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千禧一代不信任銀行
千禧一代(1982年到2000之間出生)已經成年並快速進入主場,再不是那幫老華爾街說了算啦,大家的選擇將決定金融界的走向。

據《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道,愛德曼(Edelman)全球金融服務總監黛德麗•坎貝爾(Deidre Campbell)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加密技術仍是千禧一代投資者的首選長期投資。
坎貝爾說:“任何有加密貨幣的人都告訴我,他們希望能早點買到。”坎貝爾的研究顯示,超過25%的千禧一代已經在使用或持有數字資產。
30%的受訪者表示,出於短期投資的目的,他們有興趣研究加密貨幣。超過55%的千禧一代已經投資或計劃投資新興資產類別。
千禧一代不信任銀行
一些研究發現,千禧一代不相信銀行是為他們量身定做的,這主要是由於低效的體系和過時的模式不適合年輕投資者,他們在大學畢業後承受著巨大的學生貸款金融壓力。
2015年,當主流對密碼的認識相對較低,而且千禧一代並不熟悉銀行系統的替代品時,哈佛大學政治學院(Harvard University 's Institute of Politics)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只有14%的千禧一代相信華爾街為客戶“做了正確的事情”。
研究報告發布後,Recon Capital Partners執行長凱文•凱利(Kevin Kelly)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表示,這種新出現的趨勢可能會給華爾街的銀行和金融機構帶來麻煩。
這對華爾街來說肯定是個問題。自金融危機以來,我們還沒有看到華爾街發生變化。每一天,我們都開始看到頭條新聞:華爾街又犯了一次,又一次華爾街的失禮。
三年後,金融科技應用和密碼等無現金替代品在千禧一代中越來越流行。在中國,阿里巴巴(Alibaba)的金融科技平臺支付寶(AliPay)的估值超過1500億美元,已開始佔據國內所有線上交易的80%以上。
在銀行系統不足的地區和沒有實際銀行系統的地區,金融科技應用程式吸引了數百萬使用者。例如,在菲律賓,聯合銀行(Union Bank)等主要銀行要求居民和公民在銀行賬戶中存入超過2,000美元的固定餘額,這使得該國相當大一部分人無法使用銀行服務。
因此,像Lhuiller和Palawan這樣的匯款公司已經成為日常使用者的主要金融服務提供商。加密貨幣的受歡迎程度也顯著提高,因為數字資產允許使用者使用手機發送和接收支付,而無需依賴銀行。
菲律賓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和匯款平臺ph僅在菲律賓就吸引了500多萬用戶,泰國和馬來西亞的數百萬使用者積極使用該服務傳送和接收加密貨幣。
“客戶使用加密貨幣。ph的應用程式可以訪問金融服務,如跨境匯款、購買數字貨幣、充值嘟嘟儲值卡、支付賬單和購買“負載”(移動推廣網路)——所有這些都不需要銀行賬戶。
美國,韓國和日本
在美國、韓國和日本等擁有成熟且完全相容的加密貨幣交易所、支付處理器和應用程式的主要加密貨幣市場,千禧一代對加密貨幣的使用預計將迅速激增。
韓國政府已承認加密貨幣交易所是合法的金融機構,並正帶頭採取行動,說服年輕人才進入區塊鏈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