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系永恆的榮光,從佳能 1N 到 1V 再到 1Ds Mark III
道德經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1,代表著起點,亦代表著純粹,而佳能將旗艦機劃分為1系,或許就有著這樣的考究。從EOS時代開始,1系就代表著佳能的最高水準,無論是佳片時代的ESO1/EOS 1N(HS)/EOS1NRS/EOS 1V(HS),還是到數碼時代的1D/1DS的高速機/高畫質機雙旗艦,以及1DX/1DXII將全畫幅與高速連拍合一,1系始終都是行業中的至高標杆,也是科技與工業美學的典範。

早在幾年前我就已經入手了佳能1V/1N,並開始了膠片之旅。現在看來得虧入手早,如今1V的價格已經炒得相當高。如今1Ds Mark III亦已到位,三兄弟一起來個合影,1N沒有PB-E2手柄,因而顯得溫柔了不少,但其實只是錯覺而已。

為什麼是1?因為1系代表著專業品質,代表著極致做工,代表著可靠耐用。曾經有一年我帶著1V和17-40L在山中拍攝,突下暴雨將機身鏡頭都淋溼了,但在晾乾之後一切正常,膠片也沒有任何損壞,這讓我對1系機身和紅圈鏡頭的品質刮目相看。

而且1系的手感/操縱也是非常出色的,這是我最欣賞的地方。佳能的機身其實我用過許多,包括450D/500D/600D/40D/50D/70D/6D/6D2/5D3/5D4,可以說從入門機到中端機再到高階機都用過遍,但沒有哪個能夠有1系的感覺。

為什麼是大馬三而不是1DX?也許會有人說這個機子實在太老了,這一點的確是,2007年釋出,迄今已近12年,我的這個機子是62開頭的編號,也許是2009年生產的(如有不對請專家指正)。但我考慮過自己的需求,1DX的高速連拍對於我來說沒用,而視訊方面的效能,我也沒有這個需求(商業視訊拍攝我用的是索尼A7R3和佳能6D),高感方面我也有可以用A7R3和6D來彌補。可以說我就是要一個1系的機子用來拍點風光/偶爾的影棚拍攝以及把玩,而這一些大馬三是完全可以勝任的。況且與1DX的差價我還可以換一兩個鏡頭玩玩,並非是預算不足。

1Ds Mark III的外形還是一如既往的為一體式設計,但我感覺比起1V來說已經圓潤了許多,沒有那麼霸氣凌人。金色的銘牌彰顯了它的不凡地位,可以滿足我的部分虛榮之心。而它1210g的重量,作為健身器材也是非常合適的。

1系的堅固可靠源自於它的鎂合金骨架,根據佳能介紹,其機身外部和機架由鑄模鋁和強度等同於金屬的強化玻璃纖維碳化樹脂組成,頂蓋和前眉由鎂合金製成,反光鏡箱由鑄模鋁製成。並且大馬三秉承了1V的出色防水設計,可以達到相當高的防水效果。這一點我已經在1V上深刻領會到了,相信1Ds MarkIII也不遑多讓。

在我看來,1系出色的握持手感源自於其優秀的手柄設計,寬大而舒適,而豎拍手柄的手感與橫拍手柄幾乎一致,飽滿踏實。

1Ds MarkIII反光鏡是快回式半透明結構,但由於當年的技術限制,因此在高畫素和高速連拍之間只能取其一,最高連拍速度只有5fps,想要感受疾風驟雨般的連拍就沒辦法了。不過1Ds MarkIII的快門聲音依然是非常清脆有力,與1V一脈相承,作為撫摸黨,就算只是來聽快門聲都已經非常滿足。眼平五稜鏡取景系統,視野100%,放大倍率0.76,具有目鏡擋光片,也是1系相比其他系列的優勝之處了。

Ds,代表著1系的畫質高峰,而1DsMarkIII就是最後一代Ds產品,就這一點來說,就已經有了不同的紀念意義。

大馬三依然延續了1系的組合按鍵設計,也許對於用慣了模式轉盤的玩家來說剛開始不太習慣,但的確會方便許多。


側面是閃光同步、快門線、視訊輸出、USB以及機身擴充套件介面。由於並沒有視訊拍攝功能,因此沒有HDMI介面。

據稱大馬三的快門壽命足有30萬次,但由於這個並不是速度機,因此可以在一定概率上認為不會像小馬四一樣普遍有十幾萬以上的快門數。

肩屏的顯示內容,背光顏色為淡藍色。



機身背面設計就看起來複雜多了,尤其是主屏+副屏的設計,專業的感覺一下就出來了。

副屏的顏色也是淡藍色,沒有單獨的按鍵,在按下肩屏的背光按鍵之後,這裡也會同時亮起來,副屏顯示所用的卡、畫質、白平衡等內容。

不過大馬三有一點值得詬病的地方,那就是它的主螢幕,只有23萬的畫素,看起來非常的糟心,只能起到一個大致的參考作用。

碩大的眼罩,右邊有點損壞了,不過我還備有好幾個,問題不大。

撥輪手感非常好,配合五維搖桿使用便捷。1Ds MarkIII也可以使用螢幕取景,但速度就不敢恭維了,對於我來說還是喜歡直接用光學取景器取景。

我很喜歡1Ds MarkIII可以同時使用SD卡和CF卡的設計,實際上我就買了一張東芝的Wifi SD卡,配合手機的Flash Air的APP,就可以將相機上的圖片實時傳到手機上觀看效果和分享了。


LP-E4電池,電壓為11.1V容量為2300mAh,1月27日我在石門公園拍了一樣整天,估計有兩百張左右,依然還有大半電量。

在攝影棚使用,還可以用佳能的這個直流供電,這樣就不用擔心在拍攝的時候沒電了。


1Ds MarkIII和它的部分後宮佳麗。



說實話,即便是搭配17-40L這樣的鏡頭,依然還是顯得有些頭重腳輕的,更不要說40/F2.8的餅乾頭了。


只有跟白炮在一起的時候,才顯得非常的和諧,但這樣一來,就成了真正的健身器材了。

正好已經放假,在1月27日就到石門森林公園轉了一圈,順便試一下機子。在對焦方面,1Ds MarkIII的確非常的迅速,幾乎沒有猶豫的時候,當然與5D4比起來,還是略差一些,畢竟已經是很多年前的機子了。

此圖為上圖的100%截圖,搭配的鏡頭是300MM/F4L is,實際上我在拍的時候沒擔心過會跑焦或者焦點不實的情況。



1Ds MarkIII的色彩有些偏淡,但只需要後期小調一下,就可以得到很漂亮的色彩。




隨拍一組。

來一張慢門,使用了Lee的Big Stopper,不過拍的時候居然有點大意了,那就是1Ds MarkIII的快門震動太厲害了,而我居然忘記預升反光板,再加上只帶了一個小腳架,導致圖片清晰度受到了一定影響。

來一張人像,這張並沒有任何的調整,可以用看到色彩的確比較清淡,而且1Ds MarkIII的自動白平衡我認為略有些偏黃,需要在後期略微調整一下。
廉頗雖老,但依然如伏櫪之老驥,仍可奮蹄千里。儘管2110萬的畫素相對於現在動輒四五千萬的高畫素來說的確略有些落後,高感也不盡如人意,但只需用對了地方,依然還是足夠用的,尤其是其低感畫質我認為直到現在還是很出色的。當然其出色的手感和操縱感受更是其他機子無法比擬的,這是1系永恆的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