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潛伏期的趣頭條,應該從拼多多、今日頭條和百度身上學什麼?
作者/解夏
來源/盒飯財經(ID:daxiongfan)
趣頭條上市了,小鎮人民從不曾像今日一般備受資本市場的關注。快手、拼多多、趣頭條如同從石頭縫裡冒出的竹子,一點點進入大眾視野,也將這個群體從隱蔽一角推到聚光燈下。
兩歲的趣頭條跑著向納斯達克進擊,它太年輕了,旁觀者既羨慕又質疑:這家公司憑什麼上市?憑什麼獲得騰訊投資?憑什麼應用排名僅次於今日頭條?使用者憑什麼過億?
這些擔心與憂慮並沒能阻擋它迅猛的上市腳步,這是不是看起來有些熟悉,不久前上市的拼多多,已經演繹了類似的傳奇,上市首日大漲超過40%,市值300億美元,只是趣頭條股價表現更為突出:這支程式碼為“QTT”的股票發行價7美元,開盤價9.1美元,盤中上漲一度超過190%,歷經五次熔斷後,最終收盤價落在了15.97美元,漲幅為128%——在趣頭條之前,中概股從未有過5次熔斷的“待遇”。
然而它依然存在阿喀琉斯之踵,這看起來與拼多多的故事也相近。
趣頭條的六大隱憂
趣頭條上市首日的情景在拼多多、趣店身上也出現過。不同的是,它們剛享受了高光時刻,旋即,山寨、假貨的段子和新聞從四面八方包圍了拼多多,而關於現金貸、高利貸、校園貸等原罪拷問,也給予趣店沉重一擊,它們同樣都在上市之時,被人撕開了面具,遭遇創立以來最艱難的時刻。
趣頭條當然應該從它們身上吸取教訓,它們都是年輕一派的代表,有年輕的優勢,也急速擴張後所沉積的隱患。

在招股書中,趣頭條的亮點頗多:它已是App Store位列第二的移動內容聚合應用,僅次於今日頭條;日活躍使用者2110萬,月活躍使用者6220萬;單使用者日均時長55分鐘,使用者登入率達到95%。
成立兩年的趣頭條瞄準了“五環外”的人群,它也被稱為“資訊界拼多多”,使用者集中在三四線及以下城市,通過“閱讀賺金幣”和“收徒”模式裂變,不向作者分成,反過來拿錢補貼使用者,精準捕獵了使用者貪圖小便宜的心理,橫向沉澱大量使用者。
這種推廣模式具體包括,註冊得金幣、簽到得金幣、閱讀新聞得金幣、邀請朋友註冊得金幣(收徒)、分享新聞連結到朋友圈得金幣等等,金幣是可以兌換成現金的。

即便獲得大量使用者,但使用者忠誠度是趣頭條不得不提及的隱憂。它自身也提到了獲取使用者、留存使用者和維持高使用者參與度的能力的挑戰。
在運營中的各個環節,趣頭條貫穿了“時間就是金錢”這一理念,拉新、啟用、留存都有激勵的影子,獲客門檻低,天花板明顯,註定了平臺使用者忠誠度的瓶頸。如今,不少資訊平臺都採用了這種獲客模式,如淘新聞、惠頭條等,甚至騰訊新聞也有類似機制,連續簽到7天可獲得一個紅包,這些來自競品的威脅,也觸及到了趣頭條模式的核心。
與競品賽跑,趣頭條想保持優勢將取決於它獎勵使用者的金額,但這不是長久之計。趣頭條使用者補貼費用從2016年5090元,增加至2017年4.196億元,趣頭條CFO王靜波與媒體連線時表示,其補貼投入佔公司整體收入的8%,高出行業平均水平。
“燒錢推廣”無疑給虧損中的趣頭條以更大的壓力。
王靜波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上市不是為了錢,最主要的目的是因為品牌。“打三線或者四線更下沉的使用者,他們可能沒那麼在意品牌,但隨著我們逐漸變大,逐漸去打這些二線、一線的使用者,他們會非常在意你的品牌,我覺得上市對於提升品牌是非常有效率的事情。”
對於著手打造品牌的趣頭條,低俗內容、假新聞成了另一大隱憂。要在跑馬圈地的過程中,做好內容建設工作,對於年輕的趣頭條來說可能有些挑戰。
在外界看來,趣頭條還有一個稱號:Low版今日頭條。這個稱號直指它的內容質量低俗。
人民日報曾發文稱,趣頭條“全是一些毫無營養沒有依據的假新聞”“有意義的文章太少,濫竽充數”。其內容多以養生貼士、明星八卦、風水解夢等為主。
低劣的內容,在無形中傳遞了趣頭條的價值觀,也讓趣頭條遭到了來自行業和使用者的大量批評,限制了優質作者粘性。對於品牌形象的管理,將成為左右趣頭條未來走向的重要標杆。
此外,隱憂還來自於氾濫的“黑五類廣告”,在趣頭條上,大量男科、減肥品、保健品等廣告隨處可見。

