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奇智 CEO 徐輝:AI 企業如何築高牆?吃碗裡的,想鍋裡的

圖片來源:pixabay
天使輪就融了 1 個億,這家公司什麼來頭?
毫無疑問,在 AI 新興創業公司範圍內, ofollow,noindex">創新奇智 是含著金鑰匙出身的。今年 5 月 22 日,從創新工場孕育出來的創新奇智宣佈正式成立,並且宣佈獲得來自成為資本領投,創新工場等機構跟投的超過 1 億元的天使輪融資。作為一個致力於 AI 賦能的企業,其主要對零售、製造、保險三個領域的商業客戶提供完整的行業解決方案。
依託於創新工場人工智慧研究院的人才資源,創新奇智的團隊也是豪華陣容。創新奇智 CEO 徐輝,此前曾任 IBM 金融事業部總經理、SAP 大中華區副總裁、微軟大中華區副總裁、萬達網路科技集團副總裁。COO 王晶此前是 Google 商務工程部大中華區、韓國及亞太區總監。CTO 張發恩曾任百度主任研發架構師、百度雲端計算事業部技術委員會主席、百度雲端計算事業部大資料和人工智慧首席架構師。
當然,創新奇智也是一個自力更生的“富二代”,數月內,其合作伙伴名單上就已經擁有永輝、原麥山丘、嘉士伯、鴻海科技、徐工資訊、中冶賽迪、郵儲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等多家行業標杆客戶。這讓其實力更是增添了一層神祕的面紗。
天時、地利、人和
那麼,創新奇智究竟是一家怎樣的 AI 企業?
“我們是一個獨立運作的商業化公司。”在 2018 中國人工智慧峰會中,徐輝解釋了創新奇智的性質以後,開始介紹其“身世”。眾所周知,創新工場在 VC 層面投資了很多 AI 的獨角獸,2016 年也成立了與投資協同的創新工場人工智慧工程院。工程院獨立做了很多技術的研發基礎,吸納了大量 AI 人才。“人工智慧在一些行業中,僅以工程院的形式是無法落地的,所以創新奇智成立了。”他表示,創新工場創新人工智慧工程院就是強大的後方人才技術補給站。
與 AI 的火熱時間相比,似乎創新奇智姍姍來遲。不過,徐輝卻笑道:”我覺得我們其實是天時、地利、人和。”他認為,目前的技術發展程度、行業的應用場景銜接與落地、政策推動都剛剛好。
那麼,創新奇智具體在做什麼? 據介紹, 在零售領域,其基於視覺識別和機器學習提供了一整套 AI 零售場景解決方案,包括智慧商店、智慧店面運營、智慧客戶管理、智慧供應鏈、智慧內部運營等環節。在製造領域,其為企業提供諸如:產品質檢、預測性運維、備品備件預測、生產資源分配、生產流程優化等 AI 製造解決方案。在保險領域,其提供:保險產品智慧定價、保險產品和生活場景結合的智慧推薦、智慧風控、智慧核保核賠、全渠道智慧輔助優化客戶服務水平和體驗等 AI 保險解決方案。

徐輝(創新奇智 CEO,創新工場合夥人)
AI 企業是一輛雙輪馬車
“AI 產品的商業化落地,就像一個雙輪驅動的強馬力的車。其前輪是由人才驅動的技術產品,相當於鑄起的城牆。後輪是應用場景的選擇,相當於是挖掘的護城河。”徐輝一直認為創新奇智的發展也必須遵從這個邏輯。“城牆要有城牆的高度,護城河要有護城河的深度和廣度,也就是說要在技術上有特色,並且在行業應用產品的選擇上必須和技術相匹配,保證真正地落地。”他補充說。
那麼,在人才技術研發和商業化方面都有先天優勢的創新奇智,是如何將其城牆建得更高,護城河挖掘得更深?針對這個問題,徐輝做了非常細緻的解答。
一方面是人才,包括技術研發人才和商業化人才。“不管 AI 的探索期還是走向商業化的階段,都有一個共性——人才。只不過在某個時期,需求人才的要素不一樣。”徐輝首先從技術創新型人才方面做了觀點介紹:“沿著舊地圖找不到新大陸。傳統意義上的人才,不管是來自名企還是名校,都需要發現好的機會後更快地踐行,因為 AI 總體還處於早期探索階段,需要不斷的挖掘新的東西。”
“AI 的探索期,我們需要科學家這樣的技術性人才。不過商業落地時,我們需要商業思維的人才。對一些 B 端企業來說,選技術不是評選圖靈獎,它考慮的是一個在可預測風險、可控成本里實現最大商業價值的合適技術。”徐輝認為懂行業和技術的複合型人才則是最理想的。
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現實中複合型人才鳳毛麟角,那該怎麼辦?“如果短期很難找到這樣的複合型人才,我們至少要創造一種好的創新環境,讓兩種人才融合在一起,通過聯合實驗室這樣的方法,讓他們碰撞出創新的文化。”徐輝表示就像坐落在南京的創新工場人工智慧國際研究院,裡面有研究性的人才,工程產品型人才,行業應用型的人才。而且同時可以吸引外界學術和產業人才,打造人才的全價值。
第二方面則是行業應用場景的選擇。“商業領域裡面有數十個行業都可以和 AI 很好地結合。但對於一個創業公司來說,我們必須要挑選那些對商業化落地比較敏感的行業。”徐輝說。
他表示:把技術和商業很好地結合,不光燒錢,還要在商業價值上掙錢,形成正迴圈,這是負責任的 AI 創新公司應有的態度。“我們選擇的製造、保險、零食三個行業都是典型的可以將技術和商業結合的成熟應用場景。”徐輝分析了創新奇智選擇這三個行業的三個考慮因素:
- 第一,既存資料和不斷產生的資料都有很大的量,而且這些資料是可標註的。簡單來說,資料的成熟度比較好。
- 第二,場景可以和現在的 AI 技術相匹配,而且可以快速不斷地迭代,產生商業價值如降低成本和增加效率,落地後能夠產生量化價值。
- 第三,就像保險行業的產品比較標準化,它是可以推廣、複製形成一個規模收入的。
對於 AI+ 行業,徐輝很形象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這就像在鑽井,要把一口井挖深,再去複製。如果只是淺嘗輒止,今天選一個行業,三個月以後,跟風口選擇另外一個行業,或者碰到困難了換一個行業的話,企業很難做出來。”所以,他認為,對於商業公司來說,要堅持紮根一個合適的行業,解決的客戶的痛點和問題和需求,務實落地。
就創新奇智的背景來看,這家新興 AI 企業似乎沒有短板,都是優勢。不過,徐輝一直強調“一定要有敬畏感”。
“如果以做一個最有價值的 AI 賦能公司,不斷提供好產品的角度來看,我們還是什麼都缺。”徐輝很謙虛地表示創新奇智依舊是一家成長中的公司,還得有所為有所不為。“我覺得選擇比努力重要,所以我們的重點還是聚焦。”他表示,會在技術研發、行業洞察力,對場景的把握三方面加強。“在技術研發方面的話,我們一定提前招攬人才,提升研發壁壘,保持技術的的領先性。”徐輝笑了笑說:“吃著碗裡的,看著盤裡的,想著鍋裡的。”他解釋道,AI 企業需要當下務實落地,但是也不能缺乏對於未來的眼光以及人才技術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