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動力真的是純電動車退而求其次的產物嗎?
賓士 W09 EQ Power+
在節能減排和應對雙積分政策的大背景下,各大車企為了可以使自家生產的車能擁有一塊醒目的綠牌子,也都紛紛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相繼推出了能代表各自品牌特色的純電動汽車。
但由於一直以來充電配套設施發展和匹配程度相對緩慢,充電問題就變成了購買電動汽車消費者非常頭疼的事情了。同時也誕生出關於電動汽車續航里程焦慮、動力電池成本只高不低等問題,畢竟新能源領域是各大車企涉足的新領域,從研發,生產到交付使用者使用後,每個環節都有著或多或少的問題,對於純電動汽車的推出也顯得愈發謹慎了。
相比之下,插電混動車型便能非常有效的解決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焦慮。並可以將汽車廠商們以往的傳統動力系統與電動系統相結合,同時可以彌補各自的劣勢,在研發成本上也會適當的下降。
這樣說回來的話,插電混動終歸只是一種起到節油的作用。雖然更符合目前大環境下的用車需求,但畢竟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綠色放出行。此外,儘管插電混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續航里程焦慮,也不用被充電問題困擾,我們也要考慮到插電混合動力並不是絕對的完美,它也有明顯的劣勢。
插電混合動力的汽車有著不同的結構和工作模式,其大致可以分為增程型插電混動力、並聯式插電混動力和混聯式插電混動力三種模式,這三種混合動力系統分別有著自己的優勢,還有不可掩蓋的缺陷。

插電混合動力汽車
第一類,我們先從爭議比較大的增程型插電混合動力系統來說吧,這種動力提供模式按照嚴格意義上來說與純電動車的驅動模式非常之接近。動力輸出完全依靠一套電力驅動系統,包括電機、電路控制系統、動力電池與純電動車幾乎完全一樣。不過增程式插混車型還多出了一臺用於驅動發電機的發動機,由於這臺發動機並不用直接驅動車輪,因此不需要變速箱,整車成本也會有所降低。

豐田新能源
增程式插混模式的車型可以說幾乎具備了純電動汽車的所有優點,例如起步扭矩達到峰值、行駛中靜謐性等,完全可以當作一臺純電動汽車使用。而且在充電便利的情況下,也只用和電動汽車一樣的充電方式即可,不用加油,完全做到綠色且低成本的出行方式。如果遇到不方便充電的情況,也不會被迫拖車,只用和傳統燃油車一樣,找到附近的加油站,加油後用發動機給發電機充電即可。

新能源SUV
不過這種模式也有非常致命的缺點,由於發動機和發電機並不直接驅動車輪,會造成部分功率的流失。而且在跑長途高速時,這種缺點會愈發明顯,由於長途過程中,純電續航里程會很快用盡,一味地依靠發動機發電,增程模式的混合動力還需要多出一個油轉電的過程。轉換的過程本身也需要消耗能量,如此一來反而比傳統燃油車直接用發動機驅動車輪更加耗油。
除了我們都知道的寶馬i3和i8外,近日增程式插電混合模式最熱門的車型我想也就是理想智造ONE了。無論外觀、配置、智慧化都十分優秀,而且還以解決里程焦慮為噱頭,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個人認為如果綜合油耗比傳統燃油車還高,那麼就算解決了續航問題,也沒有太大的意義了。
第二類,是並聯式插電混合車型,也是市面上非常常見的一種插電混合模式。這種模式下的車型大多數都僅僅在現有的傳統燃油車型基礎上增加電動機、電池、電控系統組成,並由電動機和發動機共同驅動車輪。

賓士電動概念車
這一類的代表車型有比亞迪秦、賓士S500插電、寶馬740Le等等。它們的優勢在於發動機和電動機共同驅動,不會浪費任何功率。而且在純電模式下同樣具有電動汽車安靜、使用成本低的優點。在混合動力模式下,又能得益於電機的加持,擁有相比傳統燃油車更強勁的起步扭矩,加速效能也更加出色。
缺點就在於只有一臺電動機工作,不能同時進行發電和驅動車輪,所以並聯式插混的發動機和電動機在共同驅動車輪的工況下,只能持續很短的時間。在持續加速時,電池的電量會很快耗盡,轉換成發動機單機驅動模式。此外,絕大多數並聯式插電混合模式的車型,單單靠純電模式只能續航五六十公里。如果你每天的日常通勤距離在這個範圍內,那麼完全可以採用純電駕駛模式,做到和純電動汽車一樣的綠色低成本出行。
而如果你每天需要行駛的里程數遠遠超過這個數值,那麼插混車型的節油效果就沒有那麼出出重了,反而由於比傳統燃油車多配備了電動機、電池、電控系統的緣故,整車質備更重,發動機單機的工況下油耗更高。
奧迪電動概念車
第三類,就是混聯式插電混合動力系統。這一種與並聯式插混一樣,也有兩套驅動系統,但不同的是,混聯式具備兩個電機。其中一個電機僅用於直接驅動車輪,另外一個則根據用車需求擁有雙重功能。當需要極限效能時,與第一個電機一樣直接驅動車輪,提高整體功。而當電量不足時,則會充當發電機,給電池充電。

奧迪FE賽車
因此,混聯式插混動力系統同時具有增程式和並聯式的優點,是當下插電混合動力模式中效能最完美的一種。但兩臺電動機、發動機、變速箱一個都不能少,再加上配套的電控系統、電池、傳統系統、油路等也都不能少。不僅總體成本遠高於其他型別的插混動力車型,車身的總重量也會更大一些。而且由於需要控制兩臺電機和一臺發動機,再加上多種不同的工作模式,控制系統也會相對複雜,成本也進一步提升,最後到消費者這裡的售價就不顯得那麼友好了。

插電混合動力系統內部結構圖
除此之外,三種插混動力模式還有一個共同的缺點。那便是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由於電池容量小,而且經常消耗盡電量,必須要不斷的給電池充放電。然而電池在過度充放電的過程中,不僅會損害電池效能,甚至還可能會導致電池鼓包、變形,引發安全問題。
綜上所述,儘管插混動力模式車型的優點非常明顯,不僅加速效能優異、靜謐性好、使用成本有效降低,而且比起純電車型來說無需對於充電配套設施過度依賴,續航里程焦慮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決。
但同時缺點也非常致命,三種插混模式車型均需要滿足某些特定條件才能真正的做到上述所說的優勢。否則,將會由於純電續航里程短、車身整備質量大等緣故將其缺陷擴大化,掩蓋插電混合動力系統的優勢。不過對於那些迫切需要解決上牌問題、又不方便充電的消費者來說,插電混合動力車型確實是當下最優的一種選擇了。 (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Seb祺,編輯/項歐)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訊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