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發科Helio P90曝光APU2.0,AI專核乘勝追擊
高通最新移動平臺855釋出受到行業廣泛關注,似乎最大的亮點就是可以外掛驍龍X50 基帶來實現5G解決方案,另外AI處理模組也是首次應用於高通旗艦產品中,所以整體上來看高通855並沒有獨家優勢,畢竟同期釋出5G基帶的還有聯發科、海思、英特爾,且各大IC廠商也都紛紛鎖定AI人工智慧。
近幾年AI特性已經成了手機晶片的發展方向,華為麒麟980、蘋果A12都不約而同的搭載NPU人工智慧專核,而之前的高通驍龍845旗艦處理器,雖然官方對外雖宣稱其為自研第三代人工智慧(AI)平臺,但是令業界人士詫異的卻是,根據其內部結構圖來看,並沒有所謂的AI專核,依舊是靠GPU來實現AI功能。所以從這次高通855之所以會搭載AI專核,顯然高通已經意識到自己在AI上的不足。
為什麼大家都集體發力AI專核?實際上AI晶片的技術核心就是深度神經網路計算,這就要求處理器的運算效率必須要跟得上,而且要"隨叫隨到",專職服務。
從目前的技術來看,傳統的 CPU(中央處理器)、 GPU(影象處理器)和DSP計算架構在本質上都沒有發生革命性的技術突破,而它們本質上也並非以硬體神經元為基本處理單元,套用一句接地氣的話來說,就是"依舊做著傳統處理器的事,有空就在AI上順便搭把手幫一下",而這顯然是不夠的。所以相對於專為深度學習而生的NPU(嵌入式神經網路處理器),傳統的處理器架構在深度學習方面有天生的劣勢,其執行效率必然受到影響,因此,在晶片整合度和製造工藝水平相當的情況下,其表現必然遜色於NPU這類的AI專核。
雖然最新發布的驍龍855是高通第一次在自家平臺上內嵌AI專核,但鑑於研發AI專核晶片需要一個逐步演進的過程,並且在晶片的持續優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面對海思、聯發科、蘋果都已經有了幾代AI產品更新迭代的寶貴經驗,對於高通自研的AI晶片能否憑藉技術的積累和沉澱,在落後競爭對手兩代產品的前提下贏得市場,不禁讓外界打一個大問號。
頗有意思的是,在高通釋出驍龍855的這段時間,聯發科也將帶來其新一代的AI晶片Helio P90,定位中高階市場。AI-BenchMark效能方面跑分據說僅低於855一點,目前大部分晶片都完全能滿足大眾使用者日常運算的需求,所以實際上Helio P90最有亮點的部分在於AI專核升級為APU2.0,聯發科此前已經有了三代Helio P系列AI晶片,幾乎提到AI晶片,就能想到聯發科。
為什麼聯發科要持續投入重金在AI領域,甚至把AI當做是未來的品牌基因?似乎聯發科認準了這個方向,首款AI晶片Helio P60投入到市場時,就憑藉自研的多核APU(人工智慧核心)成為當時市場上唯一的一款多核終端側AI晶片。而當時聯發科P60的AI能力有多強?外媒的評測資料指出,在多執行緒同時並行AI運算時,聯發科P60的AI成績超越同期高通旗艦在AI運算方面的能力,AI專核從跑分方面看完全優於僅依靠GPU繪圖的晶片。
至於在具體功能方面,聯發科P60的AI可以幫助使用者使用美顏自拍、人臉識別、多媒體娛樂等方面可以有更優的執行效率,市場終端使用者反饋聯發科P60人臉解鎖時間速度僅是驍龍845的一半。
搭載聯發科P60處理器的realme1手機。(圖/網路)
聯發科P60助力realme1 順利出海後新一代產品Realme U更是首發Helio P70晶片,這款P70晶片也是聯發科在P系列的第二款AI專核產品,搭載了加強版的AI專核,可以做到更快速的人臉識別、更優秀的拍照畫質銳度解析等,整體的算力比起P60提升了30%,這個30%的資料提升其實很有意思。因為目前單純靠CPU或者GPU來提升運算能力,在當下的技術條件下,其實很難實現。而藉助於AI的配合,可以達到如此高的效率提升,其實間接也說明了AI專用晶片確實有其特殊的作用。
在AI大時代大機遇背景下,聯發科獨到的眼光先後推出了Helio P60、P22、A22、P70等產品,將AI涵蓋到各個領域,此舉不僅使得聯發科晶片持續迎來增長,也讓聯發科迎來新的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