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行星不是行星,卻是正在形成中的行星,未來或可用它星際航行
我們都很熟悉行星,比如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地球就是其中一員,但對矮行星則比較陌生,那麼矮行星是什麼樣的星體呢?其實要說矮行星是什麼天體?就必須要先了解行星是什麼天體。
在2006年的第26屆國際天文學大會中,天文學家們確認了“行星”指的是圍繞太陽運轉、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剛體力而使天體呈圓球狀、並且能夠清除其軌道附近其他物體的天體。根據這個定義,和行星很相似的矮行星就是滿足了行星前兩個條件,但是並沒有清除軌道附近的其它天體的星球。所以一般認為矮行星是體積介於行星和小行星之間,圍繞恆星運轉,質量足以克服固體引力以達到球形,但是又沒有清空所在軌道上的天體,但同時它又不是衛星。
最著名的矮行星就是冥王星了,正是在2006年的天文學大會上,原本位列九大行星的冥王星被降級為矮行星,可能很多朋友也是從那個時候才知道矮行星這種天體的,那麼在冥王星之外還有其他的矮行星嗎?實際上太陽系中矮行星的數量比行星要多,天文學家認為在太陽系外圍的柯伊伯帶中,很可能有數百個矮行星存在於那裡,只是大部分還沒有被我們觀測到。
除了冥王星之外,如今已經被發現的比較知名的矮行星還有鬩神星、鳥神星、妊神星、塞德娜、 誇歐爾、伊克西翁等。另外,小行星帶的穀神星,以及冥王星的衛星卡戎等,都有可能被歸為矮行星,還有現在身份是小行星的灶神星、智神星、健神星,它們也都基本符合矮行星的定義,將來也都有被歸為矮行星的可能。
其實我們也可以認為矮行星是還沒有形成的行星,它的上面有著很多太陽系剛形成時的物質和資訊,對研究太陽系和行星的形成有重大意義;而且矮行星上面通常都有大量的水冰,將來人類或可以用它進行星球開發,太陽系外圍的一些行星由於距離遙遠,比較容易脫離太陽系引力,將來人類進行星際航行或移民,即可以拿它做跳板,也可以將它用作載具。
用作載具的話,可以在其表面引爆無汙染的核彈,依靠這種反推力,讓它向著太陽系外進發,人類可以在矮行星的表面之下建立地下城市,依靠核能發電等方式提供能源,矮行星這種規模的星體可以提供充足的資源能源供人類進行長達數萬甚至數十上百萬年的星際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