情況由於顏料分子的化學性質和物理特性導致我們無法混合出完美的、無瑕疵的色彩,但是不要緊。

間色
通過上圖你會發現這樣的一個原色混合公式:
- 紅 + 黃 = 橙
- 紅 + 藍 = 紫
- 藍 + 黃 = 綠

間色
我們將原色之間混合出的三種色彩稱為間色。不過請你注意,這不是絕對的,沒有什麼規則強制你只能使用紅、黃、藍製作色輪,任何色彩都可以,只有符合實際需求的設計才是有意義的。
基於間色的形成方式,你會發現,間色只有三種,即:橙、綠、紫。
輕鬆一刻:設計不是“好看”,它是一種人性的輔助,一種良知,設計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高度的易用性,其次才是美觀,實際上美觀也成為了一種實際需求。因此,不要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學會舉一反三,學會觀察,學會滿足。
【複色】
你理解了原色和間色,接下來理解複色就變得順理成章了。
間色和原色再次混合,就是複色,那麼間色可以和間色混合嗎?當然,請記住沒有什麼理所當然,不要讓規則束縛你的創造。不過人們最常用,最容易理解的方式通常是最有用的。總之,它們都是複色,你可以這樣無限地混合下去。

複色
不過,就連三原色之間的混合都變成了黑色,當你無限地混合顏料時,無異於三原色的混合,最終你得到的只能是類似黑色的雜色。
你注意到陽光經過稜鏡色散之後的可見光譜了嗎?它們是:紅、橙、黃、綠、藍、紫,我特意略去了青色,這不重要。請看下圖:

光的色散
如果你記不住原色混合之後的色彩,參照這個會很有用,唯一需要改變的就是將紅色和紫色首尾相連,實際上色輪正是這樣做的。你會得到了這樣的序列:紅橙黃綠藍紫-紅...,就是這樣。我們提取了紅黃藍,因此這個序列中紅黃藍之間的色彩就是它們的間色。
我們不知道這是否是巧合,不過色彩學是一個綜合學科,生物、物理、醫學、藝術都在共同研究它,因此色彩學是一個發展中並且不完善的學科。如果量子物理能夠有所突破也許能夠解開最深層次的謎題。
【色輪】
好了,現在你理解了原色、間色、複色,我們是時候將它們放在一起了。請看下圖:

三原色標準色輪
這是三原色組成的色輪圖,就像色輪這個名字一樣,它的確像輪子。所以,我們將原色按照色相組合成一個圓形,這就是所謂的色輪。

三原色+間色色輪
我們讓事情變得更加複雜一點,這一次新增它們的間色。請你注意這個規則,這十分重要,我們將間色填補在原色之間,這種組合方式能夠直觀地展現間色的一種現象:間色是由兩邊的原色混合而成。在此基礎上,藝術家和科學家們利用這種視覺思維為我們創造了色輪工具。
接下來,讓我們的色輪更加複雜。我們將複色填補完成,就是這樣,規則就是:複色是它自己相鄰的間色和原色混合而成。

12分色輪
現在,你完成了一個偉大的舉動,這個工具現在可以幫助你理解和運用色彩。不過正如我一直強調的,不要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這些規則是可以修改的,你可以完全使用同一色相建立色輪,而變化規則由你決定。因此,學習色輪關鍵在於學習規則和色輪的方法論,它是你設計道路上的一把利劍。
【色輪的補充】
我準備開始逐漸補充一點色彩位置關係的知識,這些知識本應該系統地呈現,不過現在提早釋出一點點並沒有什麼不好。而且這部分對於你理解配色至關重要,你放心,我後期會系統講解,事實上,後面兩個體系恰好是這部分內容。
現在你知道紅、黃、藍三原色組合可以形成黑色。我要求你時時刻刻都要以色輪的思維來呈現思想中的色彩。在色輪上,三原色兩兩成120°夾角,我們取出紅色,剩下的藍色和黃色中間混合出了綠色,如果將綠色和取出的紅色混合,應當是什麼色彩呢?
是的,黑色。這和直接混合紅、黃、藍沒什麼區別。不過,藍色和黃色混合的綠色恰好與紅色對立,呈現180°夾角,我們將紅色和綠色的關係定義為 補色 ,同理:
- 黃 + 紫 = 黑色
- 藍 + 橙 = 黑色
請看下圖:

