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奇智完成逾4億元融資 多玩家湧入爭奪技術紅利
AI+零售競爭升級:創新奇智完成逾4億元融資 多玩家湧入爭奪技術紅利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1-24 18:54:40
AI商業化落地究竟如何賦能零售業,在2019資本寒冬之下,巨頭之外的玩家會面對怎樣的生存競爭考驗還將拭目以待。

圖片來源:攝圖網
每經記者 張斯 實習編輯 王麗娜
一面是TO B黃金時代,一面是AI+商業化落地元年,未來中國企業級服務的頭部公司將會迎來大資金支援。1月24日,專注於AI+B2B企業服務的創新奇智宣佈2019戰略及最新融資進展:完成總金額逾4億人民幣的A輪和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中金甲子領投,原股東創新工場、成為資本繼續跟投,華興Alpha擔任本輪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
“中國創業歷史上的諸多商機,都是底層的變化所帶來的。”華興資本董事總經理周翔談到過去一年資本市場環境時,對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表示,“2013-2014年的智慧手機潮帶來了移動網際網路創業的高峰,而如AI等新興技術所帶來的行業變化,在風口吹了一年之後仍被投資人關注的原因,是因為真的可以改變商業環境。”
毫無疑問,數字化轉型引爆國內企業服務市場,而值得注意的是,在AI+零售的賽道里,正在有越來越多玩家湧入其中,並呈現多樣化。這裡麵包括像騰訊、阿里巴巴、京東、蘇寧等科技巨頭;也有像永輝雲創、沃爾瑪這樣的傳統零售玩家;更有像創新奇智、深蘭科技、YI Tunnel這樣的人工智慧創業公司從零售切入。AI商業化落地究竟如何賦能零售業,在2019資本寒冬之下,巨頭之外的玩家會面對怎樣的生存競爭考驗還將拭目以待。
競爭力的天平將向商業化傾斜
業界普遍認為,2018是人工智慧商業化元年。在周翔看來,創新奇智慧夠在歲末年初之際,完成A和A+輪融資不僅為創新奇智出征2019提供了充足的糧草,在經濟遇冷的大環境下,也為人工智慧公司在新一年融資開了個好頭。
“2018年市場投資缺乏熱點,而2017年投資機構關注的新科技、新消費並沒有在2018年看到更多閃光點。”周翔認為,資本寒冬也真的存在,融資難會延續到2019年。“最後一個季度的投資交易額,僅佔全年交易數的15%。”
在此背景之下,周翔認為,人工智慧公司如何獲得投資人青睞,已不再是單純看科學家主導的純技術公司。現在投資機構所看的既是技術做到極致,又能商業化落地。那些,技術落地不夠快的可能都很難融到錢。隨著中國的企業數字化、智慧化需求越來越深入,AI賦能的企業服務也進一步細化專業化。
持同樣觀點的還有中金甲子董事長樑國忠,他認為,隨著大資料和演算法技術的成熟,人工智慧正走出實驗室,從研發進入實幹階段,這時,市場需要的是懂得如何把AI技術轉化為具有生產力的產品的企業。
“人工智慧是一項基礎技術,AI與行業的結合是下一個大趨勢。”成為資本合夥人顧旋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創新奇智將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自然語言等AI技術與業務場景結合,提供端到端的方案給到客戶,解決AI落地難題。能夠幫助傳統企業賦能,降本增效,這類AI企業是有價值的。
而值得注意的是,成立於2018年3月的創新奇智雖然至今僅有10個月時間,但是作為創新工場AI子公司,其背靠大樹,集結了來自國內外頂尖大學及頂尖公司的近三百人技術及行業專家團隊。這也是其短期內快速增長,以及獲得資本關注的原因之一。
據瞭解,目前創新奇智聚焦零售、製造、金融三個行業。在零售領域,其已建立了圍繞“人、貨、場”,包括智慧商店、智慧店面運營、智慧客戶管理、智慧供應鏈的一套完整零售解決方案。目前,創新奇智已簽約瑪氏、永輝、原麥山丘、嘉士伯、雀巢、砂之船奧特萊斯、ebest等多家零售知名企業及行業夥伴。
玩家湧入爭奪技術紅利
一個行業如果有巨頭、創業者等多樣化玩家相繼湧入,說明這個行業的商機巨大。據市場調研機構Tractica預計,到2025年,人工智慧將為全球零售業帶來368億美元的收益,這一數字在2016年僅為6.437億美元。
創新奇智CEO徐輝在談及融資後如何規劃時透露,“從去年9月到今年1月,我們發現還有250%以上的商機等待發掘,所以渠道建設、市場擴張、區域佈局都是接下來的方向。”同時,他也強調,技術團隊的人才吸納和戰略縱深的打造是另外兩個主要方面。
事實上,在無人便利店、無人貨架、智慧貨櫃等一系列無人零售業態在2017年霸佔風口後,市場發現中國的人口和經濟構成,使得人工智慧在中國的影響力及市場潛力遠遠大於其他地區。也就是說,技術紅利的爭奪正吸引著多樣化玩家湧入。
不過,最讓人著迷的還是新業態在新零售大環境下的想象空間,因此,零售業則成了人工智慧商業化落地最重要的一塊陣地。在此前的阿里雲棲大會上,阿里雲展示了人工智慧點單機器,只需49秒就能識別出顧客點的三十多杯咖啡,而一旁的咖啡師用時2分37秒。
同樣的,無論是社群生鮮便利店的概念,還是餐飲+零售的新業態,永輝雲創在AI+零售的表現,也是新零售時代很大的創新。甚至包括京東、騰訊在內的企業,通過與傳統零售業曲美、沃爾瑪等企業合作,展現出AI使零售商得以創造舒適的、個性化的購物體驗,從而提高顧客數量與他們所花費的金額。
巨大的商機使玩家陸續入場,那麼AI技術究竟是如何賦能新零售的?此前,麥肯錫全球研究院釋出了一份近80頁的報告闡述,賦能能力或許有四個。一是預測力與決定力;二是提高生產效率與減少人力成本;三是提供舒適、個性化的購物體驗;四是消失的收銀臺與便利性的全突破。
正如中金甲子高階副總裁周偉所言,AI2B企業服務領域方興未艾、市場前景廣闊。隨著國內人工成本的不斷攀升,各行各業智慧化改造需求越來越大,付費意願越來越強烈,急需通過人工智慧技術降本增效。
不過,在爭奪技術紅利的這場比賽中,我們已經在2018年看到了中國的零售領域呈現出的更多元化、更個性化的消費場景,更加激烈的新零售之戰。而在行業人士看來,進入2019年,傳統零售企業站隊結束,將逐步進入落地實踐階段。技術人才的爭奪將會加劇,併成為持續核心。同時,科技巨頭仍會繼續尋找人工智慧初創企業進行戰略合作。而無論怎樣,2019年都將會迎來新一場廝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