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對話:BAT入局產業網際網路的利弊
【編者按】雲啟資本副總裁馮瑤與晨暉資本合夥人張磊、GGV紀源資本高階投資經理唐傳曄參加2018中國產業網際網路領袖年會上就“投資人如何看產業網際網路的投資機會”展開討論,分享了在產業網際網路領域,如何選賽道、看專案、找到合適的創業者等方面的看法,並給創業者提出了相關的建議。
此外,對於BAT入局產業網際網路,三位嘉賓也從各自的角度作了分析,他們均認為: BAT入局產業網際網路,有競爭也有合作,在產業網際網路的賽道里,很難一家通吃。同時,由於巨頭的入局,大家對產業網際網路各個賽道的關注度更大,會吸引更多資金、人才進入,未來可能也有更多業務、流量支援創業公司成長,資本層面大家更多也是合作、共同建設賽道。
以下內容為高峰論壇對話實錄,轉載自B2B內參。
主持人:首先請三位嘉賓用一分鐘時間跟大家做一個自我介紹。
張磊:大家下午好!我是晨暉資本的張磊。晨暉資本其實是也算是一個新興的基金,2015年成立,我們這幾年的時間也一直在各個行業深挖,今天的主題是產業網際網路,我們也在這個方面聚焦,比如新興技術在產業的應用以及消費升級兩個領域做的多一些。謝謝大家!
馮瑤:大家下午好,我相信大部分B2B領域,產業網際網路領域創業的企業對我們基金不太陌生。我們是2014年成立的雙幣基金,我們在技術領域、企業服務等相關領域投了蠻多公司的。產業網際網路相關領域投資過找鋼網、找油網、工品彙、百布、聯醫等大概七八家企業,很多人聽說過。我們基金在中早期階段扶持一些和產業網際網路相關的企業。2019年以及未來三五年,產業網際網路對我們基金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塊,也希望和大家多多合作和交流。
唐傳曄:我是來自於GGV紀源資本的唐傳曄,我們2000年在美國成立,2005年進入中國,是一家雙幣種的基金,主要投資輪次是A-B輪。我在GGV也參與了挺多產業網際網路方面的投資,B2B領域有美菜網和找油網,SaaS這塊有黑狐科技等這些專案。我們基金也是非常看好這個領域,並且在2019年相信會在這個領域加大投資。
主持人:謝謝,我的第一個問題是三位嘉賓是如何理解產業網際網路以及這裡面所存在的投資機會,首先有請張磊老師分享。
張磊:因為整個產業是為人服務的,人享受、使用網際網路也在很快的觸及到上游產業鏈,產業鏈因為消費者的牽引所以產業鏈從交付、生產到供應鏈的過程都發生很大的變化。而且我們注意到產業鏈越短的行業發生的變化越快,產業鏈稍微長一點可能需要基礎知識更多。所以這幾年我們看到很多新一代的新興技術出現,人工智慧、大資料這些都是為整個產業網際網路向高階段的發展做一個技術準備,所以我們覺得這些領域,一個是分階段,我們看投資機會,第一看產業鏈相對短的行業,技術對他們的改變提升是非常迅速的。
第二個,相對標準化程度比較差,但是行業體量非常大的產業領域機會是最多的,簡單說是這樣一個簡單的判斷,我們會看整個網際網路對產業變化的深度。再就是技術應用對行業帶來的提升,我們從這個角度看的比較多一點。
馮瑤:這個問題其實比較大,剛才張老師講的很好。我理解所有的產業或者所有商品都有供給端和消費端兩端,過去幾年大家可以看到每天早晨睜開眼和睡覺最後一刻,吃飯、出行、穿衣,消費端所有的場景都可以找到10億美金、百億美金的公司為你提供解決方案。但是所有產業對應的供給端,過去十年都是比較緩慢,仍然按照比較傳統的路徑發展的。
這個就是為什麼2015年開始佈局產業網際網路,其實就看到整個供給端有消費提升的點,以及通過移動網際網路有新的方式提高效率的路徑,有更多橫向對比消費端出現的十億美金、百億美金公司的機會。所以這是我們在整個產業網際網路就是在一個角度看供給端、生產、設計、製造,原材料採購到產品的流通,消費端環節裡面有很多機會點。