補色
根據這幅圖我們來做一個數學演算法,給出的命題就是:相互互補的色彩混合=黑色。

推導過程
最終我們是可以推匯出一般情況的,不過你應該能夠明白為什麼互補色之間混合是黑色了。
你聽過的鄰近色、補色、單色等等配色名詞,都來源於這個不起眼的色輪。這個色輪還具備了色彩心理效應,為了防止你迷糊,我們就此打住。
【更加完整的色輪】
你明白了色輪的使用方式了嗎,如果上述的原理你理解了,並且能夠自己畫出或者腦補出這個關係,那麼接下來請你結合上篇文章中的色相、飽和度、明度。
人類在詞彙系統上對待原色,甚至是間色的命名是不會有問題的,並且原色總是那麼飽滿,以至於原色總是能夠最先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其次才是間色,很顯然,複色的吸引力不那麼明顯。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複色在經過混合之後,相互之間不明顯,但是複色最安全,不會產生誤解。如果你錯誤地在你的班級上譁眾取寵,就好比錯誤地使用了原色或者間色,結局是十分難看的,因為原色和間色是如此的明顯,以至於單獨駕馭它們變得困難;相反,對於複色,老師們不會太注意這些“平凡”學生,但是這些“同學”又是班級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因此,除非你掌握了原理,否則不要隨意使用高度飽和的原色或者間色,事實上,總是降低原色或者間色的明度或者飽和度在絕大部分情況下是安全的。
我們回到上面的問題,人們對待原色或者間色大多不會有疑慮,但是當你說出紅色的時候,每個人的思想中呈現的紅色都是不同的。因此,上一篇文章中提到了色相、飽和度、明度,這三者正是,並且始終都是定義每種色彩外觀的最好特質。
小貼士:學習色彩需要注重的一個問題就是,不要糾結色彩的精準度,人類感知色彩並不精確,因此,不要在色彩的精準度上鑽牛角尖。隨著合成顏料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色彩的精準度才有意義。在大部分情況下,你是安全的。
在上述色輪中,我們僅僅通過色相來排列這些色彩。現在我們就要新增另外的兩種特性到這個色輪當中。如下圖:

更加完整的色輪
如圖中最邊緣的色彩,我們將這些色彩按照飽和度逐漸降低的漸變方式往色輪的圓心靠近。按照這種漸變方式,我們將色輪上每一個色相都採取這種飽和度漸變方式展現。因此,這樣的色輪可以為你帶來更加豐富的色彩變化,在你選擇紅色的時候,你就可以從最深的紅色到最淺的紅色中選擇了。
那麼明度呢?是的,你會發現按照這個規則形成的色輪已經沒有明度變化維度的位置了。事實正是如此,沒有明度的位置了。有一個方法是你可以將紅色按照上述規則排列,不過這次是按照明度,而不是飽和度。這樣你有了兩個色輪,一個是飽和度色相色輪,一個是明度色相色輪。
如果我們要讓三者統一,那麼這種平面的二維構圖將無法呈現三者的關係,因此,在色輪的基礎上,人類添加了第三個維度來表示明度。不過很可惜,這種方式很難使用和描述。不過你不用擔心,軟體為你解決了這個問題,你最常使用的Photoshop中的取色器就是這樣一個“色輪”。設計軟體將其中一個維度,通常是色相單獨列出,你需要先選擇一個色相,然後在左面的面板中調整這個色相的明度和飽和度。

