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市場危機四伏,步步高昇的深蘭科技能否“渡劫”成功?

如今,“人工智慧”這四個字已經不如前幾年那樣,一在市場出現便迅速掀起一股熱議了。其正一點一點地滲透我們的生活,並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就目前的市場情況與社會發展來看,不管你相不相信,反正人工智慧時代已經來臨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工智慧與人類的關係只會越來越緊密。
說起人工智慧企業,除了BATJ等大企業之外,能被市場記住的還有曠視科技、商湯科技、科大訊飛、深睿科技、寒武紀科技、深蘭科技、出門問問等行業獨角獸。這些獨角獸憑藉著各自具備的核心競爭優勢,在市場上叱吒風雲,併成功入圍“2018人工智慧商業價值TOP100”。
其中,創立與2014年,僅四年時間就成為行業獨角獸的深蘭科技更是備受市場關注。在如今,人工智慧企業多如過江之鯽的市場上,任何一家能突圍成功的企業,皆非等閒之輩。那麼,這個年僅“四歲”的深蘭科技,憑什麼能在市場上混的風生水起?
成為行業獨角獸,絕非偶然
自2012年起,我國的人工智慧企業數量便開始快速增長起來,不少企業資本開始紛紛入局市場。雖說有不少企業消失在時間的洪流中,但也有不少企業交出了比較好的成績,如商湯科技、曠視科技、深蘭科技、雲知聲、依圖科技等。要說最近備受市場關注的人工智慧企業,要數在今年上半年,先後與永旺集團和綠地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的深蘭科技。
深蘭科技創立於2014年,是一家致力於AI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的人工智慧企業,也是一家在國際化方面頗有成績的企業。如今,深蘭科技在歐洲、美國、澳洲等地區均建立了研發機構,企業的國際銷售網路已經覆蓋全球17個國家。同時,企業還與包括英特爾在內的六家世界級別的AI企業就AI方面進行深度合作,進一步加強企業研發能力。
在去年人工智慧爆發的風口下,不少人工智慧企業趁勢崛起,在市場上快速奔跑起來。深蘭科技在經過幾年的沉澱積累之後,通過自身過硬的技術獲得是了市場、資本的關注。其通過對技術的不斷深入研究,不斷加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吸引了不少市場資本的目光。2017年1月,獲得了由DNA基金和藍海基金投資的千萬基本天使輪融資;同年9月,獲得由雲鋒基金的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今年2月,獲得由華映資本、德商資本的億元級A輪融資;兩個月後獲得了由中金智德的2億元A+輪融資……由此,深蘭科技的估值在一年內便翻了十倍,現在企業的估值已經突破百億,一舉成為人工智慧行業中的獨角獸企業。
深蘭科技之所以備受資本青睞,主要還是因為其強悍的核心技術能力。雖說市場上有不少企業均打著人工智慧的旗子四處招搖撞騙,所謂的“人工智慧”也不過是“偽智慧”而已,基本是隻說不做型別。而深蘭科技2014年創立,2015年便推出了第一家無人值守門店;2016年推出quiXmart快貓智慧零售系統;2017年2月份,與螞蟻金服聯合推出takego結算系統;同年6月,推出AI自販櫃;今年初,推出了比辦公室貨架更高級別的“小蘭系列”。種種行為都在顯示,深蘭科技有能力在人工智慧市場上繼續征戰下去。
此外,為了能擴大服務範圍並更好地進行服務,深蘭科技除了與各個領域的各個企業進行牽手聯姻之外,還獨立成立子公司,搭建相關智慧研發平臺。如,在自動駕駛方面,深蘭科技與愛馳億維達成戰略合作關係,成立深蘭機器人有限公司等。同時,深蘭科技還自主研發了一款純電自動駕駛售貨車“芭提雅”。這些都在說明著一點,深蘭科技之所以深受資本市場的喜愛,除了基於其強大的關係網之外,還有就是其自身強大的研發能力。
總的來看,在人工智慧這場激烈的戰場上,深蘭科技不僅活了下來,活的還不錯,其已經快速成長為人工智慧第一梯隊頭部企業。但縱觀整個商業世界,沒有哪家企業是能一直順風順水走下去的,就連如今看似在步步高升的深蘭科技也一樣。
看似步步高昇的深蘭科技,實則危機四伏
由智研諮詢釋出的《2018-2024年中國人工智慧市場執行態勢及戰略諮詢研究報告》資料顯示,今年全球人工智慧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2萬億美元,2022年預計將達到3.9萬億美元。2017年我國人工智慧市場規模為216.9億元,今年將持續增速,到2022年預計將不下700億元。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無論是已經入局的企業或是還沒入局,準備入局的玩家都在緊盯市場,伺機而動。
所謂的市場不過就是一場沒有硝煙卻無時無刻不在上演著出現——死亡——重生——死亡——出現的戰場而已。特別是在如今正火的人工智慧市場上,在看到人工智慧市場的前景之後,越來越多的玩家爭先入局市場。但有句話說的好,當水中的魚越來越多之後,這一池水便越來越渾濁了。看似在戰場上不斷取勝的深蘭科技其實也不過是在汙水中的魚而已,危機一直存在。