第二點,剛才也提到消費端可以看到衣食住行各個領域都有很多大的公司。從產業端的角度我的理解也是,各個不同的行業都有類似的機會,所以我們整個雲啟資本佈局的時候都是從各個衣食住行,或者生產大宗,流通產品各個行業角度都會看,我們認為每個行業裡面甚至每個垂直細分的商品行業都是有改造和重塑機會的。
唐傳曄:剛才張磊總和馮瑤總聊了很多,我簡單補充兩點,對我來講產業網際網路分兩塊:一塊就是B2B。B2B我們覺得投資的機會有很多過去講了很多的,有千億級的市場乃至萬億級的市場,有上下深入的切入,可能前面宋小菜的老總講超過交易本身,提供更多的價值。
多加一個視角,現在從B2B角度也考慮有沒有B2B以後往C端延伸的機會。比如說美菜或者找油網都在往C端或者更下游看更多的機會,這個可能是可以新增的視角,這是我們在看的一個方法論。
另外企業服務方面,如果偏SaaS領域我們非常看重產品,因為我們覺得新一代的創業者在產品和使用者的需求方面的把握,我們看到一些新的機會。我們花了非常多的時間理解使用者端對產品的理解,這個裡面也包括一些2C的基因,所以我們相對來說看了很多2B領域的東西也會加入2C的方法論,這個是我們會額外加上來的部分。
主持人:接下來一個問題,在座各位都投了知名的產業網際網路企業,更是接觸了大量專案,大家覺得現在產業網際網路企業的創業者普遍存在哪些問題,同時可以結合自己的機構分享一下,希望可以講出一些乾貨來。
張磊:首先說一下我們喜歡什麼團隊,產業這塊和原來我們之前看很多2C網際網路不一樣,確實需要行業深度,對行業的理解,因為在整個經營過程中每個環節都需要專業的積累和人才,所以整個產業發展首先產業需要很深行業背景的創始人,對行業有深刻的理解,對行業整合能力比較強。現在的網際網路巨頭對產業網際網路的滲透都不像原來的吃幹抹淨的狀態,所有的投資都要控制的,現在更多是參與,不管是醫療和物流各個方面都是參與的姿態,和產業方去合作。
因為很多的創業的成功或者事業的成功不只是資本和技術改變的,而是需要行業很資深的人或者資源支撐,所以我們要看這個行業的一些企業,首先要有足夠深的積累和專業能力。所以我覺得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個行業如果看到一個團隊在這個方面的積累不足了,我覺得就要打一個問號,是不是能夠真正的做好。
第二個,因為我認為產業網際網路的發展一定是和新技術的使用密切相關的,不管原來看教育也好還是看很多B2B行業也好,單純通過原來的網際網路,發展有一個過程,最早黃頁的入口網站,後來做資訊的篩選,做了精準的匹配。最後真的能夠穿透產業鏈,從上下游打通,能夠提升每個階段的效率,讓客戶感覺到效率的提升或者使用你的服務讓我離成功更近了。
所以這是一個產業發展的過程,所以現在這個階段可能行業對技術的理解,對行業存在哪些提升空間也要有自己前瞻性的認識,不只是認為這個行業,技術本身的認識和新的產業方向認識不夠,前瞻性不夠這也是一個問題。不只是說足夠接地氣,而且有前瞻性的看待這個行業的發展,對上下游足夠的理解,這個也是我們覺得看的比較多的。
所以覺得整個行業,我說這個點就是認為創業團隊自身的積累和整個行業效率提升技術上的結合要足夠的深刻。
說一點我們認為產業網際網路發展的機會在哪裡?原來沒有網際網路概念的時候,每個企業發展選擇的邊界是什麼?是在於內部交易的成本遠遠低於和外部商業打交道的成本,我用內部人員的服務,內部部門的協同達到這個目的。新的產業網際網路必定是新的要素數字化,達到一個程度就是我使用外部的服務更加的提升我專業化的效率,更加提升自身成功的概率,可能就相當於打破自身行業的侷限,而是更多的使用外部服務,其實也促進了很多供應鏈的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這個也是他對產業理解更深的表現,大概是這樣。
馮瑤:我簡單講一下,可能我們基金,我個人比較偏好有哪些特質的創業者,簡單概括四點:
