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颳過,智慧音箱只是塊“墊腳石”?
被人工智慧催熟的“音箱夢”,格局初顯。
“雙十一剛過,人工智慧音箱的優惠力度不大,建議你雙十二的時候再批量拿貨。”深圳南山區一家人工智慧音箱銷售商告訴《IT時報》記者。這家公司銷售的人工智慧音箱幾乎包含了市面上最熱的品牌:天貓精靈、小愛同學、小度、小雅、若琪……
今年雙十一,消費電子行業冠軍首次花落智慧音箱行業,而非過去以手機為主的傳統消費電子產品,但在渠道和品牌人士的眼中卻是“賣得越多,虧得越多”。阿里巴巴、百度等網際網路巨頭的進入,迅速拉低了行業的均價和利潤。
智慧音箱,這個看似火熱的新生事物背後,更像是一場資本的遊戲。
01 最早玩家,顯露“疲態”
這段時間,關於叮咚音箱的團隊,京東正處於靜默期。叮咚音箱所屬的靈隆科技是京東與科大訊飛的合資公司,曾經隸屬於京東幾大子集團之一的京東智慧旗下,現在卻面臨CEO離職,團隊可能隨時解散的窘境。
“我們已經與京東續簽了合同,叮咚音箱還在生產,相較於小米的小愛,叮咚音箱的體量不算大。”東莞臺德電子是京東和小米智慧音箱的代工廠,工廠相關人士告訴《IT時報》記者。京東是智慧音箱最早的追隨者,在2014年亞馬遜推出Amazon Echo的第二年,京東便率先推出叮咚音箱,但首批出貨量僅在10萬臺左右,即使出貨量後續有所增加,叮咚的體量一直不大,排在阿里巴巴、百度、小米之後。
“兩個不同想法的公司搭夥,都想把控產品,結局很多人想得到,京東要做自己能把控的產品。”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IT時報》記者,當BAT陸續強勢進入智慧音箱領域,靈隆科技卻在京東漸漸“失寵”,無論是補貼力度還是渠道優勢上都漸漸勢弱。
“阿里和百度都以成本的一半甚至更低在賣,整個行業利潤微薄。因為庫存量大,即使補貼出售,阿里的智慧音箱也有很大的壓力,今年,阿里的幾款智慧音箱出貨量應該在500萬以上。”Linkplay的銷售總監林果文告訴《IT時報》記者。Linkplay是亞馬遜Alexa的方案商,八成採用了Alexa語音助手的音箱使用了Linkplay方案。現在,阿里巴巴與美的、海爾等主流家電品牌合作,將智慧音箱與智慧家電銷售捆綁。
用“補貼”教育市場是網際網路公司面對新興領域最常用的打法,從電商到團購、從O2O到共享單車,被當作人工智慧風口的智慧音箱也不例外。雖然國內的AI創業公司都推出了人工智慧音箱產品,但幾乎在銷量上翻不起水花。阿里、百度則因補貼銷售迅速佔領市場,讓中國成為除美國之外最大的智慧音箱市場。“阿里、百度圍繞自己的生態虧本出貨,小米基本上不補貼,通過各種銷售搭配方式來賣貨。”上述業內人士告訴《IT時報》記者。
02 產業鏈,不賺錢也要玩
從美國科技市場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 釋出的《2018年第三季度全球智慧音箱市場報告》來看,2018年Q3全球智慧音箱出貨量同比增長197%,達到2270萬臺,高於2017年第三季度的770萬臺。其中,來自中國的阿里、百度、小米智慧音箱出貨量分別排名全球第三、第四、第五。
從2017年第三季度僅佔智慧揚聲器出貨量的5%增長到上一季度全球出貨量的30%,智慧音箱代工廠親眼見證了這一變化。從只生產傳統音箱到智慧音箱佔據工廠的半壁江山是工人們沒想到的事情。“去年,工廠才接了人工智慧音箱的單子,一條生產線的成本在百萬以上,但網際網路公司賣音箱的方法和我們之前見到的不一樣,他們虧本也要賣,這種定價策略意味著生產成本管控比較嚴,稍有不慎,代工廠面臨不賺錢甚至賠錢的境遇。”一家智慧音箱代工廠的工作人員向《IT時報》記者透露,其工廠代工智慧音箱的利潤點在3%到5%,利潤點低且出貨壓力大。“人工智慧音箱比傳統音箱多了Wi-Fi、語音互動,軟體裡還增加了平臺,能為智慧音箱做代工的工廠基本是大廠。”上述人士告訴《IT時報》記者。
“還沒有看到某個代工廠虧本接單,只是確實不太賺錢。體量上對傳統音箱有衝擊,網際網路公司本身就是品牌,有渠道、有宣傳能力,普通品牌很難和他們競爭。”林果文說。BAT的入局及價格戰受到直接影響的還有創業公司,對於代工廠而言,創業公司的出貨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當巨頭入局,創業公司還有生存空間嗎?
