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iOS捷徑使用率高嗎 它應該怎樣改進?
希望iOS 13的捷徑和Siri更好用些。
我們都相信 iOS 12 加入的捷徑應用會在未來改變一切,這是一款可以充分調動 Siri 能動性的應用,它的目標就是一步一步強大到足以讓使用者按照自己的需要來設計 Siri,從而實現夢寐以求的自動化操作。
但是到現在為止,我們很難找到那些充分了解捷徑應用的普通 iPhone 使用者,至於每天都會使用捷徑的人——除了蘋果發燒友估計就沒幾個了。蘋果推廣捷徑的方法顯然不是太見效,又或者,捷徑暫時沒能達到大多數人希望的那樣。
下一個版本的 iOS 如果能夠實現大改進,那麼蘋果該怎樣把捷徑應用普及得更好些呢?
一、預裝
快捷最大的問題是知道它的人很少。蘋果當然很熱衷於在宣傳 iOS 12 功能的時候熱情推銷它,但實際上,你還是得從 App Store 搜尋並下載,即便如此,它看起來也不太像一款“官方 App”,因為圖示的設計與從蘋果第一方應用怎麼看都有很大差別。
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捷徑預裝在 iOS 裡,作為原生應用出現,這會大大提高使用者們的使用意識。蘋果已經在標準的 iOS 12 系統中預裝了 43 個應用程式,再多一個捷徑也無妨。當然不是說捷徑變成原生應用就會馬上增加使用率——畢竟被使用者荒廢在 iPhone 角落裡的原生 App 也挺多的——但至少,它能形成捷徑與 iOS 契合一致的效率場景,而不是獨立在 App Store 裡。
除了預裝之外還有其他的方式來宣傳捷徑,比如廣告。眾所周知蘋果是一家最會拍廣告片的公司,有時候這些廣告本身就是藝術作品,比如斯派克·瓊斯(Spike Jonze)為 HomePod 拍攝的 4 分鐘廣告,也能掀起話題,比如用“什麼是電腦?”的廣告詞來宣傳 iPad。
製作一個 iOS 裝置使用場景,展示一個年輕女性如何通過捷徑使自己的生活自動化的廣告(只是打個比方)不需要花多少時間,對蘋果來說不是什麼難事。話又說回來,如果蘋果能把軟體宣傳廣告拍得跟 iPhone 廣告一樣經典,那才是真正的厲害。
二、讓使用者決定
目前的捷徑開啟之後缺乏面向新手的指引,最重要的是首頁推薦做得太過擁擠,在捷徑中心,幾乎所有能用不能用的都堆在了這裡,使用者無從選擇。
蘋果完全可以按照 App Store 和 iTunes 下載/購買熱度排名的模式來經營捷徑,讓那些實用度更高的捷徑出現在首屏,吸引使用者更多的嘗試、深入,而不是用籠統的分類把捷徑從頭到尾排列在一起,讓人摸不著頭腦。
如果可以做得更具體的話,使用者們或許還希望看到捷徑的使用趨勢和流行圖表,瞭解到是怎樣的工作流、是哪些應用協同可以運用到最普遍的日常當中。
就如同亞馬遜為 Alexa 加入了“Alexa,你最常做的事情是什麼?”一樣,我們也想知道 Siri 被如何使用。始終明白使用者意見的重要性,才能體現出智慧互動的真正意義。
三、取之於使用者
為了發揮捷徑的最大價值,蘋果需要強呼叫戶建立的自己捷徑。坦率地說,捷徑 App 中列出的功能至少有一部分我們用不上,也無法體現捷徑的強大效率。相反,使用者熱衷於到社群裡分享和尋找好用的捷徑。比如為 iOS 音樂播放列表製作新封面的捷徑,以及跟蹤電影和電視節目的捷徑,這些都來自於社群,而你在 App 中看不到它們。
熟悉捷徑的使用者當然可以自己去發掘,但更多的人根本不想去找,如同幾年前老舊的 App Store,使用者們最想要的 App 得不到展示,還得自己在浩如煙海的 App 中去發現,因此無數次錯過好遊戲和好應用。因此才有了後來大刀闊斧改革的 iOS 上全新的 App Store 首頁。
如果蘋果能在捷徑 App 中開闢版塊,展示由使用者分享的捷徑,效果可能大不一樣。
四、讓Siri自己建立捷徑
如果上面所說捷徑不夠貼近使用者的首要原因使用者無法「直觀地得到」,那麼接下來說的就是使用者無法「簡單地實現」的問題。
儘管網上包括蘋果自己也出過很多捷徑使用指南,但說實話,建立捷徑不是什麼人人都能完成的事,尤其是建立一些稍微複雜一點的捷徑,多多少少涉及點程式設計基礎,至少你要懂得程式設計的邏輯性。
這已經是一道門檻了,對於那些普通使用者來說,他們很有可能連最簡單的捷徑都做不出來。
那麼問題來了,可不可以讓 Siri 自己給自己建立捷徑?既然捷徑的本意是由使用者自己決定訓練 Siri 的方法,那這個過程為什麼不可以更多的依賴 Siri 來完成,比如說,當我們呼叫 Siri 並告訴它:“做一個捷徑,在每天鬧鐘響的時候播放音樂,順便播報天氣。”它就能智慧地呼叫相關 App 並完成工作流建立,隨後生成捷徑,放置在你的捷徑庫裡。
哪怕不確定 Siri 目前能否完成使用者所希望的捷徑建立任務,但試著讓它來完成邏輯和程式的部分,讓使用者來提出需求的部分,這顯然比要求使用者自己動手要方便一些。
五、給個資料夾
捷徑 App 的介面可以說很漂亮了,各種五顏六色的標籤下排列著各種分類,但是這些分類都不是按照使用者意願分的,尤其是當你獲取某個捷徑,或者建立新的捷徑,它們新增到捷徑庫裡就沒了分類整理的概念,隨著數量增多,亂成一團。
如果加入資料夾支援,那麼這裡會顯得井井有條一些,至少使用者可以對自己使用的捷徑分門別類。
六、放進控制中心
蘋果真的想讓捷徑名副其實,就應該允許使用者在 iOS 的控制中心設定至少一兩個最常用的捷徑。
目前使用捷徑最快的方法是通過 Siri,而在不方便語音或者不想呼叫 Siri 的情況下,使用者要麼進入捷徑 App 從庫中選擇捷徑使用,或者把常用的捷徑新增到主螢幕上像普通 App 那樣使用。如果能夠使用控制中心快速訪問最常用的快捷方式,那它被點開的機會或許比前兩者都要多。
七、更開放的觸發器
捷徑現在開放程度是有限的,蘋果限制使用者和開發者建立更自由的快捷方式,比如說更多由時間或地點觸發的條件,這些都不被允許。另外,目前的觸發路徑也相對單一,大多數只能對應到特定 App 的特定操作。
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想建立的捷徑因為種種限制而產生挫敗感,這也抑制了捷徑的發展。當然,這也關係到 iOS 今後如何發展的問題。
捷徑的進化必須在 iOS 更智慧,更開放的生態下完成。它的誕生非常接近我們最初的設想,在 2018 年裡,捷徑只能說正在為即將到來的 iOS 13 和新 Siri 進行改進的“試執行”。希望在 2019 年 WWDC 上,我們能看到更好的捷徑,更好的 Siri 以及更好的 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