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金瑞:建築 × 引數化設計
美國訪學期間,他最難忘的經歷 是那段每天從日出到日落,即使是做飯時都在啃著英文程式碼書籍的日子。放棄境外建築事務所實習的機會,放棄旅遊的機會,放棄了很多東西, 冒險 從零開始 啃程式碼 。
(金瑞為所在華東都市總院創作中心製作的牆面立體LOGO)
· 建築師 × 引數化設計 ·
金瑞
春芳 :從事建築師幾年了呢?
金瑞 :到7年之癢了。
春芳 :建築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
金瑞 :一種行為習慣或思考方式。
在國內,不同於其他設計領域,建築設計專業的生源基本都是理科生,從側面反映了建築設計的特點:理性與感性的融合。理性的功能×感性的審美,理性的場地×感性的文脈,理性的結構×感性的形式,理性的需求×感性的表達。
在設計建築時,不斷地在理性與感性之間尋求平衡,不會像金融般絕對理性,也不會像藝術般絕對感性。而潛移默化地,便成為了一種行為習慣或思考方式。
春芳 :第一次接觸引數化設計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
金瑞 :在“感性”的情況下,因為看到引數化設計可以生成很酷炫的三維形體,心嚮往之。
春芳 : 傳統建築設計和引數化設計的關聯是什麼?
金瑞 :引數化設計幫助傳統建築設計融入了更多的機器運算,淺層來說,可以生成很多人力達不到的酷炫效果或進行聯動設計調整,深層來說,可以引入一些演算法優化設計結果。
不過,必須要提的是,兩者好比小霸王裡的畫素超級馬里奧和wii裡的立體超級馬里奧,後者比前者有著更多的計算機運算,但最重要的還是遊戲性本身。
#金瑞# 早期流體模擬生成建築的嘗試(視訊片段)
春芳 :目前也有很多設計師在做“引數化設計”,你覺得你的相對優勢是什麼?
金瑞 : 大部分建築師都是用grasshopper等簡易程式設計外掛進行引數化設計,停留在利用工具輔助設計的層面;而我會從相對底層的程式碼入手,去觸碰工具開發的層面。這也意味著,大部分建築師無法跳脫“僅能在軟體內建模”這一“底端設計師”的範疇,而我則可以跳出軟體,去觸碰網站開發或app開發等,從而真正做到跨界和開發創新產品。我喜歡用比喻,做個比喻來說,就好比會開車和會開發車的區別,前者可能也瞭解車的內部運作原理,但永遠不可能像後者那般創造出特斯拉電動車等創新的產品。
春芳:作為一枚設計師學寫程式碼,難不難?
金瑞 : 難,是肯定的。因為設計師多年的教育和職業經歷已經養成了極大的“視覺化圖形習慣” ,沒有直觀圖片,沒有所見即所得的東西,我們都不愛看。而程式碼就是你寫了半天之後,可能都不知道是個什麼樣的東西,是不是能成立,這種長久的無趣感、單調感和未知感會讓設計師抓狂。
春芳 :引數化設計最吸引你的是?
金瑞 :引數化設計的魅力有很多,近期對我而言,我意識到它的“可業餘性”:當把設計變成程式碼和數字之後,意味著非設計師也可以設計或改動設計。
這種魅力已經超出了工具層面,超出了設計作品層面,達到了商業模式層面,由此,這種極大的魅力給了我冒險的動力。
春芳 : 第一個成品是什麼?過程有多辛酸?
金瑞 : 第一個成品,或者只能說是雛形,是一個三維設計互動(DIY)網站,使用者可以自己調整設計三維形體。至於辛酸,我認為,在追求自己內心渴望的過程中,一切辛酸都是甜蜜的,就好比,追一個你心愛的女孩時,從來不會覺得累。
#金瑞# 三維設計DIY網站宣傳動畫(視訊片段)
春芳 : 想要探索一個怎樣的新領域呢?
金瑞 :能 激發出人們內心壓抑已久的創造欲的領域。
▌ 大部分人都容易在年輕的時候,希望可以無所不能, 金瑞的執念在設計。而 設計 無邊界 , 因為,真正的設計能力是一種內功,而不是某一領域的技能,也不是經驗的簡單積累。而擁有了這種內功的人,便可以不再受工具、職業、技能所限,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事。
他很喜歡創客教父 Mitch Altman在上海演講時所說的一句話: SUCCESS means Doing what you love & by doing what you love you get enough to keep doing what you love.
當專業滲透進自己的 行為習慣或思考方式,再跨界到任何領域,起點都不再是0。
下一步計劃如何開展和實現這個新方向?
金瑞 : 大家擦擦眼鏡先等一下……
#iBrandUp 對話# 第十期
金瑞 ← 受訪
京東 ← 排版
往期 人物對話
何謂“喜歡”,身處其中感到愉悅;
何謂“熱愛”,無時無刻不想身處其中!
—— 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