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拼多多被搶 200 億,聊聊如何用 Bug 做使用者增長

一覺醒來,拼多多可能丟了 200 多億。
從 1 月 20 號凌晨開始,拼多多出現巨大漏洞,使用者可以領取 100 元無門檻券。有大批使用者開啟「薅羊毛」節奏,利用無門檻券來充值話費、Q 幣。
4 毛就可以衝 100 塊話費,瘋狂者「一夜未眠」,利用這一漏洞給自己儲備好了夠用十幾年的話費。

真的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尤其當壞事傳到「羊毛黨」耳朵裡,一晚上就給你薅禿。
但反過來想,我們能不能利用這種「壞事傳千里」的特點,低成本做到使用者的增長拉新?
答案是肯定的,這就是「病毒傳播」的一種,即讓訊息像病毒一樣去傳播、去感染。
01 百度網盤 Bug
2013 年 6 月 21 日晚,各大論壇、微博、QQ 群上出現了一條廣為流傳的訊息:「百度雲網盤的支付系統疑似出現了重大 Bug,所有付費套餐的價格變成了原來的 1/1000,1 毛錢就可以買一年會員,100 GB 最高等級套餐也只要 5 毛錢,快去搶福利啊!!」
訊息一出網民直接炸了,不管之前有沒有百度雲網盤的賬號,貪便宜都去註冊付錢。

看到這,是不是覺得和拼多多的事件很像?
然而,幾天後的 26 日,百度就對外宣佈百度雲使用者量突破 7 千萬人,並且正以每天 20 萬人的速度增長。
套路,都是套路,這是百度一次精心策劃的「Bug」營銷。
微博認證身份為猿題庫、粉筆網 iOS 開發工程師的 @唐巧_boy 在次日評論說:「百度雲的『價格漏洞』直到今天早上 6 點還沒有被修復,作為一個技術人員,我可以肯定他們這次是做營銷了。因為簡單用 nginx 把支付頁面重定向到維護頁面這種事情幾分鐘就能搞定,只是改價格,整個 Bug 修復加上線正常也應該在 2 小時以內。」
簡單講,就是 Bug 很低階,修復很簡單,百度居然那麼久不修復,肯定是故意的。
故意讓網民「撿便宜」,獲得使用者增長。
百度官方之後也沒回應 @唐巧_boy,幾十小時後低調地「修復」了 Bug。
範冰老師在《增長黑客:創業公司的使用者與收入增長祕籍》裡就說:所謂的薅平臺羊毛,一定是雙贏,比如羊毛黨撿了便宜,平臺獲得新使用者,同時還能提升活躍度。
但傳播從來都是雙刃劍,玩好了四兩撥千斤,玩不好扎心。
百度敢這麼做,肯定有方法論支撐,咱們拆解其中 3 點:
① 資訊自傳播
② 邊際成本低
③ 設定獲取門檻
02 資訊自傳播
華與華創始人華杉說過:傳播的本質不是傳播,是播傳。
電視媒體時代,資訊只播不傳,要想擴大影響力,品牌打廣告最好選央視,特別是新聞聯播前。
因為那是全國資訊觸達率最高的渠道,也特別貴。

但新媒體時代,媒介去中心化,只要內容好,1000 粉絲的公號也能寫出一夜 10w+ 的文章。
因為文章推送完,還在第一波讀者的朋友圈分享,一層層下去,打穿人群壁壘,實現閱讀量指數增長。
所以華杉會說:不做傳播,要做「播傳」,長腿的創意自己會跑。
那什麼樣的資訊會跑起來呢?
① 資訊結構,需要滿足:一目瞭然(認知成本低)、一見如故(記憶成本低)、不脛而走(傳播成本低)
還是百度網盤的故事,如果不是用「百度網盤出 Bug 啦」來傳播,而是改成「現在通過百付寶購買百度網盤的空間,只需要支付原來千分之一的價格,就能獲得 100GB 的空間優惠」,那估計根本傳不起來,光看懂就要 30 秒,告訴別人更費勁。
② 滿足傳播動機
廣義上講,不論是媒體內容、營銷活動等,都是給使用者構建一個場景。
場景本身就是產品和營銷的一部分。
而場景的好壞,不是由你花多少錢決定,是由場景有沒激發起使用者情緒決定。
樑寧在《產品思維 30 講》裡對「場景」下過一個定義:
什麼是場景?——
場:顧客停留和消費的地方;
景:通過情景和互動讓使用者的情緒被觸發,並且裹挾使用者的意見
情緒,才是驅動傳播的內因。
但並不是所有的情緒都能喚起傳播,《瘋傳》裡對情緒做了歸納:

只有高能量的情緒,才能喚起使用者傳播。
喚醒——就是聽了這個事,你不幹點什麼很難受。
比如「不轉不是中國人」就是正面情緒的高喚醒,對「江歌案」的憤怒,就是負面情緒的高喚醒。
有了情緒還不夠,最後一點,也是決定使用者是否扣下轉發扳機的一點——是否裹挾使用者意見,幫他自我標榜,建立人設。
微信之父張小龍在今年微信公開課上說: 溝通是把你自己的人設強加給對方的過程。