圖片來源全天候科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十九條規定,“廣播電臺、電視臺、報刊音像出版單位、網際網路資訊服務提供者不得以介紹健康、養生知識等形式變相釋出醫療、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廣告。”
但據介面新聞在2018年3月的報道,在趣頭條上轉化率最好的客戶類別一般為祛斑、祛痘、化妝品、減肥,客戶基本點選率在8%左右,點選成本為0.2元。不過如今這一情況正在變化,趣頭條不僅僅擴大了廣告主的範圍,點選率在下降,單價在變高。
在鳳凰網科技拿到的一份來自代理商的材料顯示,男科廣告的加粉成本為70至100元之間,詳情頁的點選率在0.6%-2%之間,列表頁更高,區間是3%-8%,點選單價是0.3到0.8元之間。女性保健品、減肥產品和諸如祛痘、狐臭等功能性化妝品的報價都有所不同。
趣頭條某一線廣告代理平臺商務經理嚴女士告訴鳳凰網科技,“相比較今日頭條來說,趣頭條的稽核並沒有那麼嚴格,基本上都可以投放。除了一些金融、投資產品,因為當前國家管得嚴,其他的幾乎沒問題。”
趣頭條還缺失“兩證”,它公開表示:“目前公司尚未取得《網際網路視聽節目傳輸許可證》和《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趣頭條還在招股書中稱,一旦被命令停止提供新聞服務,公司的業務、經營結果和財務狀況可能會受到重大和不利的影響。
這意味著趣頭條尚未獲得資質許可。對於一家內容平臺,缺失“兩證”,面臨著隨時可能被取締的風險,這種隱憂是致命的。
此外,在商標上的爭議也是趣頭條一大隱患。招股書中顯示,“由於一名競爭對手提出異議,聲稱‘趣頭條’與該競爭對手註冊的商標類似,所以我們沒有完成“趣頭條”商標的註冊。”
從拼多多危機事件中尋找預警機制
商業危機的爆發從來都不是由單一事件引起的。雖然趣頭條危機還未全面爆發,但絕不能視而不見,否則這些隱憂都將成為危機爆發的導火索。那麼,在明確趣頭條面臨的風險點後,從拼多多身上,它應該如何防範預警呢?
拼多多曾因平臺上售賣山寨、假貨,輸出了不正確的價值觀,而難以獲得更多使用者的認可,甚至被編成大量段子傳誦於各個媒介場之間。對於這些山寨、假貨,拼多多型度“曖昧”,致使危機爆發。
儘管輿論一邊倒,風波已觸達拼多多核心,讓其創始人黃崢感到困惑與壓力,但在溝通會上,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仍然表示,“假貨問題是社會問題,讓3歲的拼多多承擔是不公平的。”
要明確的是,山寨、假貨與公司年齡無關,它傳遞的是一家公司的價值觀。
對於趣頭條而言,低俗內容、假新聞、黑五類廣告就是它的“山寨、假貨”。但好在趣頭條有品牌建設意識,開始注重平臺內容質量的打造。
“除了拉新、留存,內容增長也是很重要的,可能還會有人批評我們的內容low,但我們相信如果做一個自己跟自己的比較,跟6個月前比,我們已經有很大的改善了。”“通過演算法和編輯的綜合調整,讓好的內容多曝光。我們理解下沉使用者有不同的喜好,他們會跟一二線使用者的口味不太一樣,但是質量還是很重要的,下沉使用者的也需要質量更好的內容。”
品牌,就是你在大眾印象裡的標籤,一旦被貼上,形象就很難扭轉。 品牌建設,也不只是一句口號,若從更深處著手,它可能是一次轉型,會影響到某些資料的增長,甚至會出現陣痛。
拼多多長期與山寨、假貨共存,因而在對待這些違規商品的意識上略顯薄弱。在趣頭條上,低俗內容、假新聞也是與之共同成長起來的,小鎮人民需要的也不只是雞湯、養生、八卦文,青蛙要想從溫水裡跳出,它一定是被突然間刺痛的,而不僅僅是改良。
黑五類廣告當然也需要時刻警醒,別忘了百度在廣告上載過不止一個跟頭,至今也沒有有效的手段防範,因為它觸及到了利益。趣頭條當然也放不下這塊肥美的蛋糕,但上市後,應該在廣告業務上提前清理整頓,它所帶來的風險要比內容層面更大。
百度在經歷2016年陣痛後,李彥巨集曾深刻反思廣告業務,他在信中說,“我們經常點一個搜尋結果後,到別人的網站上了。傳統來講,別人的網站上放了很多廣告那就這是別人網站的事情了。但是從使用者的角度來想呢,使用者永遠都覺得他在用百度,我們要對使用者的這種需求負責到底。”他還強調,“打擊虛假資訊和過度廣告,這是目前傷害我們體驗最重要的因素。”
在2016年全面整頓商業推廣資訊前,百度就已經對全部醫療類(含醫療機構、醫藥器械、藥品等)機構的資質進行了重新稽核,對2518家醫療機構、1.26億條推廣資訊做出了下線處理。在整頓後,百度商業推廣准入門檻的嚴苛性也進一步提高,如:強制提交主體資質證明,並對主體資質進行真實性驗證,強制要求客戶提交《醫療廣告審查證明》等。
從市場角度來看,廣告也是競爭的重要一環,商業化與社會責任並不衝突,百度的強制下線處理、廣告稽核機制等做法值得趣頭條儘快學習。
談及使用者補貼,王靜波提到,“我們覺得它不是補貼,本質上是一種積分,就像航空公司的積分一樣,培養使用者的忠誠度。”

