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商業氣象TWC模式的中國實踐:墨跡天氣B端生意
經過兩年的業務拓展,墨跡天氣宣佈已經拿下了包括美團、餓了麼、百度外賣等大外賣平臺的氣象服務訂單。同時也有訊息稱,公司未來或將進軍航空行業氣象服務。
墨跡天氣從單純的工具類產品向toB商業氣象服務轉型的經驗探索,與全球最成功的商業氣象服務提供商The Weather Channel(美國天氣頻道)有非常多的相似性。
回顧TWC創業和發展的歷史,就不難看出墨跡天氣此刻進軍的商業氣象服務領域,擁有怎樣廣闊的市場潛力。
回顧歷史 TWC開商業氣象服務之先河
在20世紀80年代,電視進入美國千家萬戶,有線電視的普及,就像現在的網際網路一樣,能夠向用戶傳遞各種各樣的資訊。TWC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於1982年登陸有線電視的。
這個頻道連續24小時不斷的播放天氣預報,即使現在來看,這樣的想法也是非常超前的;而在1980年代,這一創舉無疑顯示出美國社會分工的高度專業化。
經過多年的發展,TWC已經成為美國家喻戶曉的品牌,同時還擁有weather.com的頂級域名。他們的服務也越做越大,並不僅限於單一的電視訊道。到了2012年,乾脆改名為The Weather Company,以體現其提供的氣象服務無處不在。
TWC的非電視業務如今歸屬於IBM旗下,由其超級計算機“沃森”提供AI助力,為蘋果iPhone和除中國區以外的Android手機提供預設天氣App的資料,還為超5000家航空、保險、零售等領域企業提供定製化的氣象服務。
在中國,儘管市場仍然處於培育的初期階段,但業界對更精細天氣活動資訊的需求卻與日俱增。
例如,民用航空運輸飛行受天氣因素影響較大,氣象預測及氣象資訊準確性,將直接關係到航空運輸安全、運營效率等。不利的氣象條件對飛機的起飛降落階段影響尤其大。
據統計,我國民航近50年來在惡劣氣象條件下發生的飛行事故佔飛行事故總數的31.9%;全球機場航空飛行延誤中,由於天氣原因造成的佔比41%。
再比如,針對即將到來的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季運動作為器械運動,對氣象要素敏感度遠超夏季運動。精確掌握賽道的風力、風速、雪溫等,對於比賽的正常開展尤為關鍵。同時,雪務保障和執行保障等也讓氣象服務面臨嚴峻挑戰。
不過,TWC雖然是全球領先的商業氣象服務商,卻難以直接在中國開展業務。國外的產品和服務必須選擇對應的中國氣象服務商,以保證運營的合法性。
根據國內法規,公眾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實行統一發布制度,不允許私自設立氣象預報臺等。但國家釋出的基礎氣象資訊不能完全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仍然需要商業力量的介入,讓市場覆蓋更趨完善。
在氣象領域,行業正迫切呼喚出現像“高德地圖”、“雲上貴州”一樣的國內對接廠商,以向中國使用者提供更為精細化的天氣運營體驗。
為什麼說墨跡天氣是最像TWC模式的中國實踐
已經成立9年的墨跡天氣,是最早決策切入商業氣象服務領域的中國科技創業公司之一,我們可以從它的身上看到諸多TWC發展路徑的影子。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開啟之初,工具類產品是最早進入市場的App類別,但這類產品的盈利之路走得最坎坷。雖然市場領先的工具App往往擁有海量使用者,但苦於使用者“用完即走”,掌握不了好的盈利模式,使用者量反而被視為某種程度的“累贅”。
但是,當墨跡天氣的5億使用者,每天將約數十萬張天氣照片上傳至2012年上線的時景社群的時候,使用者的價值就可以被重新思考。只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使用者對工具類軟體來說就不再是一個負擔,而是和其它型別的產品一樣,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
就像TWC之於美國人,墨跡天氣在中國網民的心中奠定了一個跟天氣緊緊捆綁起來的形象,其專業和個性化的天氣資料也在多年實踐中得到公認,這也為它能進一步的提供氣象服務奠定了基礎。
通過時景社群,墨跡天氣擁有的海量、實時、真實的氣象資料圖片資源已達億級。加之與美國氣象局的GFS、歐洲氣象局的EC以及中國國家氣象等幾大專業機構的合作,墨跡天氣每天獲得500G量級的資料,由此獲得了長期積累的氣象行業知識和豐富的資料量。
正如TWC與IBM旗下Watson超級計算機強強聯手,為更精準,更個性化的預報服務創造前提條件一樣,墨跡天氣將人工智慧(AI)等前沿技術應用到氣象領域,成為從手握資源到運用資源創造價值的點睛之筆。
墨跡天氣的機器學習整合海量資料和氣象知識,通曉歷史氣候變化,精確度隨訓練不斷深入而越來越高,從而做到分鐘級、公里級的短時預報。
特別是0-2小時的短時預報,在個性化和精準度上補齊了常規天氣預報的“短板”,也成為公司與餓了麼等外賣平臺建立氣象服務合作機制,實現B端戰略新突破的契機。
2016年,墨跡天氣制定了服務B端使用者的戰略,開始探索轉型,並於2016年底開始向餓了麼提供氣象服務解決方案,幫助其在雨天合理調整送達時間及調動運力,降低損失。
餓了麼的“準時達”業務承諾超時賠付“無門檻紅包”,但惡劣天氣造成的意外延時,可能給平臺帶來百萬級的損失。為節省成本,餓了麼選擇在雨天下架“準時達”,這需要有未來兩小時的短時預測作參考。
通過與墨跡天氣的合作,餓了麼配送平臺打通資料,建立配送模型,基於歷史短時預報天氣資料、歷史外賣配送資料、最新短時預報天氣資料等,制定出“未來2小時的配送計劃”。
不僅“準時達”服務因此得到優化,這一結合天氣狀況的配送計劃還能提醒外賣員預防雨雪、準備裝備,也針對有可能造成的積水、積雪的區域做出規避,幫助外賣員在惡劣天氣挑選最佳路線,併為使用者預估外賣配送時間。
截至2018年8月,墨跡天氣陸續拿下了百度外賣、京東到家、點我達、美團等多個平臺的氣象服務訂單,實現了國內所有外賣大平臺全覆蓋,業務轉型實現重大突破。
目前,墨跡天氣也在將氣象能力向航空、物流等行業做進一步拓展,這正是TWC和日本的WeatherNews Inc.等專業氣象服務商已經走過和驗證過的道路。
結論:
可以看到,國內外的民營氣象服務商,都需要來自本國氣象部門提供的官方基準氣象資訊,但卻可以官方氣象資料基礎之上,結合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對資料進行加工分析,為客戶提出定製化的解決方案。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影視中心總工程師朱定真曾表示,這些多樣化的需求是官方氣象局不可能完全滿足的,需要吸納市場力量,這正是民營氣象服務商的機會。
墨跡天氣在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的工具類App產品中可謂一枝獨秀,不僅連續獲得四輪融資,更是有雄心勃勃的上市計劃。這標誌著墨跡天氣向toB商業模式做的一系列轉型動作,已經得到了市場和資本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