你的朋友圈的每一條資訊都是你精心挑選過,對於美化你自己是有幫助的。
我們在朋友圈看到的都是對方的最好的狀態。
一些有損個人形象的內容,比如「100 部亮瞎眼的成人電影」,使用者會收藏,不會轉發。
「百度網盤出 Bug 啦」,就是既滿足了貪便宜的人性,又幫助使用者在傳播過程中,標榜自己「訊息靈通」還「助人為樂」的形象。
所以,一個自傳播屬性的資訊:
① 在資訊結構上要符合:一目瞭然、一見如故、不脛而走;
② 在傳播動機上,要滿足:場景自帶高喚醒情緒,且能幫助使用者自我標榜。
資訊瘋傳出去是第一步,如果拉新後運營成本陡增,那誰頂得住?
03 邊際成本低
回到百度網盤的 Bug 營銷案,百度在這次病毒傳播中,付出的成本並沒有多大。
免費領取的網盤空間,如果不傳檔案空置著,那僅僅是個上限數字而已。
即便是真的上傳了大量的電影、音樂,在伺服器上也只需儲存一份。因為伺服器會判斷使用者傳的內容雲端是不是有,有了,就給使用者個連結就好。
所以,每個新增使用者的邊際成本其實很低。
那什麼樣的產品、服務能做到邊際成本足夠低?
比如,產品化、資料化的服務就是。
舉個例子,古代傳授知識要口口相傳,每多一位弟子,就要重新講一遍,拉新的邊際成本非常高。
後來有人實現知識產品化,出了書,能賣上幾輩子,比如《聖經》。
但邊際成本還不低,每賣一本都要重新印刷。
進入網際網路時代,書被資料化,變成知識付費產品,賣 1 份和 10000 份成本一樣,全是利潤。
所以:邊際成本低 + 裂變式增長 = 巨大的利潤空間。

樊登老師錄一期節目,就花 8000 塊,場地是自家書房,架個錄影機就開錄。
一期節目在 App 上賣上萬次,賣得越多,成本越低,利潤越大。
所以,在做病毒傳播前,可以問問自己: 我的產品或服務,有沒有把邊際成本再降低的機會?
有了瘋傳、控制了成本,新使用者來了就跑怎麼辦?
04 設定獲取門檻
白送的東西,沒人珍惜;傳播快,流失也快。
只有付出努力,做出犧牲,你才會在乎。
2012 年 12 月 21 日,雲諾網盤策劃了一場「世界末日,網盤空間隨意搶」的營銷活動。
「世界末日、瘋搶」等場景自帶情緒,網盤空間的特殊屬性也讓成本可控,活動幾天就刷爆網路,甚至競品的論壇都被「感染」,出現相關事件的討論貼。
更厲害的是,在「免費瘋搶」帶來每天 400% 的使用者增長外,新使用者 3 日活躍率只比普通使用者低 5%。
病毒傳播帶來的拉新,並沒有造成巨量使用者流失,怎麼做到的?
原因是策劃團隊在活動頁加入特別設計:

在活動頁,使用者不是直接輸入數值就能領到網盤空間,他們需要手動地、一下下地點「加號」,在限定時間裡,數值加到多少,就領多少。
這個小設計,1 石 3 鳥。
一方面創造了需要使用者付出行動才能獲取獎勵的機制,降低了未來使用者流失率;
同時還讓搶得多的使用者有炫耀的資本,幫他們建立自己的人設,強化線上傳播;
另一方面搶網盤空間時,滑鼠、鍵盤「噼裡啪啦碰」的聲音很容易吸引同事圍觀,形成線下的病毒傳播。
總結一下,下次咱們在做低成本拉新前,試著問自己幾個問題:
① 文案資訊能自傳播嗎?
如果沒有,可以試試讓資訊結構:一目瞭然、一見如故、不脛而走;
讓場景自帶高喚醒情緒,且能幫助使用者自我標榜。
② 產品、服務的邊際成本足夠低嗎?
如果沒有,能不能產品化、資料化?
③ 獲取門檻設定了嗎?
如果沒有,試試增加使用者的行動成本、金錢成本。
當然,套路玩得再 6,也只是把一件好東西,用更舒服更快的方式送到識貨的人手上。
如果自身產品不行,病毒傳播這把雙刃劍會扎品牌的心,傳播越快,口碑崩壞得越快。
文:聚焦社會化創新的 / 破界創新實驗室
首席增長官 CGO 薦讀:
更多精彩,關注:增長黑客(GrowthHK.cn)
增長黑客(Growth Hacker)是依靠技術和資料來達成各種營銷目標的新型團隊角色。從單線思維者時常忽略的角度和高度,梳理整合產品發展的因素,實現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帶來的有效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