第一點,剛才張總講到對整個行業有縱深理解的。有兩個方面:一個方面可能這個創業者就是這個行業出來的,這樣的人一定在行業裡面摸爬滾打過,對行業有什麼坑都是比較瞭解的,也有一些行業資源。第二對網際網路行業出來的人,他不是做這個行業的人,但是有一些契機,在這個行業有比較縱深的經驗,對行業有一定了解,這個也是很大的加分項。除了對行業的理解之外當然也是要擁抱網際網路核心的技術,如果我們一直抱著和傳統一樣的思路去做可能對行業也沒有很大的改造,這是第一點,有行業的經驗同時能夠開放的對待網際網路的核心技術。
第二個有戰略眼光和對資料比較敏感的。包括我們自己投的企業和我看到很多企業發展,產業相關,很多供給端的鏈條比較長的,創業公司從零到一,一到十,一百到一千,每步應該做什麼,每步積累什麼,怎麼一步一步走到終局,這個需要一定計劃性和規劃性的,同時有所取捨,以少為多。怎麼取捨,怎麼做這個步驟需要創業者有一定的眼光和遠界,看到戰略思路上怎麼佈局。
對數字敏感,產業網際網路的專案和消費端的專案不太一樣,產業相關的專案無論是企業服務還是B2B,都比較重運營,重產品屬性、運營資料。這個就要創業者對數字比較敏感的,能夠看到一些數字的變化趨勢或者一些KPI,就大概知道可能大家對產品反饋怎麼樣,哪些環節需要提高,這是第二點。
第三點比較重要就是希望這個創業者相對帶團隊打仗的能力比較強,簡單來講就這個人有凝聚力、感染力。我們自己也投資很多各個行業的公司,也可以看到產業相關的企業裡面,動不動公司幾百人、上千人,怎麼能夠給大家打雞血,讓這幫人更好的出去跑業務,更好的團結公司,這對CEO凝聚力、感染力要求很高的。
第四點,反而是最重要的點,就是堅韌。我們以前投資的過的企業,找鋼網、找油網這樣大家覺得是獨角獸的公司,但是一路走過來可以看到它的發展歷程沒有一家公司一直向上的,一定是一個波浪型的發展階段。需要這個創業者每次在低谷都有堅韌的度過這個低谷期,能夠向上發展。對於創業者來說就是一個自身性格上的點吧,我覺得所有創業都是不容易的,但是所有產業方向的公司就是偏運營,所以可能比其他專案更不容易,所以對創業者堅韌這個要求更高,所以上面四點就是我個人比較關注的一些點。
唐傳曄:兩位老師說的很有啟發,我自己的答案有兩個,一個就是產業網際網路創始人全域性計算或者開放性上是一個挑戰,或者做好是有機會成為一個很好的創業者。
第二個是相對對我來說是狼性。稍微解讀一下,產業當中從上到下的產業鏈2B的企業是一步一步去搭的,所以其實要有一個全域性觀察能力比較重要的。首先要求創始人有更加開放的心態和判斷能力,所以我比較關注和創始人溝通過程中。有的時候我覺得產業網際網路的創始人其實對行業理解比較深的,但是很多時候我覺得需要更開放的心態,甚至有時候偶爾把自己當成一張白紙。和別人交流包括和投資人交流的時候把資訊輸入進來,再計算,我覺得能把這盤棋算清楚的創始人是在這個領域裡面非常有機會的。
另外一點和馮瑤的觀點可能有些不同,其實我會覺得,因為我既投2C,也投一些2B的公司,我覺得2B公司的一些創始人是比較堅韌的,或者我覺得這個是本身就具有的一個核心的東西。2B企業和2C不同,通常不會有爆發式的增長,每步都不容易的,因為上下游都有很多競爭對手。我反過來覺得說更多需要一點狼性,有的時候看到一個機會但是猶豫再三,所以在最好的時間點錯過了,回頭再做成本更高。我認為產業網際網路的這些創始人在狼性上面體現更多可能機會更大一點。
主持人:接下來還有問題要問一下三位大咖,當前處在資本寒冬的環境下,如何看待資本環境對投資機構和產業網際網路創業者的影響,同時對我們創業者有什麼好的建議,分享一下。
張磊:過去一年的表現來看,甚至過去兩年的時間,資本對創業者來說都不太友好。我們本身覺得整個市場的格局在發生變化,一方面作為我們來講過去幾年時間,作為投資來講是一個突飛猛進的發展,在資本的帶動下,很多企業融到錢,也有一些企業跑出來,但是更多的企業是在一輪一輪融資之後沒有更多的融資能力或者沒有自己的內生力量鍛煉出來,所以遇到資本寒冬就成為一個被淘汰的公司。我覺得這一兩年時間抓住行業機會,尤其自己能力打造上面做的很好的公司並不會太計較這是一個寒冬還是一個盛夏,他融資能力依然在,很多機構還是抓住這樣一個機會找到這樣一個公司。
