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金融邁向“白銀時代”
【編者按】汽車金融是汽車全產業鏈覆蓋的資本流動,我國的汽車消費金融發展條件逐漸成熟,過去十年,汽車金融市場規模由千億元增長到萬億元,可以稱為“黃金十年”。汽車金融能否為遇寒的車市找到一條破冰之路?
本文首發於中國汽車報,作者郝文麗;由億歐編輯,僅供行業人士參考。
業內似乎已經形成了一種共識,中國汽車行業下一個10年的發展,應當聚焦於二手車和汽車金融。 但不容忽視的是,眼下汽車金融和汽車銷量強相關,尤其2018年10月後,車市突然出現斷崖式下滑,令汽車業界倍感不適,也給汽車金融業帶來了相當程度的壓力,致使不少從業者感覺悲觀。
對於2019年車市走向,“微”已經成為業內的基本判斷,但究竟是“微增長”還是“微下降”,依舊眾說紛紜。那在車市走勢不容樂觀的大環境下,汽車金融也必然被看衰嗎?在瑞福德金融市場銷售部副總經理孔令曉看來,2019年車市依舊“寒氣逼人”,但汽車金融可以找到一條破冰之路。
增長潛力尚在
《2018中國汽車金融行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顯示,汽車金融的增長是雙重增長, 一方面是汽車交易量的增長, 以此前的資料為例,2008年新車銷量是938萬輛,2017年的新車銷量是2887萬輛, 即使滲透率不變,依然會帶來汽車金融的巨大增長。
目前,儘管新車銷售遇阻,但大部分市場觀察人士依然認為,雖然中國車市已經進入和經濟大環境週期密切相關的成熟期,但與發達國家的汽車千人保有量相比, 中國汽車市場的普及期還遠遠沒有結束,特別是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市場依然具有較大的增長潛力,這些因素構成了車市及汽車金融增長的基礎。
另一方面,滲透率的增長不容忽視。由於消費人群變化,“85後”和“90後”成為主要消費群體。大眾汽車金融的一組資料很能說明問題,10年前,35歲以下的汽車金融消費者佔比不到20%,而在2014年,這個比例達到了60%,且18~25歲人群佔比逐步提升。也就是說,年輕群體的崛起和消費行為的變化為汽車金融滲透率的提高奠定了契機。
兩大引擎助力
我國汽車金融滲透率從2008年的10%增長到2018年的近50%,參照美國的發展經驗,我國汽車金融滲透率有望達到70%。除了上述雙重增長潛力之外,《報告》認為, 二手車金融和供應鏈金融,有望為2019年的汽車金融持續增長助力。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前11個月,全國二手車交易1260.47萬輛,同比增長12.84%,累計交易金額7833.81億元,同比增長6.64%。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羅磊表示,若12月市場情況表現良好,全年二手車交易量有望達到1400萬輛。另有業內人士預測,未來二手車市場增長將保持在20%以上的較高水平,二手車交易的快速增長無疑給二手車消費金融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除了新車、二手車消費金融外,庫存融資(即供應鏈金融),也存在巨大發展空間。以2017年為例,中信銀行汽車庫存融資釋放額度達到了4000億元,汽貿店網路、二手車經銷商也存在大量的供應鏈金融需求。另外,車抵貸市場規模在2017年超過了2000億元,未來保守估計會超過5000億元,這些都是2019年汽車金融市場可以繼續深挖的增長點。
邁向“白銀時代”
我國汽車金融的起點是1998年,那一年,國家釋出了引導性檔案,鼓勵國有四大銀行開展汽車消費信貸,這使汽車金融出現爆發式增長。回首汽車金融二十年,尤其是最近十年,汽車金融行業貸款規模和滲透率快速提升,2017年汽車金融規模已超過12000億元,新車金融滲透率達到42%。 過去十年,汽車金融市場規模由千億元增長到萬億元,可以稱為“黃金十年”。
隨著2018年成為中國車市20餘年來首個銷量負增長的年份,汽車金融行業內的大小企業也感受到“黃金時代”的褪去。《報告》認為,整個汽車金融行業仍有較大增長空間,如果說“黃金時代”的定義是複合增長率超過20%,那麼“黃金時代”或許不會再有,但接著會迎來持續時間更長的增長率超過10%的“白銀時代”。
客觀而言, “黃金時代”給汽車金融帶來了輝煌的同時,也帶來了迷惘。 長安新生總裁霍宇南直言,最近三年過得很艱難,企業要規模就沒利潤,要利潤就沒規模,不少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為了獲得生存機會,不得不放棄風險控制底線,這也導致行業內亂象叢生。
從2018年的市場表現看, 行業洗牌正在加劇,行業利潤模式的固定化和投機者、實力不足的小企業的出局,從業者、市場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正推動汽車金融行業走向成熟。 敬畏市場,尊重市場,正在成為汽車金融從業者的態度,倖存者將迎來最好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