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vs蘋果:估值相同,卻相差千里
【獵雲網(微信號:)】9月19日報道(編譯:葉展盛)
一個月前,蘋果成為美國第一家估值達1萬億美元的巨頭。近日它又推出了今年的iPhone系列。縱觀蘋果42年的起伏歷程,這算是一個巨大的成功。儘管亞馬遜這家只有24年的公司也在這個月突破了1萬億美元的估值,但這並沒有影響蘋果受到的評價。
這些科技巨頭都有一些共同點:位於西海岸,美國的頂尖科技公司,都建立於讓客戶的生活更加輕鬆的前提上。它們都深入了人們的生活,也遠遠超出了最初的定位。
亞馬遜和蘋果通過不同的方法,解決了客戶的難題。對蘋果而言,美學是它的指導原則,這個品牌的時髦產品總能勾起你的購買慾望——包括它的手錶、手機、電腦,甚至軟體也是如此。在大多數月份的“品牌”指數投票中(即讓人們選出最喜歡的品牌),蘋果幾乎都是名列前茅的。
亞馬遜也是如此,但人們喜歡的原因有所不同。這家公司的名字取自全世界最長、水流量最大的一條河,作為一家公司,它的規模和擴張性無疑是一大核心。這家公司的營收已經突破了1000億美元大關,但它的淨收入仍然不高,因為大多數資金都被用於投資建立全世界最大的分銷生態體系。從內容、無人機、智慧音箱、雲服務再到商業,只要你能說得出來,亞馬遜都能想辦法給你送上門。這也是“體驗勝過產品”的企業案例。
亞馬遜真正開創的是個性化領域。如今人工智慧幾乎深入了亞馬遜的方方面面。在這家電商的早期,它就不遺餘力地提高自動化程度和效率,就是要讓合格的產品在合理的時機,出現在合適的客戶面前,同時也要確保送達的時間讓人滿意,同時它也是最早採用一鍵下單等技術的公司。
因此亞馬遜和蘋果都是了不起的公司,都將人們想要的東西作為自己的核心(外觀和效率)。儘管蘋果最新的產品在某些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改變,但它仍然將設計置於實用性之上。也許使用者正在習慣耳機插口的消失,只要外觀漂亮時髦,蘋果的產品永遠位於人們的願望清單上。
相比之下,亞馬遜的未來和大規模的持續改善相關。當某一天再投資規模減少後,亞馬遜就能享受龐大體量帶來的鉅額利潤。對於亞馬遜而言,也許2萬億美元的目標並不遙遠:它達到這個目標所花的時間會比蘋果少得多,而且還有不少強大的創新產品在未來等著它。
由於亞馬遜的重心在於客戶體驗,而非產品,這使得它幾乎能介入任何一個想要的領域。和蘋果不同,每當它開始關注一個新的產品種類、市場和該產品背後的物流鏈,亞馬遜幾乎是能在一夜之間對這個領域做出巨大改變。我們可以想象亞馬遜會在物流、資料科學和醫療保健等領域進行巨大的投資。
傑夫·貝佐斯的太空專案更是說明了亞馬遜想要“衝出地球,走向宇宙”。當某一天亞馬遜推出銀河系物流無人機時,蘋果正在推出iPhone 3076 XS——也許那時候它又會加上“新”的耳機插孔。儘管估值相同,雙方的目標卻相差十萬八千里。
果粉們將會繼續排隊買iPhone。但如果亞馬遜給我們帶來所有想要的內容、產品和服務,根據我的需求給我提供個性化的建議,那麼它無疑會成為《機器人總動員》裡的Buy n Large那樣的寡頭企業。如果說Amazon Go無人商店是未來的大勢所趨,那麼買iPhone還要排隊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