複雜的色輪-包含明度和飽和度
加色與減色
關於加色和減色你應當看我的上一篇文章。但是為了保持本文的色輪知識的完整性,我再次簡要地複述。
加色和減色是關於顏料和光線的。你需要注意的唯一一點就是它們沒有區別。這是本質,並且十分關鍵。你最終看見色彩一定是色光進入了你的視覺系統。

加色模式
簡單地講,你看到了紅色,如果你的視覺系統沒有毛病的話,一定是紅色光線進入你的視覺,被大腦感知為紅色表徵。所以,請記住,你看到了什麼色彩,就是什麼色彩的光線進入你的眼睛。無論這個色彩是物質的還是光線直接照射的。
你看到紅色這件事情具有了兩種情況,第一,你看到了紅色色光,所有能夠自發發射光線的光源都是這種情況,如手機螢幕、電視螢幕、顯示器、電燈等。當你看到手機螢幕上一個紅色區域時,就是這個區域發出了紅色光線。這是加色,最常用的是RGB模式(Red:紅色、Green:綠色、Blue:藍色,它們恰好是光線的三原色)。
第二是物質表現的色彩情況,物質需要藉助光線的幫助。如果你看到一輛紅色寶馬,那麼一定是紅色光進入視覺系統。但是紅色轎車不會發紅光,這些紅色光線是反射陽光中的紅色波長導致的,理論情況下這輛汽車吸收了除紅色光波以外的色光。因此,你只看到了紅色。這是減色,最常見的就是CMY(Cyan:青色、Magenta:品紅、Yellow:黃色,它們恰好是印刷的三原色)。
你注意到區別了嗎,一個是反射,一個是直接照射。如果紅光和藍光同時進入你的視覺系統,你一定看到了紅藍光線的混合。但是黃色顏料和藍色顏料一旦混合,將不會反射黃色和藍色光線,我借用上篇文章的解釋:
黃色物體不會完美地只反射黃光,實際上它反射了較多的紅光和綠光,吸收了藍光和紫光較多,紅光和綠光反射後混合在一起,我們看起來就是黃色的;對於藍色物體,它反射藍光、紫光、綠光多一些,二者混合,藍色物體吸收了黃色的紅光,黃色物體吸收了藍光和紫光,二者相互吸收,最終只留下了綠光,因此,它們之間的混合呈現出綠色。
對於加色模式,光線都達到了你的視覺系統,它們好像在做加法;但是減色模式下,光線被混合後的物質吸收、反射,最終相互吸收,呈現了你看到的混合色彩,它們好像在做減法。
設計師大多工作在減色模式下,但是你還是需要理解加色模式。
好吧,不能再寫了,希望能幫助到你建立體系。我們逐步在走向色彩的末端,希望你能夠跟上腳步,當色彩完結的時候,就是我們繼續下一步設計理論的時候。
給讀者的話:你對我最好的支援就是關注我並且轉發,讓你有更多的同行者,也讓我能夠有流量並且產生收益,當然你也可以打賞,讓我有資可以繼續創作。
總結
- 新人需要快速吸收知識,而不要囤積知識。把書本讀薄。
- 色輪不是天然存在的,它是一種使用色彩的輔助思維工具。
- 原色不能通過其他色彩混合而出,這是原色的定義。
- 原色之間兩兩混合得到間色,間色和原色混合得到複色。
- 將原色、間色、複色按照混合位置放在色輪上形成色相環(色輪),每一種色相再次按照明度或者飽和度漸變。
- 完整的色輪可以通過擴充套件第三維度(3D)來呈現色相、明度、飽和度三個特性。
- 光的混合是加色模式,顏料的混合(物體)是減色模式。
下章內容
- 色彩的初步應用案例
如果文章對你有價值,讓你得到了提升,請你相信作者,並且 關注 他,轉發文章讓更多的人看到有質量的內容。或者用【 打賞 】餵食作者,讓他繼續為你奮鬥。如果你有疑問或建議,請留言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