趣頭條使用者維護成本資料

趣頭條必須清醒的認識到,使用者忠誠度絕非補貼所能培養的。它應該知道有一句話叫做“能用錢解決的都不是事兒”,即將迎來的競爭對手,都是手握重金的巨頭,未來的使用者忠誠度的戰爭一定發生在內容、技術、優質作者等維度,而非補貼。
在平臺資質問題上,即便趣頭條獲得了人民網旗下基金的戰略投資,以及澎湃新聞戰略合作,但並不能彌補“兩證”缺失的隱憂。
那麼,在申請牌照方面,難點在於哪裡呢?根據《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要求,新申請許可證的單位必須為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單位,其次是註冊資本在1000萬元以上。
雖然牌照申請不易,但依然有例借鑑。2016年8月今日頭條收購了運城市陽光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這是一傢俱有《資訊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的視訊公司,今日頭條的視訊業務目前交由其運作。
趣頭條在招股書中披露了一項收購計劃,今年4月,趣頭條已已簽訂一份股權協議,將以1060萬美元的作價收購一個音視訊內容平臺,目前已支付約650萬美元,預計這項交易將於2018年年底完成,但並未披露這家視訊平臺是否具有相關許可證。
在招股書外,趣頭條沒有披露太多資訊, 但對於財富的敬畏也依然是重點風險防範地帶。 上市帶來的股價暴漲,已經有了媒體對於“造富”的報道,如趣頭條漲了五個“搜狐”、市值逼近新浪等。
好在趣頭條高層在媒體面前還是比較剋制的,目前,危機都還在“潛伏期”。
拼多多和趣店還曾在同一件事情上跌到,即創始人公開發言。“反面教材”趣店創始人羅敏,公開“懟”媒體,“迴應一切”時又對原罪進行粉飾,而態度較為溫和的拼多多創始人黃崢,也因而不當的觀點遭致一輪暴擊。

趣頭條創始人譚思亮(右)
前兩位都給趣頭條創始人譚思亮提了個醒, 第一次露面至關重要,創始人對言行的把控度,也是決定公司品牌形象重要一環。
趣頭條處於危機潛伏階段,美國危機管理學院稱之為“冒煙的危機”,意為危機爆發之前,危機已經像煙霧一樣顯露出來了。對於趣頭條而言,這些都是薄弱的地方,若沒有防備,只需要一擊就會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