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蘋果、華為們害怕的暗灰生意:一旦被盯上,就無處可逃
世界經理人專欄
作者:正解局
本文授權轉載自:正解局(微信ID:zhengjieclub)
高通正在“掃蕩”手機行業。
剛從蘋果手裡拿到了50億美元的和解費,高通又盯上了華為,謀求更高的談判價碼。
高通不生產手機,卻始終籠罩在手機行業之上,靠的便是手裡的專利。
把智慧財產權當大棒,到處要錢,高通不禁讓人聯想到了視覺中國:高通是 專利流氓 嗎?專利制度豢養了流氓還是造就了騎士?
1. 碰瓷索賠,什麼是專利流氓?
瞭解專利流氓之前,必須先認識非執業實體(NPE)。
NPE,指的是手持專利但不投入實際使用而是以授權的方式獲取回報的組織,其中包括了一些非營利組織和學術機構。
專利流氓是NPE的一個變種。如果說,NPE是靠授權獲取回報,那麼,專利流氓則是靠碰瓷牟取利益。
專利流氓通常具有以下 3 個特點:
低價購買專利
自己不生產產品
靠專利起訴獲取鉅額賠償
首先,專利流氓持有的專利,不是自己研發而是靠收購(大多以低價收購破產公司的專利)獲得的。
其次,拿到專利後,專利流氓不會用來生產產品,多數情況下也不會主動授權給其他公司。
最後,專利流氓會密切收集市場的資訊,搜尋可能侵犯其專利的產品。發現後,專利流氓不會立即行動,而是躲在暗處蟄伏數年,等到侵權的產品佔有一定市場份額後,才訴諸法律,索取鉅額賠償。
2010年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美國有超過了 325 家專門的專利流氓公司。
最臭名昭著的是一家名為高智發明的美國公司,擁有6萬多件專利,其中大多數是通過購買方式獲得的。
憑藉龐大的專利,高智發明四處碰瓷,先後將微軟、Yahoo、蘋果、Google 、聯想等科技公司送上了法院被告席。
這樣看來,視覺中國確實很有專利流氓的“風采”,但高通算不上專利流氓。
高通的專利是自己研發的出來的,這就決定了其與專利流氓有著本質的區別。
2. 精確打擊,專利流氓危害有多大?
被專利流氓盯上,幾乎無處可逃。
一個基本的前提是,專利流氓不碰無準備之瓷。科技發展至今,技術交叉發展。僅一部智慧手機,可能涉及的專利高達25萬個。有些專利模糊不清,很難界定,這為專利流氓提供了可乘之機。專利流氓的每一次出手,都是精確打擊。
又因為,專利案件曠日持久,經濟和時間成本高;如果敗訴,企業很可能被處以永久禁令,涉訴產品被逐出市場。
因此,一旦被專利流氓起訴,很多企業都會選擇庭外和解,賠償了事,這便是專利流氓屢試不爽的原因——
2006年,歷經6年的來回訴訟,黑莓與專利流氓NTP達成和解,支付了6.125億美元的專利使用費。
2012年,專利流氓Vringo花費2200萬美元從諾基亞手裡打包買了500多項專利,一項專利平均價格為4.4萬美元。Vringo在2013年上市,曾向Google、中興發起過多輪訴訟,最高獲賠超過10億美元。
在過去的十年裡,專利流氓Shipping & Transit一共發起了五百多起專利訴訟,在09~13年間共獲得了超過1500多萬美元的收益。一份檔案顯示,其所擁有的 60 多項專利實際價值僅有 1 美元。
真是一本萬利。
利益驅動之下,科技領域特別是NPE發起的訴訟愈演愈烈,並在2010年達到頂峰,共有2000多家公司捲入專利訴訟案件,比十年前多了8倍。
面對專利流氓的訴訟,大企業扛得住, 中小企業 特別是 初創企業 很可能會橫遭滅頂之災。
科技媒體 TechCrunch 的資料顯示,2014 年,有超過一萬家公司至少被專利碰瓷過一次,超過半數是年營收在1000 萬美元以下的中小企業。超過 41% 的初創公司表示,因為專利碰瓷類事件而造成了嚴重的經營虧損,破產的創業公司並不少見。
專利流氓破壞了創新生態,扼殺了很多潛在的優秀公司和創業者。根據波士頓大學的統計,專利流氓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可以達到每年約 800 億美元。
3. 先發制人,如何對付專利流氓?
專利流氓,寄生於專利制度之下。
專利制度一方面維護專利人的權利,促進科技創新,另一方面卻又限制了發明創造的廣泛運用,阻礙了科技進步,這就是專利制度的悖論。專利流氓的出現,強化了這個悖論。
專利流氓之所以得逞,主要是利用專利制度的漏洞。但是,不能因為專利流氓否定了專利制度,更不能倒洗澡水把孩子也倒掉。
事實上,專利流氓已經引起各個國家和行業的警覺。
比如,美國政府設立挑戰惡意專利的程式,防範惡意訴訟。歐盟曾警告手持大量專利的諾基亞走上“專利流氓”道路,否則將發起反壟斷調查。
比如,谷歌、微軟、特斯拉等企業,先後宣佈開放部分專利。
隨著專利制度不斷完善,專利流氓必然會受到遏制,但是,只要專利制度存在,專利流氓就不會消失。
其實,比專利流氓更值得警惕的是專利霸權。
蘋果用了高通的專利,不是不願意給錢,而是不願意多掏錢。
正常情況下,用了哪個專利,就收哪個專利的錢。高通的邏輯是,只要一部手機用了它的專利,就要收錢。收錢標準,不是某個專利的授權費,而是根據整機售價進行抽成,一般為整機價格的4%。
這就導致了一個怪現象:兩部手機使用相同的高通專利,因為螢幕大小等差異賣的價格不同,交給高通的授權費也不一樣。
手機廠商自然覺得不公平,但因為無法繞開高通的專利,只好老實交錢,連蘋果也不得不低頭。
這也是高通廣受業內詬病的原因。
專利,本是企業保護創新成果的手段,但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一些企業耍流氓或霸權的武器。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的力量只能用物質的力量來摧毀。對中國企業來說,若想不在專利上受制於人,就必須在專利上先發制人。
有時候,對付流氓最有效的辦法是比流氓更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