對我來講,這一年時間,包括未來一年時間反而是投資好的時機點,而且這個市場更加平衡了。我們過去一段時間可能好的優秀的專案對資本非常挑剔,同時資本選擇專案的時候非常盲目,確實市場比較白熱化,這個時候也是一個回顧的過程,好的專案吸引投資的時候,有很多其他在資本中淘汰的專案都已經退出市場,可能有更大的空間吸引資本。同時對我們來講可以選擇這個專案,是對投資方、融資方更好溝通的時間點。
對於創業來說還是要有自己的定力,紮根到行業內,我認為這個是資本非常歡迎,願意投資的機會,這是我的看法。
馮瑤:我很同意張總說的,首先資本寒冬不代表大家不投了,只是更謹慎。對公司來講就是兩點:第一個就是修煉內功,你跑的越快,不斷投入反而沒有時間精力修煉內功,這個時候是一個好的機會。第二個就是資本相對謹慎,可能二八原則更明顯,就是頭部的企業可能獲投依然很順利,但是尾部的企業相對比較困難,對大家來說就是努力把自己變成這個賽道的頭部企業。
唐傳曄:我簡單說一下,資本寒冬對產業網際網路的影響相對來說小一點,產業網際網路還是在我們產業當中能夠作出我們的價值,並且我覺得從2018年下半年來看,整個行業這塊的融資情況還是不錯的。我相信2019年會更好,至少我們基金會在這個領域加大投資。
主持人:從投資機構或者投資人角度來看,各位如何看待BAT入局,並會帶來哪些投資機會呢?
張磊:BAT對這個市場肯定是非常看重的,其實他一直在佈局,對我們的影響是正反兩方面來看,先說反的方面,我們作為產業投資人,有一定產業背景,但是主要還是財務的投資人來講,投資的難度是更大的。因為BAT確實在資源匯入,尤其是產業投資人很多時候非常看重資方有什麼資源和背景,對他有什麼支援和幫助。這個時候BAT在他們資金池裡或者產業背景確實對一些,比如說教育、醫療、金融很多產業方面有很強的支援能力,這方面我覺得我們和這些BAT大投資人來講不是一個等量級的。
但是更多領域他其實沒有那麼強的優勢,比如說農業,餐飲的供應鏈,還有很多我們看其他的工業的供應鏈,其實他們沒有很強的影響或者優勢,這個方面可能對我們來講,作為我們投資人來講,在某些B2B平臺或者某些行業紮根很深,我們對這個行業就是有優勢,可以看的很清楚,和投資人站的更平,和創始人站在一條線上看待這個問題,看待企業的發展,可能更加理解。當然這是考驗我們所有投資人對行業的理解和對行業投資的深度吧,這是從這個方面來看。
好的方面,BAT的入局對行業有很強的帶動力。我們整個產業網際網路和技術結合非常密切,和網際網路思維結合非常密切,投資人才能把這些技術擴散性很快的擴散到整個行業的產業鏈上,很多網際網路思維、網際網路人才加入進來可以更快的帶動這個行業發展,對我們投資人來講也是一個好的外部形勢,可以從這個角度來看。
馮瑤:我覺得BAT入局也是兩方面,一方面就是資本上入局,加大投資力度,業務上也有一些佈局,這個以阿里最為代表的。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的,包括BAT這個也是雙刃劍,有競爭也有合作。但是我個人有一個觀點,產業的賽道里面很難一家通吃,這個可能和很多2C領域不一樣,在很多大的賽道至少有兩三家公司,而且是頭部企業。
所以某種程度上BAT入局其實利大於弊,好的地方明顯可以看到,可能2018年下半年騰訊喊出產業網際網路的口號以後,整個賽道的關注度變大,可能有更多資金、更多人才進入這個行業,未來可能也有更多業務支援、流量支援幫助創業公司成長,資本角度大家更多層面也是合作、共同建設賽道。現在這個階段大家的競爭對手一定不是其他的創業公司,也不是BAT,一定是傳統的這幫做生意的人,所以現在都在建設賽道的初步階段。而且BAT入局對整個賽道也是有很大的好處的。
唐傳曄:同意前面兩位老師的分享,沒有太多的補充。但是我覺得其實BAT也是不一樣的,每位創業者可以詳細瞭解一下每家的具體情況,我認為是一個正能量的事情。總體上對公司未來融資的方式,選擇性以及這個行業的熱度,不管是在資源還是人才各個方面都是好的事情,是一個好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