鯊魚記賬產品初體驗
產品名稱:鯊魚記賬
產品資料:appstore評分4.9
產品slogan:3秒鐘快速記賬手機助手,記賬必備精品。
之前體驗過一次陪你記賬,然後再陪你記賬的產品介紹上發現,陪你記賬原來是鯊魚記賬團隊打造的,兩端產品可以實現同步,這句話讓我對鯊魚記賬有了興趣。
UI風格:與陪你記賬保持一致,甚至有很多元件都是一模一樣的,從結構上來講,陪你記賬是鯊魚記賬的無廣告,無商業化版本。
小功能點:
1.產品可以無需登入也可以照樣使用,只是沒有辦法實現資料的雲端同步。這樣有個好處是可以讓使用者有體驗的過程,使用者的體驗好了自然會有下一步的註冊轉化的過程。而不是上來使用者什麼都沒有做就要使用者必須註冊登入。類似的做法還有Keep,和騰訊的很多遊戲都有“遊客模式”試玩。
讓使用者從遊客狀態轉化成正式使用者有兩個思路:
①讓使用者試用,在使用者心裡面埋下鉤子,等到使用者試玩到一些“魅力”功能的時候,再對使用者進行轉化。
②從公司的業務角度層面上來講,有些功能資料的確需要儲存在雲端
,這個時候再引導使用者註冊。
2.使用者可以通過編輯花銷型別實現賬目的排序,相同兩個型別的位置程式會自動靠近。

3.這裡會有一個小圖示,表示最近這筆費用呈上漲趨勢。這個的學習成本也不高,我大概記了兩三筆就發現了這一個資訊。

4.相比其他記賬軟體有個siri捷徑的功能,這個功能大體實現是通過喚起siri而操作軟體並記下一筆賬。相當於是借用了siri的人工智慧的功能。不過個人認為這個思路很有趣的是,當自己公司人工智慧研發能力還不夠強的時候,可以採用這種降級處理的方法,借用蘋果系統原生的一些能力,滿足了人“以語音輸入操作指令”這個需求,雖然操作門檻有點高,但是聊勝於無。對於一些愛動手的忠實使用者來說會是福音。

5.首頁這裡居然放了一個這麼明顯的邀請好友的活動頁,而且不是獎勵現金,是獎勵自己產品的增值服務,可以看出團隊對流量的焦慮和勤儉節約了。

拓展需求:其實只做記賬的這一需求很難做出新的花樣,需要回到目標人群的本質上挖掘新的需求,記賬的本質是記錄,那什麼樣的人群會有記錄數目的;或者是人們記賬的目的是什麼呢?或者是記賬的人群是什麼人群,他們有什麼額外的需求呢?
目標使用者的深化需求:
鯊魚記賬從記賬的後目的出發挖掘需求。人們記賬大多是因為想要理清自己的開支,然後更加高效使用自己的資金,避免不必要的花銷。現在思路清晰了。需求層次分成三個。
①記錄花銷,以便於自己的資金最大利用化;
②潛在需求想讓自己的資產增值。
③資產增值之後是想把錢花得更有效率。
商業化:而第二點資產增值往往是記賬型別軟體商業化的一條道路,就是把產品的這部分流量向理財產品引流。鯊魚記賬的做法是把這部分流量引向理財方面的“知識付費”,有記賬需求的使用者應該資產不大但是也想要資產增值,所以流量轉化思路是對的。

而第三點深化需求是把記賬需求的場景往後延伸了,記賬之後肯定是有目的的,而買房又是國人一個共性需求,所以在記賬軟體下有一個房貸計算器可以說比較符合場景了。
以上的拓展需求是面向普通使用者的更深層次或者向後延伸場景的,而挖掘需求也有除了普通使用者也有更專業使用者的需求,例如公司的財務或者商務,有時候在公司花銷也是需要把賬目記起來,方便保障,而“發現”頁裡的“發票助手”又是符合記賬場景的小眾使用者需求了。另外還有的一些使用者有可能平時會出國旅遊或者公事上需要與外幣打交道,所以在記賬的同時又一個“匯率換算”也是符合使用者記賬的使用場景的。

總的來說,鯊魚記賬是一個很成熟的產品了,產品本身已經能滿足記賬的需求,用捷徑降級滿足了產品沒有語音記賬的缺陷,在此之外有明確的商業化道路,在發現頁裡面也有記賬的拓展需求,“發票管理”和“匯率計算器”滿足的是記賬場景的橫向需求,“房貸計算器”滿足的是記賬需求的往後延伸場景。
我的建議:
1.還是跟陪你記賬一樣的缺點,就是圖表不方便檢視和統計,應該有餅狀圖會更加清晰,而收入和支出也沒辦法結合起來一併檢視。
2.在“我的”頁面已經做了徽章體系,但是為什麼不結合公司的“商業化”、“邀請好友”、“會員”建立一個統一的積分,讓使用者的一些行為可以得到及時的反饋和獎勵。使用者在產品的所有積分跟金幣相關的東西有一個統一的落腳點,相信如果有一個統一的落腳點,“徽章體系”會更能達到促活的效果。
以上是我體驗了鯊魚記賬的半小時的所有想法,謝謝。