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禁售?高通其實只是想和蘋果好好談談
蘋果和高通這對“老冤家”持續多年的大戲,在日前又迎來了新的一幕。12月10日晚間,高通通過官方網站對外宣佈,福州中級人民法院已經通過了高通針對蘋果四家中國子公司提出的兩個訴中臨時禁令,要求立即停止針對高通兩項專利、包括在中國進口、銷售和許諾銷售未經授權產品的侵權行為。
這一次訴中禁令的具體物件包括iPhone 6S、iPhone 6S Plus、iPhone 7、iPhone 7 Plus、iPhone 8、iPhone 8 Plus和iPhone X。上述機型所涉的兩項專利,之前已經在專利無效程式中被國家智慧財產權局認定為有效。
一則臨時訴中禁令,讓iPhone在中國前途未卜
事實上,這次臨時禁令還要追溯到去年高通曾在中國發起的一項訴訟,以尋求禁止蘋果公司在中國製造和銷售iPhone。不過在當時吃瓜群眾普遍認為,高通不過是“色厲內荏”或者故作姿態,iPhone不可能在中國被禁售,但沒想到一年時間後,禁售真的獲得了法院的支援。
當然,蘋果的反應也是相當之迅速,其隨即在一份宣告中表示,“高通試圖禁止我們的產品,是該公司的又一絕望舉動,其非法行為正受到全球監管機構的調查。我們在中國的客戶仍然可以使用所有型號的iPhone”。同時在今天早些時候,來自CNBC的訊息顯示,蘋果已提出上訴,希望推翻iPhone在中國的銷售禁令。
高通與蘋果的糾葛可以說是必然的結果,作為兩大上市公司,管理層需要拿出優秀的業績來滿足股東。因此兩者也都會想方設法在最大程度上獲取利潤,只不過蘋果選擇的是提升產品售價以及力推服務類業務,而高通的主要營收來源則是通過旗下QTL(技術許可業務線)向下遊廠商收取專利授權費用。
在過去的數十年時間裡,高通在通訊領域的研發投入,使得其擁有近乎100%的3G和4G通訊標準,和60%左右的5G通訊標準,特別是其中存在大量的標準必要專利,使得只要手機廠商推出的產品想要支援現行的主要網路制式,就無法繞過其相關專利。而且,在高通打造的這一套專利授權體系下,即便不使用來自高通驍龍系列晶片依然要交錢,而至於與高通直接對著幹的後果,在2016年到2017年之間曾“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魅族,可能有話要說。
高通能“安排”體量較小的魅族,但是對於貴為“FANNG”一員的蘋果,自然就不能硬著來。從2017年1月開始,蘋果便指控高通對其晶片產品收取了過高的授權費,拒絕退還原本承諾的10億美元專利費用,也正式掀起了這場目前暫時看不到結局的“戰爭”。直至今年9月,高通又指控蘋果當“竊賊,並幫助改進合作伙伴英特爾的基帶晶片效能,而到了11月,高通反而被判需要向其競爭對手授權生產調變解調器晶片相關的某些專利技術。
老款iPhone現在依然可以買到
高通和蘋果能不能談先放在一邊,現在來解答吃瓜群眾最關心的問題——iPhone X等機型還能不能買到?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幫助高通取得上風的並非關鍵性的通訊相關專利,而是替代性很高的UI設計專利,即“使消費者能夠調整和重設照片的大小和外觀”和“使消費者在手機上瀏覽、尋找和退出應用時,通過觸控式螢幕對應用進行管理”。截止目前,在蘋果中國官網、京東Apple專營店、天貓Apple Store官方旗艦店上的iPhone X、iPhone 8、iPhone 7依然可以進行購買。
值得一提的是,法院之所以支援高通的專利訴求,是因為蘋果在iOS 11以及之前的版本上確實有侵犯高通相關專利的情況。但是如今蘋果在售的iPhone產品,已經全面使用最新的iOS 12,這一禁令的生效範圍或許只有部分渠道商手中的iPhone 6S系列。當然,高通認為系統升級並不影響禁令的執行,法庭的禁令針對的是手機款式,而非手機上安裝的作業系統。
需要點明的一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五條規定,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賠償損失;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以上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併適用。而且,“訴中禁令”不等同於司法判決,但裁定結果送達即可立刻執行。當事人在收到裁定之日起,10 天內可以申請複議,也就是說,如果蘋果能在這場訴訟之中最終取得勝利,這條禁售的臨時禁令極有可能會作廢。
故而在我們看來,法庭認定蘋果之前曾經侵犯了高通的專利,但如今官方渠道出售的iPhone已經使用了新的iOS 12系統。高通尋求賠償,讓蘋果道歉+放血賠錢是比較常見的做法,至於為什麼尋求要禁售一批大部分已經不賣了的iPhone,這極有可能與其和蘋果持續多時的糾紛息息相關。
高通只想和蘋果好好談談
過去一年以來,由於沒有了“VIP客戶”蘋果支付鉅額專利授權費用的緣故,高通今年同期的淨利潤較去年有了明顯的下滑。再加上在今年收購恩智浦不成功(還賠了20億美元)導致多元化戰略受阻,使得高通在未來更加依賴移動端的營收增長。
早前,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訊息稱,蘋果並未與高通展開“任何層次”的談判,直接打臉了號稱“我們仍然在進行談判”、“願意與蘋果一起研發5G技術”的高通CEO莫倫科夫。因此高通此舉無疑又是一招“以戰促和”,試圖通過“訴中禁令”來獲得籌碼逼迫蘋果坐回談判桌前。
但無論如何,這場戰爭都會以某種方式落下帷幕,現在居於不利地位的高通又出一招,蘋果的應對措施就變得尤為重要。不過儘管蘋果的宣告和上訴等反制措施來得很快,但還是對於其股價造成了影響,盤中一度大跌2.69%。事實上,自從蘋果市值衝上萬億大關之後,由於新iPhone銷量不給力,近兩個月來其股價就一直跌跌不休,如今市值只有頂峰時的80%,而且高通和蘋果的官司並不僅僅只是在中美兩國開打。據不完全統計,雙方已經在全球6個國家的16個司法行政區,進行了超過50宗獨立的專利和反壟斷訴訟,但此次福州中院的“訴中禁令”,無疑給蘋果開了一個不好的頭。
想象一下,一旦高通在更為關鍵的通訊專利上勝訴,對於蘋果而言是難以承受的重創。而如今已是移動互聯時代,手機不僅僅是打電話發簡訊,APP顯然也同樣關鍵,而各位手中iPhone裡有多少APP是國內廠商開發的,又有多少是海外廠商開發的呢?
在長期禁售之下,不光是國內手機廠商會快速填補空白,國內的開發者也沒有動力為其繼續開發APP,“你來是因為產品,你留下是因為生態系統”無疑是蘋果對於iOS生態的自豪。但是生態都沒有了,如今相比於Android旗艦沒有明顯優勢的iPhone,估計除了少數極客之外,其他人可能並不會買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