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針解決癌症?個體化腫瘤疫苗帶來新曙光 | 36氪新藥新療法系列
癌症是資本的主戰場,也是影響人類壽命的“頭號殺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2018年癌症帶走了全球960萬人的生命,也被認為是未來一百年內致死率最高的疾病。
為了攻克這樣的“健康殺手”,人們從未停止科研的步伐。近年來出現了不少針對癌症的新技術,例如Car-T、PD-1等腫瘤免疫療法,以及針對癌症的創新藥。這些熱門技術都被資本推向了風口。在這裡,我們想聊聊一項值得關注的新技術——腫瘤疫苗。
Nature釋出的新技術
腫瘤疫苗可以幫助病人啟用或加強自身免疫系統,從而殺傷和清除腫瘤細胞,以此來抗擊癌症。它的原理是通過表達特異性的、具有免疫原性的腫瘤抗原(如多肽、DNA和RNA等),在細胞因子、趨化因子等佐劑的輔助下,啟用或加強機體抗腫瘤免疫。
這項技術是2017年7月被推到新風向的。當時,美國和德國的兩個科研團隊同時在《Nature》雜誌上,宣佈其的癌症個性化疫苗,臨床試驗獲得重大突破,接種個性化腫瘤疫苗後的黑色素瘤III期和IV期患者,出現了明顯的腫瘤消退症狀,或是在結合PD-1療法後腫瘤完全消退。
從賽道的競爭狀態來看,國外玩家的技術較為領先,很多公司進入臨床II期或III期,值得關注的玩家包括Inovio Pharmaceuticals、Advaxis和Northwestbio。國內公司的研發程序較慢一些,多數處於臨床I期,明星玩家包括南京新百、海欣股份、西比曼生物科技、格源致善等。
腫瘤疫苗為什麼值得看好
腫瘤疫苗發展到今天,並非一日之功。
其實,全球研發腫瘤疫苗的歷史已經有20年之久,GSK、默克、賽諾菲這樣的巨頭公司都曾重金研發腫瘤疫苗,可惜多數都沒有走過III期臨床。
近年來腫瘤疫苗風口再起,是因為技術上有了新進展,腫瘤新抗原Neoantigen走進科研人員的視野,基於Neoantigen的個體化精準醫療時代到來。
從市場規模來看,全球抗腫瘤藥物市場超過千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5.6%;中國市場2018年規模約為140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6.0%。
目前已上市的疫苗有宮頸癌HPV疫苗和前列腺癌疫苗Provenge。HPV的銷售狀況較好,全球年銷售額在近幾年均超過20億美元,且在進入中國市場後獲得了較大銷量增長,在中國的年銷售額將近2億美元。Provenge是首個被FDA批准上市的腫瘤疫苗,但由於其成本高、療效有限,目前市場滲透率較低。
由於目前上市的腫瘤疫苗品種較少,多數腫瘤疫苗仍處於研發階段,因此主體市場仍由其他藥物及療法佔據。隨著技術的演進,尤其是個體化腫瘤疫苗的到來,有理由相信腫瘤疫苗會獲得不少市場份額。
延伸閱讀: 「醫藥賽道」沒有寒冬,我們預判了 2019 八大醫藥投資主題 | 36氪新藥新療法系列
這是新藥新療法系列的第二篇文章,36氪想做生命科學進步的記錄者,讓一部分人先看到未來。
我們發出一封邀請函,希望賽道上的初創公司與我們聯絡,36氪會對優質專案做出報道,讓更多的投資人、創業者看到。
尋求報道,請點選連結 https://www.36kr.com/seekReport ,或直接投遞BP至[email protected]。行業交流可加微信windy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