“我們從未把自己定位成一家智慧音箱公司,公司有AI晶片還有語音平臺,也不會補貼拉銷量。在未來,AI行業會形成消費升級,我們的著眼點是高階賣家。”AI創業公司Rokid相關人士告訴《IT時報》記者。
目前,創業公司推出的智慧音箱價格多在500元以上,與銷量而言,創業公司似乎更關注自身技術。如果無法在渠道與宣傳上與BAT抗衡,那就做好產業鏈上的某一環。
“智慧音箱是我們的重點業務之一,商業模式是to B,BAT更專注雲端,所以在麥克風陣列、語音喚醒方面,BAT幾乎都沒有自己做,而是讓技術公司提供服務,而且BAT之外的公司也都是我們的目標客戶。”雲知聲聯合創始人、副總裁康恆告訴《IT時報》記者。在語音互動前端技術方面,阿里2017年釋出的“天貓精靈X1”採用了思必馳環形六麥陣列技術,2018年釋出的M1也是採用思必馳智慧語音技術方案,騰訊聽聽則是融合了合作伙伴科大訊飛的語音合成技術。
03 智慧音箱是智慧家居的入口嗎?不
為什麼BAT要搶佔智慧音箱市場?許多人的回答是,它是智慧家居的入口,但在業內人士看來,智慧音箱不一定是智慧家居的入口,真正的核心是語音助手,可搭載語音助手的裝置有很多想象,只是目前表現出來的形態是智慧音箱。
“大家都在做主控裝置,所有帶語音輸入的裝置都可以稱之為主控裝置,它的形態有很多種,比如一個鏡子只要有語音輸入的功能和喇叭功能,也可被稱為主控裝置。以音質為本的產品才是真正的音箱,國外有許多音箱品牌價格並未受到人工智慧音箱的衝擊,因為人們分得清所謂的人工智慧音箱只是一個會發聲的助手。”林果文分析。
入局者對智慧音箱抱有很大的期許,這個賽道上已經涵蓋了網際網路巨頭、硬體企業、電商平臺、晶片廠商和大量人工智慧技術企業。“大家沿著AI的路線在走,大資料分析的時代,即使是BAT的資料、流量也不足,大家都想從智慧音箱這個角度佔據有利位置,在App黏性和大資料統計方面有更多的積累。”
產業鏈條上的代工廠也在走AI路線,一位智慧音箱代工廠的音訊採購部負責人告訴《IT時報》記者,因為所在工廠的發展策略是向智慧方向發展音視訊,因此,就算利潤稀薄也願意向AI方向投入。有趣的是,智慧音箱的初期市場更像是一場資本的遊戲,不管是從價格補貼還是企業的股價上。以A股市場為例,A股市場智慧音箱概念股主要包括奮達科技、國光電器等,當所代工的產品新品釋出或出貨量增長時,代工廠的股價也會隨之上漲。11月13日,在Strategy Analytics釋出第三季度全球智慧音箱出貨量報告時,國光電器當天即強勢漲停。
人工智慧技術的成熟度直接影響著智慧音箱能否承載從業者的期許。雖然小愛同學的銷量一直不錯,但小米創始人雷軍依然表示,未來三到五年,智慧音箱會變得非常小眾,因為智慧語音會嵌入到所有的裝置,幾乎每款家庭智慧裝置都會擁有智慧語音模組。
這樣的預測在市場即可看出端倪,家電廠商們已經開始在自家的電器裝置上搭載人工助手。“也許最終的入口不是智慧音箱,但肯定會有這樣一個裝置,可以通過語音進行自然的人機互動,控制家庭甚至工作場景的不同裝置,而所有裝置之間也可以互聯互通互操作,而這個入口裝置就會真正充當起一個家庭助手的角色。”康恆說。
編輯:挨踢妹
圖片:東方IC、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