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巨頭備戰“年貨節”:物流不打烊 各出新零售奇招

時代週報記者 王媛 發自深圳
電商發展十幾年來,為了刺激消費者“剁手”,各大巨頭在“造節”上花樣百出,屢出奇招,“雙11”“618”等令消費者狂歡的消費盛宴應運而生。而在春節期間,通過天貓、淘寶、京東、蘇寧、拼多多、唯品會等“頭部”電商平臺採購年貨,如今已經成了很多家庭的消費習慣,恰逢這一期間,許多中小型線下商戶都閉門歇業,這讓線上流量已趨於飽和的各大平臺們有了瓜分線下市場更好的理由和機會,而這一黃金商機一年只有一次。因此,“年貨節”也成為新零售濃墨重彩的一筆,是各大新零售巨頭群雄逐鹿的新戰場。
綜觀2019年春節期間各巨頭的部署,除了一邊利用跨境購優勢廣採“洋貨”,一邊從原產地挖掘中華特色美食,以滿足消費者的採買需求外,挖掘、創造新的消費場景、下沉到廣大農村市場也是一大動向。
各出奇招
此前,蘇寧易購總裁侯恩龍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就表示,純電商的時代結束,下一個十年將進入場景互聯時代。如果說別人都是在向線上引流,那麼蘇寧就是在集團內部線上線下相互賦能,相互引流,滿足消費者多業態、多場景的消費需求。“蘇寧要用智慧零售場景互聯,犁一遍零售的土地”。
針對2019年的春節消費,蘇寧方面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將聚焦“三好”,即“好年貨、好價格、好服務”,年貨節期間,蘇寧服務不放假、不漲價,包括物流運費、家政保潔、家電維修等。
據悉,蘇寧物流春節期間物流不打烊已經堅持了7年,成為了一項“常規服務”。春節期間,全國超70座城市、20000個社群、6000萬用戶和15000個社群,如果在蘇寧小店線上下單或者就近門店挑選,在3公里配送範圍內,就可以享受到蘇寧秒達騎士最快30分鐘送到家的服務。
年貨節期間,全國4000多家蘇寧小店將化身“走親訪友尷尬終結者”,不僅僅為社群居民提供免費紅包,還細心考慮到社群居民在走親訪友過程中可能遇到的諸多不便,提供免費停車號碼牌、免費包裝袋、免費打包、免費鞋套、免費寄放、免費充電、免費WiFi等服務。
除此之外,蘇寧拼購是一家主打正品、低價和服務的社交電商。與市場上其他拼購不同,蘇寧拼購首先著眼的是商品質量,通過嚴格的供應鏈管理,只賣正品,加上讓利於民的超低價格,得到了消費者的高度認可。上線之後從單日500萬單到單日2000萬單,僅僅花了91天就實現了400%的增長。
根據往年經驗來看,春節期間往往會出現蔬菜供不應求的情況,加上不少超市和菜市場歇業,菜價上漲幅度較大,而今年,每日優鮮卻反其道行之,打起了“平價菜場”的招牌。
每日優鮮公關負責人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公司通過產地直採,縮短了流通環節,從源頭上降低了蔬菜成本。
據瞭解,為保證春節期間廣州、深圳使用者能享受到即時達服務,每日優鮮500多名物流及配送人員堅守崗位。而為了讓在外地奔波一年的配送小哥們也能和家人團聚,每日優鮮從全國各地接來了小哥們的家人一起團圓過年。不僅如此,每日優鮮還給每個前置倉的員工安排了大禮包,不僅有壓歲錢,小哥們有機會抽取小米電視、電動車、小米手機等獎品。
國際化、社交化、新場景成趨勢
臨近春節,消費者們紛紛開始置辦起了年貨,那麼今年哪些年貨更受歡迎?又呈現出哪些新的消費趨勢?
時代週報記者從京東方面獲取的一份大資料資料顯示,目前銷量排名前三的品類分別為食品飲料、手機通訊、服飾內衣。
京東資料顯示,從性別消費來看,男性消費者偏愛購買酒類,酒類中男性消費者佔比超過70%;而女性消費者則更加偏愛購買美妝護膚類的商品,美妝護膚品類中女性消費者佔比超過60%。
從年齡段購買各品類商品銷量佔比來看,90後更加偏愛購買鞋靴、手機、鐘錶等“高單值”商品,90後人群佔比超過30%;80後則偏愛購買母嬰類商品,佔比超過60%;70後則在生鮮和酒類商品上購買更多,其中牛肉、雞肉、低溫奶、魚類、麵點等生鮮食品更受70後喜愛;60後老年人則更加喜愛購買服飾內衣類商品。
而從目前年貨節期間各地域銷量資料來看,廣東、北京、江蘇、上海、四川、山東、河北、浙江、湖北、遼寧成為排名前十的地區。
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日前則在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時指出,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消費力依然強勁。隨著中國房地產市場漸漸迴歸住房本質,與購房相關的傢俱家電購買需求出現下降。但同時,提升人們生活品質的商品越來越受歡迎。“例如電動牙刷,牙科健康行業的快速增長說明人們越來越在意生活品質”。張勇舉例道。在他看來,這是中國消費者行為變化的典型訊號。
總體而言,2019年新零售巨頭們的“年貨節”佈局呈現哪些新趨勢?對此,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向記者分析道,目前消費者年貨採購主要呈現包括國際化、社交化、場景多元化的幾大特徵。
首先,伴隨著國內市場的消費升級、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跨境電商渠道網購的便捷化,年貨也越來越洋氣,買“洋年貨”過年已成風潮。近三年來,越來越多消費者選擇網易考拉、京東海囤全球購、天貓國際、寺庫、洋碼頭、小紅書商城等知名平臺“海淘”,跨境消費在線上日常消費中的比重持續上升。
其次,社交電商成為一大黑馬。以雲集、貝店、環球捕手、達令家、達人店、愛庫存、好衣庫、洋蔥海外倉、楚楚推、有好東西、全球時刻、閨祕mall等為代表的分銷開店型社交電商平臺,憑藉微商分銷模式快速崛起,在“農產品上行、工業品下行”電商精準扶貧方面異軍突起,成為了今年電商“年貨節”大促的一大看點。
另一方面,新零售賦能,線上線下融合的趨勢愈加明顯。銀泰百貨實現“線上下單,送貨到家”;盒馬鮮生對大海鮮商品進行升級;同時,口碑上線了新年吃喝玩樂的各種爆款套餐和優惠。在消費升級趨勢下,消費從量向質發生轉變,消費者過節的選擇更加多元化,品質消費、文娛消費的佔比提升。春節、國慶等黃金週消費的資料絕對額和增速對消費的代表性和重要性在逐漸下降,反而是春節消費的品質化、品牌化和線上線下融合這些新趨勢更具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年貨消費,縣級區域既是一個消費力正在被逐漸釋放的龐大需求側,也具有豐富供給產品構成的重要角色定位。因此,巨頭們正在抓住這一市場機遇,一方面提供貼合縣域消費者習慣和需求的服務和玩法;另一方面,也在積極把更多縣域好產品通過新產銷模式以及運用越來越嫻熟的直播和社交玩法,推向更廣闊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