中國有句俗話是這樣說的,百藝通不如一藝精。相信市場上有不少企業都是抱著“廣撒網,多撈魚”來佈局市場的。認為只要佈局多個領域,那麼就會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總之就是多多益善。但不得不說的是,這種盲目的做法最終只會引領企業走向平凡,甚至是死亡。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樂視事件。
樂視之所以會落到如今這步田地,主要還是因為企業資金鍊斷裂。而企業之所以會出現資金鍊斷裂,主要是因為其對多個領域的大幅佈局。樂視在手機、電視、汽車、雲端計算、金融等領域均投入大筆資金,但這些相關業務並沒有給樂視帶來盈利,且電視等內容業務還存在虧損狀態,最終帶來的後果就是樂視從一個泛娛樂行業的巨無霸,淪落到如今的諸病纏身。如今的樂視要想翻身,只有一個字,難。
目前正受市場青睞的深蘭科技與目前被市場拋棄的樂視好似沒有什麼聯絡,但有些東西是需要不斷地抽絲剝繭之後才能發現的。深蘭科技如今在智慧教育、自動駕駛、智慧城市、智慧安防、智慧機器人、AI晶片、智慧零售、智慧語音語義、醫療等領域均有佈局。企業雖涉及多個業務,但基本沒有哪個業務是能被人們一說起便直接想到“深蘭科技”的。如,一說到AI晶片,我們能想到寒武紀科技、地平線;一說起智慧安防,我們能想到商湯科技等。如今,深蘭科技缺的正是這種品牌標籤,不利於企業後續的快速發展。
如今,深蘭科技這種多領域佈局的做法看似沒有問題,但隨著人工智慧市場的發展,其他玩家為了能在市場上存活下來,必定會加快佈局速度。當市場出現越來越多“精通一藝”的企業的時候,深蘭科技由於顧忌的多,所以速度也將比別的玩家慢一步。而正是這“一步”將限制深蘭的發展。
此外,雖說市場上有不少偽人工智慧企業,但也不乏一些深耕多年並已經取得不錯成績的企業。就拿商湯科技、曠視科技、依圖科技、雲知聲、寒武紀科技等企業來說,個個都是行業獨角獸,並在業界擁有一定的影響力。同為行業獨角獸的深蘭科技在面對市場上其他人工智慧企業時或許還處於高位,但與商湯科技、曠視科技等企業相比,深蘭科技優勢不是很明顯,要想趕超這些企業,往更高處走難度係數不小。
不管怎樣,深受資本青睞的深蘭科技在市場上的發展還算順利。但市場給深蘭科技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其自身存在的問題也不利於企業的後續發展。企業要想加強自身戰鬥力,跳出汙池,還需從自身出發。
亂戰之下,深蘭科技如何完成魚躍龍門?
在市場的需求下,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將越來越大。而人工智慧市場的前景之好,也會加速企業入局發展速度。在此情況下,深蘭科技要想在市場壓力不斷增加、競爭愈加激烈的情況下穩定地向前發展,加大其在市場上的影響力,還需有所行動才行。
在如今人工智慧企業氾濫的時代,市場所看重的已經不僅僅是“有”和“多”了,而是“精”。深蘭科技的多領域佈局不是說不可以,而是在做的同時,企業要分清孰輕孰重。因為有時候企業的“雨露均沾”會加大企業的資金壓力,更有甚者還會造成資金鍊的斷裂。特別是對於還比較“年輕”的深蘭科技來說,在對市場的佈局上不必操之過急,先將業務品牌名號打響了再說。讓人們在聽到智慧零售、智慧機器人、智慧教育時,能想到深蘭科技。
有句話說的極好:漫漫人生路,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這句話用在企業上也照樣適用。隨著入局人工智慧市場的玩家越來越多,深蘭科技除了要應對那些“新人”之外,還要不斷與商湯科技、依圖科技等獨角獸周旋,稍有不慎將被“新人”趕上,被“同窗”拋下。在此情況下,深蘭科技要做的不是整日去想怎麼打敗這些競爭者,而是要想著如何打敗昨天的自己。畢竟,在市場上最不缺的就是競爭者,少了這個,後面還有千千萬個。所以企業只有不斷升級自身,並通過與多個企業的合作來構建企業關係網,在加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同時,分散企業壓力,這樣企業才能在市場上走的更遠。
此外,不管怎樣,多條出路總是好的。作為人工智慧企業,積極推出自主研發產品能讓企業在市場上站的更高更穩。上半年,深蘭科技自主研發推出的純電自動駕駛售貨車“芭提雅”受到了不少市場關注。企業可時刻關注市場動態,不斷加大對產品的自主研發力度,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新品,為企業帶來更多發展的可能。
總而言之,在人工智慧迅速發展的當下,各個企業都在試圖往更高處爬。有不少企業在攀爬的過程中跌落山崖粉身碎骨,有的則取得了不錯的發展。年僅“四歲”的深蘭科技自創立以來的發展還不錯,已經成功擠進人工智慧獨角獸陣營。但企業不可忽視了其周身所潛伏的危機,只有驅散濃霧,將危機破除,並不斷升級強化自身,企業才能在市場上活得更加地精彩。
文/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本文首發曠創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