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本聰和Bitcoin SV的兩年計劃到底要幹嘛?
自詡為“中本聰”的克雷格•S•懷特(Craig S Wright)博士最近在其個人推特上釋出了Bitcoin SV的兩年計劃,其中主要提到了三個方面:第一,TPS峰值要達到200-400萬;第二,跟進Bitcoin SV區塊鏈擴容專案Terranode Bitcoin;第三,擴容後的區塊收益將超過50萬美元。
到目前為止,克雷格•懷特還沒有對自己的兩年計劃作出具體解釋。另一方面,社群對於比特幣交易的區塊擴容需求很高,由於比特幣區塊鏈容量一直沒有跟上需求變化,因此此前收到了社群很多人的批評。更重要的是,克雷格•懷特和比特幣現金社群也不認可諸如閃電網路、以及將鏈下交易處理等現有比特幣擴容解決方案,他們只有一個想法——將比特幣節點的儲存容量擴大,所以Bitcoin SV最大的一個變化就是將原區塊大小擴大四倍,變成了128兆。
儘管克雷格•懷特雖然想法不錯,但實際情況真的如他所願嗎?
事實上,由於沒有足夠多的交易,Bitcoin SV實際使用的區塊容量並不多,這似乎意味著克雷格•懷特是在“為了擴容而擴容”,因為比特幣現金本身的交易量不大,當前容量足夠支援其日常交易處理了。
不僅如此,在目前主要的比特幣分叉幣種,Bitcoin SV的交易量是最少的,所以克雷格•懷特不得不尋求更多企業合作伙伴參與Bitcoin SV區塊鏈,讓他們生成更多交易。但這麼一來又產生了另一個問題,企業開發人員不是“傻子”,他們很清楚該如何選擇區塊鏈,也瞭解低交易費和足夠的區塊容量是最重要的兩個要素。因此,隨著區塊鏈平臺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開發人員往往會選擇交易費用最低、區塊容量最大、而且鏈上交易最多的區塊鏈,畢竟鏈上交易越多,意味著使用者越多。但是在如今的加密貨幣和區塊鏈市場大環境中,開發人員又不得不面對另一個現實問題,那就是絕大多數區塊鏈應用程式的使用者量都很少,因此他們選擇區塊鏈的決定性指標就變成了交易費和區塊容量。
克雷格•懷特面臨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兩年時間真的夠嗎?
Bitcoin SV需要面臨很多競爭,首先是他們的最大對手Bitcoin ABC,其次還有Wormhole、以太坊、NEO、以及AELF等新入場的“山寨幣”。
克雷格•懷特曾一度揚言要把Bitcoin SV的區塊鏈容量擴大到1TB,但是否只是他在“打打嘴炮”呢?要知道,1TB的儲存成本價格不菲,因為這意味著如果每月每GB按照0.05美元的行業標準來計算,終端使用者每小時需要額外支付300美元,如此昂貴的支出極其不利於大規模應用(儘管“批發價”採購的話,成本可能會降低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